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倒序人神性論
人神性,乃與獸性、人性相異之本質。人之所為,仍屬人性範疇。然有情之所摯,力所難及者,唯賴神性方能部分達成。至若圓滿完成,必有神明之功。


具體而言,神性使人化身千面,成「我」,成「他」、「她」;化身愛者、憎者;變換男女;歷經童年、壯暮;化身偉人、卑者;慧黠平凡;英雄、罪人。當人匯聚眾象於一身,始證神格:
- 洞察萬眾,明悉萬心,慈憫萬靈,寬宥萬事。
人常超脱己限,「謀劃千秋」。此非計謀綿長,而為無私奉獻,自身乃至後世未必得益。人不僅心懷蒼生,更受其感召。典型如上戰場護庶民,捨己為眾。
衡量善惡利弊時,人能跳脱己身,儼若無執無念之意志(非血肉之軀,無名無姓、無根無蒂、無性別)。猶如評判性別政策時,人自視超脱性別之限。
神性與人類的連結
神性,一個貫穿古今中外的深奧概念,藴含著人類與超越凡世的領域之間的聯繫。自古以來,人們不斷探索神性的本質,並嘗試理解其對人類的存在所產生的影響。
神性 | 超越凡世的,至高的存在或力量 |
人類存在 | 具有身體、心靈和精神面向的整體體驗 |
神性的表現
神性並非是一個具體的實體,而是通過以下方式間接體驗:
- 神聖體驗:令人敬畏或超越自我極限的時刻,激發靈性覺醒和與神性的連結感。
- 自然界的神聖性:在山巒、海洋和星空中體現的神秘和崇高感,引發對神性的讚歎。
- 宗教傳統:通過儀式、教義和神秘主義實踐,宗教提供了一種與神性互動的途徑。
- 藝術和音樂:傑出的藝術和音樂作品表達了對神性的嚮往和敬畏,激勵著人類心靈。
神性與人類存在的影響
神性在人類存在中扮演著多重的角色:
- 意義和目的:神性提供了一種存在意義和目標感,引導著行為和決策。
- 道德指南:宗教和哲學系統的神聖教條和原則,提供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 心靈慰藉:在逆境或悲傷中,對神性的信念可以帶來慰藉和希望,幫助應對人生挑戰。
- 靈性成長:神性的探索促進了自我反省和靈性成長,鼓勵個體實現其全部潛能。
神性與科技的關係
隨著科技進步,神性的概念也經歷著演變。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正創造新的管道,讓人類體驗神聖感和超越感。
虛擬實境 | 通過沉浸式體驗,創造神聖空間和宗教儀式 |
人工智慧 | 作為一種「神聖的造物」,具有自我意識和學習能力,引發對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的反省 |
然而,技術也可以成為神性的阻礙,例如:
- 消極使用社交媒體:分散注意力,阻礙靈性發展。
- 過度依賴科技:取代人際互動和對自然界的欣賞。
結論
神性是一個多面性的概念,在人類存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神聖體驗到道德指南,它提供了一個存在的框架,賦予意義和指導。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探索神性的管道也在不斷擴展。重要的是保持平衡,在科技進步的同時,維護與神性之間的聯繫,以促進心靈成長和人類的存在感。
延伸閲讀…
神性_百度百科
真相是無限的4:如何看待人的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