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中國漢姓記載書,成書於北宋初,編者錢塘縣一位士大夫。
有關資料記載共收錄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並稱“三百千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啓蒙讀物[1][2],因此流傳,是婦孺皆知。
《百家姓》各個姓氏排列次序不是人口數量多少,而是中國政治史準則。
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趙錢孫李」之所以是《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北宋初年吳越錢塘地區形成,所以當時家庭姓氏:
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
徐,孫,朱,馬,胡,郭,林,何,,梁,
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
馮,,程,蔡,彭,潘,袁,於,董,餘,
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
範,江,傅,鐘,盧,汪,戴,崔,任,陸,
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
石,熊,孟,秦,閻,薛,侯,雷,,龍,
段,郝,孔,邵,史,毛,,萬,顧,賴,
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於我計算台灣「見中文名字」時,收集了 1994 2005 年十一年大學聯考/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榜單,我利用這 887,318 個名字,計算了台灣「百家姓」,順序如下: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
許,鄭,謝,郭,洪,,邱,廖,賴,周,
徐,蘇,葉,莊,呂,江,何,蕭,羅,,
簡,朱,鍾,施,遊,詹,沈,彭,胡,餘,
盧,潘,顏,梁,趙,柯,翁,魏,方,孫,
張簡,戴,範,歐陽,宋,鄧,杜,侯,曹,薛,
傅,丁,温,紀,范姜,蔣,歐,藍,連,唐,
馬,董,石,卓,程,姚,康,馮,,姜,
湯,汪,,田,塗,鄒,巫,,鐘,龔,
嚴,韓,黎,阮,袁,童,陸,金,錢,邵。
海峽兩岸使用漢字姓氏,兩套「百家姓」有沒有地方呢?我作了幾個。
一、中國百家姓中,未出現在台灣百家姓中姓氏:二、台灣百家姓中,未出現在中國百家姓中姓氏:有 75 個姓氏兩套百家姓中都出現。
這些姓氏排名,有差異。
《百家姓》本來收集411個,增補到504個姓,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用語中百家姓泛指各種姓氏。
提起姓氏,人們熟悉是《百家姓》。
因為它《三字經》、《幼學瓊林》,列入舊時孩童啓蒙讀物。
《百家姓》“百家”名,實收單姓408個,複姓30個,共計438個。
一天,他和三弟叔虞做遊戲,一片楓葉遞叔虞,接着開了一句玩笑,説:“這個你,封你侯。
”但沒想到,這句話史官聽到了,並記下了它,事後上奏説:“你是天下,天子無戲言,應該分封叔虞。
”成王,只得一個叫做“唐”地方分封叔虞,因此,人們後來稱叔虞“唐叔虞”。
這“桐葉封弟”故事,自此,唐叔虞兒孫們受封后封地名做姓氏。
牧:上古時代,黃帝“力牧”相。
第一種,祖先圖騰崇拜物姓氏。
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我國百家姓,有些是圖騰演變而來,如:熊、馬、牛、羊、龍、風、山、水、花、葉。
但可惜這只是一些推測。
於年代,史前無據可考,哪些姓氏源於圖騰崇拜,不得而知。
因為當今“熊”、“馬”、“牛”、“龍”、“花”姓氏,於史書及傳説中可查出源出,但並圖騰有什麼聯繫。
黃帝蚩尤大戰於涿鹿野,率領“熊、羆、貅、貔、虎”。
這些“熊、羆、貅、貔、虎”可能圖騰氏族名號。
但這些氏族名號是哪些傳遞下來,成為其後裔姓氏,尋蛛絲。
有案可查是“姜”。
姜(jiang):相傳炎帝(神農氏)姓,是少典子,生長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得姓“姜”。
姜(jiang)和羌(qiong)雖同韻而聲,但音相近。
且兩字有“羊”字頭。
一個羊女,一個羊人。
從“羌”字組成看,羌即“羊人”。
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我國北部,其部族或氏族圖騰可能是羊。
而姜族是羌族一支,因為語音誤差而化“羌”為“姜”,是母系氏族母權影響,羊下“人”,化作了羊下“女”。
炎帝“姜”姓,不是,炎帝是羌族支系氏族部落首領。
炎帝、黃帝首原居於陝、甘、一帶羌戎部族一支,東進中原過程中,東夷部族融合,成為漢族前身華夏族。
第二種,祖先名字中字姓氏。
年(nian):春秋時,周靈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應是其名,“王子”是表明其身份,如“公子”、“公孫”),年夫後人其名中“年”字姓氏。
熊(Xiong):上古五帝之一有顓頊(高陽氏,姬姓),其後人重黎帝嚳時擔任火官,帝嚳賜“祝融氏”。
共工氏作亂時,祝融奉命平叛。
叛亂雖被子息,但祝融共工氏成員全部消滅。
祝融以此獲罪,帝嚳殺掉。
祝融死後,其弟吳回擔任火官,依舊稱祝融氏。
吳回有子,娶鬼方氏首領妹女聵氏妻,生八子,其中第六子叫季。
季連後代中出了一個楚國國君名叫“鬻熊”,從此,他後代以“熊”姓取名,一代傳一代。
魚:系出子姓。
春秋時,宋襄公弟弟為“司馬子魚”(司馬是官職,子魚其字)。
其後人其字中“魚”為姓氏。
井:春秋時,虞國有大夫井伯。
井伯之後其字“井”為姓氏。
晉滅虞國之後,井伯後代井奚逃人秦國。
秦穆公井奚大夫,封邑於“百里”。
井奚號“百里奚”。
百里奚支子“井”為姓氏。
韋君後人國姓氏。
力牧後人其字“牧”為姓氏。
終:上古時祝融弟吳回(後稱祝融氏)兒子“”。
後代支系中,有其先祖名“終”字姓氏。
:上古時,黃帝“”相。
後人其字“”為姓氏。
孔:出於子姓。
周武王封商微子於宋。
微子死後由其弟仲衍繼承封地。
仲衍之後有弗父何,弗父何孫名嘉,字孔父。
孔父兒子父字中“孔”為姓氏,魯國定居。
廉:顓頊孫名廉,其後人祖字中“廉”為姓氏。
樂:出於子姓。
宋戴公兒子公子衍字樂父,其後人祖上“樂父”中字姓。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後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皮”字姓氏。
第三種,封地名和國名姓氏。
趙:伯益後裔造父,擅馴馬駕車。
周穆王乘坐造父駕馬車遊巡各地,中有事,造父駕車技術及時車馬趕回。
造父駕車馬,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城),其後人“趙”為姓氏。
吳:出於姬姓。
周武王封鍾雍曾孫於吳(江蘇蘇州一帶),建立吳國。
其後代以國名姓氏。
鄭:出於姬姓。
周厲王封少子友誼於鄭(陝西華縣東),建鄭國。
友後代以“鄭”為姓氏。
陳:周武王滅商後,追封舜後代媯於陳(河南淮陽)。
媯死後諡陳胡公,其後代“陳”為姓氏。
衞:出於姬姓。
周文王其子主康叔於衞,建衞國康叔子孫以“衞”為姓氏。
蔣:出於姬姓。
周公旦兒子伯齡封於蔣(河南縣東北蔣集),建蔣國,其後國名姓。
沈:一支出於姬姓,周文王兒子聃受封於(河南省平輿縣北),建沈國,其後國名姓。
韓:出於姬姓。
周武王兒子受封於韓(山西河津縣東北),後晉國滅掉。
桓叔兒子萬受封於韓。
萬後代以“韓”為姓氏。
楊:出於姬姓。
周宣王兒子尚父受封於楊(山西洪洞縣),後晉國滅。
延伸閱讀…
晉武公兒子伯僑受封於羊舌。
傳到叔向,改封於楊。
叔向子孫楊姓氏。
秦:出於贏姓。
伯益之後有贏非子。
非子擅育良馬,周孝王其育馬之功封非子於秦谷(甘肅天水西南),為附庸國。
贏非子孫子秦仲因功升為諸侯。
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
秦滅亡後,其子孫以“秦”為姓氏。
許: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
周武王封文叔於許,建許國,其後國名姓氏。
呂: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
伯夷堯時任掌禮官,輔佐大禹治水,功受封於呂,其後國名姓氏。
謝:周宣王封舅氏申侯於謝(河南唐縣南),申侯子孫中有一支其封地為姓氏。
鄒:周代有曹挾封地於邾,戰國時改國號鄒。
其子孫中有一支國號姓氏。
柏:出於柏皇氏。
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師傅;有柏同,帝嚳師傅。
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封地為姓氏。
章:出於姜姓。
齊太公封其庶子於鄣(山東東平縣東)。
受封於鄣太公庶子後代,去邑章姓氏。
蘇:顓頊後裔兒子樊受封於昆吾,樊庶子後代受封於蘇(河南温縣西)。
其後封地為姓氏。
潘:周文王第15個兒子名,受封於畢,稱為畢公高。
畢公高有庶子受封於潘,其後封地為姓氏。
葛:出於贏姓。
顓頊後,封於葛(河南寧陵縣東北)。
其後封地為姓氏。
範:周宣王時有規章杜伯,其子杜隰到晉國,任命士師,其子官名姓。
彭:顓頊後裔第三個兒子錢鏗受封於彭(江蘇人徐州),彭氏,後人“彭”為姓氏。
魯:出於姬姓。
周公旦兒子伯禽受封於魯(山東曲阜一帶),建魯國。
伯禽子孫國名姓。
韋:出於豕韋氏。
豕韋氏夏代居於豕韋(河南滑縣東南),為一路諸侯,建豕韋國,稱韋國。
韋君後人國姓氏。
延伸閱讀…
苗:楚令尹鬥子賁皇亡命晉國。
受封苗邑(河南濟源縣西南)。
賁皇又名苗賁皇,其後人“苗”為姓氏。
任:出於有熊氏。
黃帝兒子禺陽受封於任,禺陽任建國,其後國名姓氏。
柳:魯孝公有兒公子展,公子展孫子無駭以祖公名氏,稱展無駭。
展兒子叫展禽。
展禽封邑柳下。
他死後號惠。
所以叫柳下惠,其後代取封地“柳下”第一個字姓氏。
唐:帝舜封堯子丹朱於唐(山西翼城縣),其後國姓氏。
第四種,職業或官職姓氏。
司徒:上古時代名,傳説堯、舜時設,延續到秦漢。
有以此官職姓,便是複姓“司徒”。
司空:説上古時所設官職,專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設。
帝堯時大禹官職司空。
大禹子孫中,有人以此為姓氏。
司馬:上古時所設官職,軍事長官。
官司馬人後代,有以此官姓氏。
第五種,山名、河名姓氏。
喬:出於有熊氏。
黃帝死後,葬於橋山。
黃帝子孫中有守陵人,陵山名“橋”為姓氏,後人去木“喬”。
姜:出於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居住姜水(渭河支之濱,因此河名姓)。
春秋時代、申、呂、許等封國是“姜”姓。
第六種,住地方位為姓氏。
東郭:出於姜姓。
郭,為古代時人們城外圍加築一道城牆,東郭,城東牆附近。
齊桓公後裔中有住臨淄城東外一帶,稱東郭大夫,後人“東郭”為姓氏。
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有公族大夫住城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後人“西門”為姓氏。
第七種,部落名稱姓氏。
呼延:東晉時,匈奴呼延部進入中原;後來,其漢化後裔原部落名稱加以“漢化”“呼延”為姓氏。
慕容: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居遼西,後棘城以北(河北昌黎縣境內)建國,莫護跋“慕容”為自己部落名稱。
後慕容部落人“慕容”為姓氏。
宇文:卑族呼天“宇”,宇文為“天之子”意。
宇文氏鮮卑部落。
東晉時,宇文部落進據中原“宇文”為姓氏。
尉遲:尉遲部是卑族一個部落,尉遲部人後來部落名姓氏。
第八種,出生時異象姓氏。
武:周平王子出生時,掌紋呈篆文“武”。
由此,周平王賜其姓武。
第九種,諡號姓氏。
所謂“諡”為帝王、貴族、大臣死後,其生前事蹟予稱號。
穆:出於子姓。
春秋時有宋穆公,其後子孫中有其諡號“穆”為姓氏。
文:一出姬姓。
商末,周族首領姬歷死後,其子姬昌繼位,後尊為西伯。
西伯患病死後,其子周武王繼位,並完成滅商大業,建立周朝。
武王追諡其父為周文王。
文王庶子中有其諡號姓。
一出媯姓。
齊威王孫田文,號孟嘗君。
孟嘗君避亂到魏國,死後諡號文子,其後人其諡號“文”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