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 |來看看這些風俗吧 |石頭生日 |【石頭神生日】

今天,是正月初十,是石頭生日,稱為石頭節,石頭神生日,「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

人們拜石頭神,説瞭石頭人們心目中是受到崇拜和敬仰。

傳説正月初十是石頭神生日,所以這一天是石頭節。

這一天人們不能動石頭和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神。

石頭生日,這天,民間忌動石器,但過去,人們於除夕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初十日前,是不能。

而且磨、碾石制用具過不能動,連祭祀石頭,叫「石不動」「十不動」,莊稼,只有過了正月初十,才可以使用。

一些地方還流行抬石頭神習俗,他們於初九晚上,一個罐子凍一塊石頭上,等到了初十早晨,十名年青人,抬著瓦罐走。

石頭如果落下,説一年農業豐收,反之,説收成會好了。

石頭生日年初十這天磨、碾石制工具不能動,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

有要火中扔一些柏樹枝,來祭祀先祖。

正月初十這天,我國許多地方有掛花燈習俗,掛花燈有幾個寓意:一是迎接一年到來,人們要過一個火火大吉大利年。

二是燈籠掛,預示人們新年裡會交到運。

三是「燈」、「丁」諧音,所以,花燈叫「添丁燈」,寓意「添丁」,家族人丁興旺。

農曆正月初十,有旳地區人們要到掛有花燈人家去飲「花燈酒」。

「花燈酒」,分為「掛燈酒」和「落燈酒」。

每年正月初十,上一年,家裡生育了男孩家庭,會社廟和祠堂懸掛上花燈。

看到花燈,親友、鄰居、朋友們會主動前來送禮物、包祝賀,飲花燈酒。

正月初十,傳説是老鼠娶媳婦日子,慶祝老鼠娶親,這時家家户户要吃莜麵。

吃莜麵討一下鼠爺,祈求自己新年交好運,保家中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莊稼能有個好收成。

地方有正月舉行祀鼠活動,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

於是,初十成了老鼠娶親日子。

每逢初十,人們會早早睡覺,以防打擾老鼠親事,人們牆角放上麵餅類讓老鼠吃,以求家裡後沒有鼠害。

祭石頭正月初十,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

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

漢武帝採納了軍衞建議,命隨軍駐地墾荒,供軍需,並各郡徵調大批勞力調往當時河套地區,使漢軍實力大增。

稱「石不動」「十不動」。

正月初十你要知道習俗石頭生日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神。

農曆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

農曆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

農曆正月初十,漢族民間地生日,因為石生土,故這天稱作石頭節。

其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

農曆正月初十,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

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

這一天忌開山打石和石蓋屋,並有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習俗。

有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習俗:初九夜裏,一個瓦罐凍結一塊石頭上,初十早晨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着瓦罐奔走。

如果石頭落地,預示着一年豐收;如石頭落地,預示着年成。

古時,農耕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糧食收穫到進入口中,石頭有密切關係。

碾米石碾,磨面石磨。

另外蓋房子要石頭,壘牆石頭。

石桌、石凳、石椅成為生活用品。

少了石頭,古人基本無法生活,因此,石頭百姓造成“石頭神”了。

延伸閱讀…

地日節_百度百科

正月初十是「石頭生日」,來看看這些風俗吧?

中國民間俗信。

正月舉行祀鼠活動,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

日期因地而異,有正月初七,有正月二十五,地區是正月初十。

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麪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

湖南寧遠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啓箱櫃,怕老鼠。

朔同地區會水缸旁邊點一支蠟燭,為老鼠迎親隊伍照亮,找錯了自己洞。

前一天晚上,兒童糖果、花生放置,並鍋蓋簸箕大物敲打,為老鼠催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為從此後鼠可以絕跡。

有地區於老鼠娶婦日上牀睡覺,不為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初十這天掛起花燈叫做“添丁燈”。

添丁燈叫法,源自粵語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着“添丁”。

過去廣州珠村,村裏人家若有男嬰降生,等到正月初十,要有家人同去社稷壇上掛上花燈。

長輩,會花燈上寫上新丁名字。

這樣做法,當時可是關乎傳代大事情,村裏負責記錄族譜者會記錄下丁名字,從此算氏族中有了名分。

正月初十,內蒙古西部、河北、陝西地,有吃莜麪習,相傳這一天老鼠娶親,保家中一年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這個習俗傳承。

相傳莜麪記載源自於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採納了軍衞建議,命隨軍駐地墾荒,供軍需,並各郡徵調大批勞力調往當時河套地區,使漢軍實力大增。

延伸閱讀…

正月初十

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

農作物地產量,大量種植,此種播下,生長迅速產量。

漢軍食後,軍力大增、耐飢寒,經酷暑,後獲全勝。

漢武帝,率眾到河套地區,犒勞三軍,並獻穀物大臣莜司將軍。

並這種穀物取名莜麪。

從此,這種穀物中華大地紮下了。

山西地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三十里莜麪,四十里糕,二十里麪餓斷腰”。

意思是,人們吃了莜麪(莜麥製成)後,可以走三十里山路;吃了黃米糕(黃米製成)能走四十里山路;而吃了麪做食物,走二十里路餓得起腰來了。

呼和浩特人説,莜麪不能吃到撐,因為後勁兒。

古人認為“有天、後有地”,初九是天公生日,天是萬物主宰;初十地生日,是萬物生存根基。

今天是正月初十,初十稱為“石頭節”,叫“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

石頭生日,正月初十有哪些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1、石頭節:十,和“石”同音。

相傳正月初十是石頭生日,萬物有。

石頭生日時候,大家會祭祀碾神、磨神以及泰山石敢神,這一天不能動土,打石、不起房、搬家。

如果家裏有大石頭,可以貼個紙拜一拜。

以前種田人每逢正月初十會稻草人放到田裏,放一塊石頭,敬拜,祈禱一年風調雨順,有一個好收成。

2、掛花燈:兩廣地區有正月初十掛花燈習俗,已有近百年歷史。

每逢正月初十,人們會去年出生小孩名字寫花燈上祈福,稱為“添丁燈”。

粵語讀音中,“燈”和“丁”讀音接近,所以添丁和添燈二者之間有了聯繫,有着人丁寓意。

3、烤獅子火:農村,流傳正月初十“烤獅子火”民俗,要晚飯過後,院子裏燃燒一堆柴火,然後家裏無法使用掃帚、簸箕扔進火中焚燒,一些人會火中放入柏樹枝,發出“啪啪”響聲。

全家老小要來烤火,烤説“烤烤腰,腰疼;烤烤腿,;烤烤牙,牙疼;烤烤屁股,屁股疼;烤了全身,百病不生。

”有孩子一根棍子串一個饃,烤後吃掉,説吃了這樣饅頭會生病。

每逢正月初十,蒙晉地區有着吃莜麪傳統,因為他們認為初十是“老鼠娶親日”,吃莜麪是了討鼠神,來年會交好運。

河南地區初十午飯有吃饃餅習俗,他們認為“吃了饃饃餅,財運亨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