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畜生」之意探源與民間涵義
佛教術語中的「畜生道」意指一切實存之動物,包括傳説中的龍類。此道與地獄道、餓鬼道並稱「三惡道」。


民間用語則將「畜生」專指禽類和獸類,或寫為「畜牲」、「禽牲」。佛教允許畜生道眾生皈依受戒,但不許出家。
然而,「畜生」一詞亦被用於比喻殘暴或毫無人性的行為。如《白毛女》中所言:「這是一種畜牲的行為。」《大刀記》亦有類似描述:「這些披著人皮的畜牲!」
用語 | 含義 | 例句 |
---|---|---|
畜生(傍生) | 動物 | 禽獸、蜎蠕蟲蟻 |
畜生道 | 六道之一,指動物 | 畜生道眾生皈依受戒 |
三惡道 | 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 三惡道之苦難無量 |
皈依受戒 | 信奉佛教,遵守戒律 | 畜生道眾生亦可皈依受戒 |
出家 | 剃度出世,成為僧尼 | 佛陀不許畜生道眾生出家 |
民間用語 | 禽獸 | 禽牲、畜牲 |
比喻殘暴 | 毫無人性 | 畜牲的行為 |
傳説生物 | 龍 | 龍類亦屬畜生道 |
畜性:人類行為中的動物本能
畜性一詞源自拉丁文「Animalitas」,意指人的動物性或非理性的本能。在道德和哲學語境中,畜性通常帶有負面含義,指人表現出動物般的非道德、衝動或野蠻行為。
畜性的特徵
| 特徵 | 描述 |
|—|—|—|
| 自私自利 | 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後果 |
| 暴虐殘忍 | 以殘忍或野蠻的方式對待他人 |
| 衝動暴烈 | 無法控制情緒或行為,容易發怒 |
| 貪婪
延伸閲讀…
畜牲_百度百科
畜牲,畜生- 廣東話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