文章內容目錄
[湛江市(郵政式拼音:Tsankiang、Chankiang、Tsamkong,粵語拼音:zaam3gong1),簡稱湛,別稱港城,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北部灣[4] 及粵西城鎮羣中心城市[5],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交匯處,東北鄰茂名市,西北接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海市,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西臨北部灣,市人民政府駐赤坎區躍進路67號。湛江市的徐聞古港,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湛江歷史代表文化為雷州文化,部分地區亦受高涼文化影響。湛江在1899年曾為法國租界而正式開埠通商。作為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中東、歐洲、非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口岸,湛江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及全國性公共運輸交匯處,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經專家研究論證,今遂溪縣江洪鎮的鯉魚墩貝丘遺址是距今7000年至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雷州半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6]。春秋戰國時期,今湛江轄地為百越境。秦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雷州、遂溪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越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吳川、廉江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1899年11月,法國與清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雷州府遂溪縣、高州府吳川縣兩縣所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範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法屬印度支那總督管轄。1943年2月,太平洋戰爭時期,被日本軍隊佔領。1945年10月19日,中法交接廣州灣儀式在原法國駐廣州灣公使署舉行,法國人統治47年的廣州灣正式交回中國,以原範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廣東省轄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湛江地區機關設於赤坎,湛江市行政機關設於霞山。1952年11月,將東海島、硇洲島劃出,成立東海縣,12月改名為雷東縣,後將南三島、特呈島劃入雷東縣。1958年11月,撤銷雷東縣,併入湛江市郊區。1959年,吳川縣坡頭區、龍頭區和遂溪縣麻章區劃入市郊區。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併為湛江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中共湛江市委員會、湛江市人民政府駐赤坎區。1984年9月,由郊區劃出五區兩鄉,成立市轄區坡頭區。1994年,湛江市郊區正式更名為麻章區。湛江所轄五縣四區均面向海洋,海岸綫總長2023.6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綫1243.7公里、島岸綫779.9公里。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多為平原和台地。地勢大致是中軸高兩側低,南北高中間低。北部低丘陵區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為主,有湛江最高點雙峯嶂(海拔384米)。中部為半島緩坡台地,三面臨海。沿海以河流沖積的濱海平原為主,島嶼眾多,主要島嶼有東海島、南三島、硇洲島、特呈島等。湛江土壤以紅壤居多,因此有「紅土地」之稱。其分佈大體是北緯20°40′以南地區為磚紅壤,佔土地總面積一半以上,是該市最主要的土壤類型;北緯20°40′以北地區為赤紅壤;沿海地區為海濱沙土、濱海鹽漬沼澤土和濱海鹽土;九洲江和鑒江沿岸兩側為潮沙泥土。湛江大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季主要集中於5到9月。氣候與台北市極相似,冬季平均高温約19-20度,低温約14度。夏季平均高温約32-34度,低温約26度。湛江市現轄4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此外,湛江市還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湛江奮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981,236人[1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994,832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3,596人,下降0.19%,年平均增長率為-0.02%。其中,男性人口為3,640,165人,佔總人口的52.14%;女性人口為3,341,071人,佔總人口的47.8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95。0-14歲的人口為1,820,622人,佔總人口的26.08%;15-59歲的人口為3,988,641人,佔總人口的57.13%;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71,973人,佔總人口的16.7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32,753人,佔總人口的11.9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173,464人,佔總人口的45.4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807,772人,佔總人口的54.54%。2021年末,湛江市常住人口703. 0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0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6.66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46. 46%,比上年末提高1.0個百分點。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936,010人,佔99.3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5,226人,佔0.6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4,023人,下降0.35%,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1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0,427人,增長29.9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5個百分點。湛江是廣東省內語言最為複雜的市,主要有黎話(即雷州話,屬閩語)、湛江白話(屬粵語)以及哎話(屬客家語)。其中


湛江:中國嶺南半島上的濱海名城
湛江,這座位於中國廣東省西南部沿海的城市,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多樣性的產業而聞名。
歷史與文化
湛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清朝末期,湛江被開闢為通商口岸,並成為嶺南重要的貿易中心。抗日戰爭期間,湛江曾是國民政府的臨時首都。
自然風光
湛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綿延的海岸線、鬱鬱葱葱的熱帶雨林和眾多的海灣。著名的旅遊景點有:
景點 | 特色 |
---|---|
南極村 | 中國最南端的熱帶雨林 |
金沙灣 | 金色的沙灘和清澈的海水 |
東海島 | 擁有火山熔岩和火山口等地質奇觀 |
產業發展
湛江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製造等多項產業。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漁業中心,擁有豐富的近海漁業資源。
交通樞紐
湛江是一座交通樞紐,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