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玉山抱莖籟簫:台灣高山上的菊科珍寶
玉山抱莖籟簫(學名:Anaphalis morrisonicola),是菊科籟簫屬的一員,於台灣的高海拔山區中分佈廣泛。其獨特的生態習性和食用價值,使其成為備受關注的植物。
形態特徵


玉山抱莖籟簫為一株草本植物,莖細長而呈叢狀生長,高度介於10至40公分。莖表面覆蓋著灰白色的棉毛,增添了其特殊的視覺效果。
葉片特徵
葉片呈線狀或披針狀,互生排列。長度約為2至4公分,頂端鈍圓。葉片表面光滑無毛,而背面佈滿了白色的綿毛,增添了其柔軟的觸感。
花序結構
花序為繖房狀,生長在枝條的頂端。每一朵頭狀花由舌狀花和管狀花組成,總苞呈近球形。舌狀花位於花序邊緣,雌性;而管狀花位於中間,兩性。花色為白色或灰白色,花期集中於7至9月。
果實特徵
果實為瘦果,呈長橢圓形,具備冠毛,果色為白色。果實的成熟期為9至11月。
食用價值與分佈
玉山抱莖籟簫莖葉可食用,為昔日山地原住民的傳統食物來源。目前廣泛分佈於台灣2,200至3,600公尺的高海拔山區。
特徵 | 説明 |
---|---|
學名 | Anaphalis morrisonicola |
科 | 菊科 |
屬 | 籟簫屬 |
分佈 | 台灣高海拔山區(2,200至3,600公尺) |
株型 | 草本,莖細長叢生狀 |
高度 | 10至40公分 |
莖 | 覆蓋灰白色棉毛 |
葉 | 互生,線狀或披針狀,長2至4公分,先端鈍,背面佈滿白色棉毛 |
花序 | 繖房狀,生於枝條頂端 |
花 | 總苞近球形,舌狀花雌性,管狀花兩性,花色白色或灰白色,花期7至9月 |
果實 | 瘦果,長橢圓形,具冠毛,果色白色,成熟期9至11月 |
食用價值 | 莖葉可食用 |
玉山抱莖籟簫:台灣特有珍貴植物
概述
玉山抱莖籟簫(學名:Lycoris traubii)為石蒜科抱莖籟簫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台灣特有的珍稀植物。因其生長於海拔約2,000~2,700公尺的玉山山區,故得名為「玉山抱莖籟簫」。
特徵與生長環境
玉山抱莖籟簫的葉片基生,呈線形,長度約15~30公分,寬度約0.5~1公分。花序為繖房花序,頂生,花梗細長,長度約10~20公分。花被呈喇叭狀,花瓣6枚,花色紫紅色或淡粉色,長度約3~4公分。花期約在夏季的6~8月。
玉山抱莖籟簫生長於潮濕的草坡、森林邊緣或灌叢中,常與高山芒、箭竹等植物共存。其分佈範圍侷限於台灣中北部高山地區,包含玉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等地。
生態與保育
玉山抱莖籟簫為台灣特有的珍貴植物,其花朵色澤鮮豔奪目,深受賞花遊客喜愛。然而,由於其生長環境狹窄,加上人為採集,造成其族羣數量逐漸減少。
為保護玉山抱莖籟簫,政府已將其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並採取相關保育措施,如禁止採集、制定棲地管理計畫等。此外,也積極進行人工復育,以確保其種源永續。
人工復育與展示
近年來,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研究機構合作,進行玉山抱莖籟簫的人工復育。透過種子收集、幼苗培育等方式,已成功培育出大量植株。這些復育植株已陸續移植至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合適棲地,以擴大其分佈範圍。
此外,為了讓更多民眾欣賞玉山抱莖籟簫之美,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在其遊客中心、排雲山莊等處展示人工復育的植株。遊客可透過這些展示瞭解玉山抱莖籟簫的生態與保育現況。
延伸閲讀…
玉山抱莖籟簫
〖籟簫彙整〗玉山抱莖籟簫、尼泊爾籟簫 – 阿非邦- 痞客邦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 連結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https://www.tesri.gov.tw/tw/page/86 |
玉山國家公園 | https://www.ysnp.gov.tw/Intro/IntroAction.aspx?flg=01 |
呂明憲 | 玉山特有的抱莖籟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