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石獅鎮守四方 平安吉祥護衞你

石獅:中國文化的象徵

石獅,或稱石獅子,在中國文化中廣為流傳,常見於宮殿、寺廟、府邸等建築,擔任守衞和裝飾的角色。其材質不侷限於石材,亦有水泥、金屬或玻璃纖維製成,統稱為「石獅」。

中式傳統石獅的造型與真實的獅子有所不同,可能源於中國古代未曾見過獅子,而參考了北京狗或其他動物,結合想像力加以誇飾。石獅被視為瑞獸,具有鎮守化煞的作用,表情威猛,常含珠踏球,而近代也出現了寫實風格的石獅作為裝飾。

石獅 Play

按中華傳統禮儀,看門的石獅成雙成對擺放,雄左雌右,貼合陰陽哲學。「出來雄左側,進門雌右側」,門裡門外方位皆然。

石獅的放置以人從大門走出的方向為準,當人走出來時,雄獅在左,雌獅在右;從外走入時,則相反。部份建築的大門兩側皆設有一對石獅,進門為雄右雌左,出門為雄左雌右。

然而,有些石獅的擺放不拘於此規範,如嘉峪關內側關帝廟前的石獅、曲阜孔府前的石獅等,爪下無球獅,難以辨別雌雄。泰山上「孔子登臨處」的石獅更為特殊,雌左雄右,與傳統相反,其意涵尚待考究。

石獅

石獅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座上覆蓋錦褥,而獅身造型各異,經過歷代修飾美化,普遍特徵為滿頭捲髮,威嚴雄壯,守護著廟宇或宅邸。

石獅的姿態各具寓意:雄獅前腳託著金錢,代表外出賺取家計;雌獅撫弄小獅,象徵家庭教育;兩獅頸項繫著磬牌,既為吉祥象徵,也表示馴服與忠誠。石獅的造型不令人畏懼,反而顯得可愛,傳説為北京狗的化身。

石獅嘴中含珠,象徵神技,也暗示對大門守護者的巴結與祈求進門。封建時期女性地位較低,雌獅常閉嘴以對比威猛的雄獅,而現代男女地位平等,雌雄石獅常張嘴呈現相似的姿態。

1. 石獅:守護與吉祥的象徵

石獅,作為中國傳統建築中常見的裝飾物,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明朝。石獅不僅具有威嚴的形象,更是象徵著守護與吉祥,在廟宇、宮殿、橋樑等建築中廣為應用。

形制與象徵

石獅的形制多樣,常見的造型包括「坐獅」與「行獅」。坐獅形貌威嚴,雄踞於基座之上,往往成對排列於建築物入口處,具有威懾惡靈、保護宅院的象徵意義。行獅形體動感,步伐矯健,頭部昂揚,寓意著驅邪納福,辟邪鎮煞。

材質與工藝

石獅多以砂岩、花崗巖等堅硬石材雕刻而成,以確保其耐久性。雕刻工藝精湛,注重比例與細節,獅子的鬚髮、肌肉線條清晰可見,栩栩如生。現存於中國各地的古代石獅,不僅見證了時代變遷,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運用與分佈

石獅廣泛運用於中國建築中,從皇宮殿宇到民宅院落,無不留下其威猛的身影。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前,威嚴的石獅佇立於朱紅台階之上,彰顯著皇權至上;在江南園林中,石獅隱匿於花草掩映之間,增添了一份靈動與意趣。

建築上的意義

建築類型 石獅的意義
廟宇 守護神靈,威懾妖魔鬼怪
宮殿 彰顯皇權氣勢,保衞京都安危
橋樑 伏魔鎮水,祈求風調雨順
民宅 保護宅院安全,避邪祈福
園林 點綴景觀,寓意祥瑞

文化與信仰

石獅不僅是建築裝飾物,更是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民間信仰中,石獅被視為守護神,可以驅邪避害,帶來吉祥與好運。在宗教信仰中,石獅與佛教密不可分,是護法神獸的象徵,代表著智慧與勇猛。

歷史價值

現存於中國各地的古代石獅,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價值,更是歷史文化寶貴遺產。不同朝代的石獅,反映了當時的雕刻技藝與美學取向,為後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雕刻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保護與傳承

延伸閲讀…

石獅_百度百科

石獅- 優惠推薦- 2024年2月

由於年代久遠、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等因素,一些古老的石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遺產,需要加強管理、完善維護措施,讓石獅這項傳統文化瑰寶得以永續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