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石印,半世紀重生」的軌跡
拾遺再現古老技法
在中華印刷博物館璀璨綻放的「石印工坊」內,技藝傳承人顧雪根親自展示著石版畫的製作。利用石板為載體,原稿以水油不相融的特性描繪或轉印,最終完成印刷。這種獨特的肌理效果,讓石版畫在版畫界獨樹一幟。


石印,作為昔日中國印刷業的中堅力量,曾經一度在全球面臨失傳危機。但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的悉心蒐集與復原,讓這門古老技藝重獲新生,「石間印記」展覽作為新中國成立 70 週年的獻禮,更見證了印刷技藝的發展歷程。
中西交匯的產物
19 世紀 30 年代,隨著西方傳教士的腳步,石印術登陸廣州。最早的中文石印書刊——《各國消息》也誕生於此。但石印在上海迎來了真正的發展高峯。麥都思在 1843 年創辦的「墨海書館」採用石印印刷,並出版了中文《耶穌降世傳》等書籍。
19 世紀 70 年代,上海湧現了「點石齋印書局」等眾多石印書局,出版了諸如《點石齋畫報》等優秀畫報。石印與鉛印一度成為印刷界的雙雄。20 世紀初,鉛印技術的成熟使石印逐漸退出主流市場。
承載歷史的記憶
輝煌過後的石印,幾十年間也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的風雲變幻。它將民生百態、人文風情、維新變革等刻畫在歷史長河中,成為那個時代的佐證。儘管石印隨著時代的變遷淡出人們的視野,但作為中國印刷史上的重要一筆,其精湛技藝和豐富成果永載史冊。
石印:傳統與現代印刷技術的結合
石印是一種獨特的印刷技術,起源於 18 世紀末。該技術使用石灰石平板作為印刷版,透過油水相斥原理將圖像轉移到紙張上。石印憑藉其精細的線條、豐富的色調和獨特的顆粒質感,在 19 世紀廣泛應用於海報、地圖和藝術品等印刷領域。
石印技術原理
石印的原理基於油水不相容的特性:
- 石灰石處理:首先,石灰石平板經過研磨和處理,使表面平滑且能吸附油脂。
- 圖像繪製:使用油性蠟筆或油墨在石灰石平板上繪製圖像。油性物質會黏附在平板的空隙中。
- 顯影:平板表面塗上阿拉伯膠溶液,水會黏附在平板未繪製的部分,而油性圖像區域則會排斥水。
- 印刷:使用油性油墨在平板上滾動,油墨只會黏附在油性圖像區域。隨後將紙張壓在平板上進行印刷。
石印特點
特點 | 描述 |
---|---|
細緻的線條 | 石印能產生非常精細的線條,適合印刷地圖、工程圖和科學插圖。 |
豐富的色調 | 通過控制油墨的厚度和顏色,石印可以呈現豐富的色調和漸變效果。 |
獨特的顆粒質感 | 石灰石平板表面的顆粒會產生一種獨特的紋理,賦予圖像獨特的視覺效果。 |
耐久性 | 石印版耐磨耐酸,可多次印刷而不損壞圖像。 |
石印應用
石印技術過去被廣泛應用於以下領域:
- 海報
- 地圖
- 藝術版畫
- 商標和標籤
- 書籍插圖
隨著數位印刷技術的發展,石印逐漸式微,但其獨特的魅力和高品質仍使其在某些特殊應用中持續使用,例如:
- 精裝書的封面印刷
- 藝術版畫的創作
- 限量版印刷品
現代石印
近年來,石印技術與現代數位技術結合,產生了新的可能性:
- 石印轉移印刷:將石印版上的圖像轉移到其他表面,如金屬、木材或玻璃。
- 數位石印:使用電腦輔助設計 (CAD) 和數位印刷機在石灰石平板上生成圖像。
- 混合印刷:將石印與其他印刷技術,例如絲網印刷或凹版印刷,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效果。
結語
石印技術歷經兩個世紀的發展,從傳統的印刷方法演變為現代藝術和工業應用的獨特工具。其精細的線條、豐富的色調和獨特的質感使其在印刷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隨著現代數位技術的整合,石印繼續煥發新機,在藝術和商業領域激發無盡的創意。
延伸閲讀…
石版印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