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明朝文學大家
一、生平
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號震川,明代著名文學家。歸氏世代居於崑山,家境清貧。歸有光聰穎過人,自幼喜讀典籍,尤擅長唐宋古文。
嘉靖四年(1525),以童子試第一名補為蘇州府學生員,後選入南京太學。嘉靖十九年(1540),舉應天鄉試第二名。後屢試不第,心灰意冷。嘉靖二十一年(1542),遷居嘉定,講學授徒二十載,從者甚眾。
隆慶元年(1567),任浙江長興縣令。三年後,因政績不凡,升任順德府通判。隆慶四年(1570),任南京太僕寺丞,參加修撰《世宗實錄》。

二、文學成就
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嘉靖三大家,崇尚內容真實、語言質樸的唐宋文風。其散文短小精悍,描繪細膩,情真意切,影響深遠。代表作品有《項脊軒志》《女如蘭壙志》《寒花葬志》《李南樓行狀》等。
三、水利研究
歸有光深感太湖地區水患頻繁,遂潛心研究水利。他認為拓寬吳淞江是解決水患的關鍵,並上書時任官員,闡述治水主張。著有《三吳水利錄》四卷,為後世水利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四、傳承與影響
歸有光去世後,其著作流傳甚廣。清道光八年(1828),清廷於歸氏故居建震川書院,後改為震川中學。歸有光作品被視為傳承唐宋古文精神的典範,對後世散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五、家庭背景
歸有光的母親周桂,生育四子三女,歸有光排行老二。歸有光幼年家境清貧,與母親感情深厚,曾撰文《先妣事略》緬懷母親。
表格:歸有光生平大事記
| 年份 | 事件 |
|---|---|
| 1507 | 生於蘇州崑山 |
| 1525 | 以童子試第一名補為蘇州府學生員 |
| 1540 | 舉應天鄉試第二名 |
| 1542 | 遷居嘉定 |
| 1567 | 任浙江長興縣令 |
| 1569 | 升任順德府通判 |
| 1570 | 任南京太僕寺丞 |
| 1571 | 病逝於南京,享年64歲 |
熙甫的意思:西伯侯爵的稱號
熙甫是西伯侯爵的稱號,最早出現於商代末期。商王武丁時期,周部族的領袖名叫姬昌,被封為西伯侯,其封地位於今陝西省岐山一帶。姬昌在位期間,以仁德賢明著稱,深得商王武丁的信任和器重。
熙甫一詞共有下列三種意思:
| 意思 | 解釋 |
|---|---|
| 西伯侯爵 | 商周時期周部落首領的稱號 |
| 文王姬昌 | 西伯侯的諡號 |
| 武王姬發 | 西伯侯的嗣號 |
熙甫的由來:
關於「熙甫」一詞的由來,目前有兩種主要的説法:
- 「熙」指光明,「甫」指長者:認為「熙甫」一詞意為光明磊落的長者,形容姬昌品德高尚,德高望重。
- 「熙」指西面,「甫」指君主:認為「熙甫」一詞意為西方的君主,表明姬昌是周部落的領袖,統治著西部地區。
歷代熙甫:
在商周時期,共有三位周部落首領被稱為熙甫:
綜上所述,熙甫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包括西伯侯爵、周部落首領的稱謂和商周時期周部族領袖姬昌的諡號。其使用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尊卑等級和宗法制度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