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穴探釣:識破海畔隱秘世界
[有人道:退潮探穴釣乃不得已而為之,然時機之難測,或遇海潮爭先,或遇路阻延誤,抵岸時潮水已退至極低處,大堤下、礁石旁沙灘、礁石清晰可辨。][有人道:退潮探穴釣乃不得已而為之,然時機之難測,或遇海潮爭先,或遇路阻延誤,抵岸時潮水已退至極低處,大堤下、礁石旁沙灘、礁石清晰可辨。]穴居海濱,多見堤壩、橋墩旁之護堤下方,防波提下方,江河入海口之擋潮堤下方,廢棄之石塊水泥堆疊成大小不一之孔隙。潮汐漲落,穴居灌滿海水,魚蝦蟹類入洞覓食;潮退後,低窪處仍有存水,魚蝦蟹等賴以為生或避險、憩息,等候約六小時後潮水再漲,或出洞尋食,或爭搶湧入洞中之食物,是故穴居成為小型魚類之居所、庇護所。洞穴錯綜複雜,相通相連,形成水生生物之天堂,確為穴探釣之樂園。


除了護堤下之眾多洞穴,海灘礁石高低起伏,部分低窪礁灘退潮後仍有少量海水,與鄰近礁洞相連,亦為穴探釣之佳點。退潮後洞穴中僅存少數小型魚類,北方常見蝦虎魚、海鱸魚、黑鮪、六線魚、鯔魚、海鯽、小星鰻、蟹、蝦等;南方種類較多,尚有真鯛、青石斑魚、珊瑚魚等,體重約在50至200公克。
穴探釣具與釣法
穴探釣具極簡:一為手竿釣,以1公尺長之短竹梢或尼龍竿,竿頭繫約1公尺長之粗錦綸線或丙綸線,線尾接上12至15號魚鈎,無須加重墜;二為拉砣釣,僅用約2公尺長之粗線,一端繫上15至20公克之小墜,墜前繫1至2枚魚鈎。餌材就地取材,可使用沙灘挖取之沙蟲、貝殼肉,或在淺水中捕捉之小蝦、小蟹。亦可使用自備之雞肉絲或雞腸切段。將釣竿深入洞中,洞口狹小者可甩竿將餌投入;拉砣釣則以手持餌墜,甩入洞中深處,再將線拉直,人退離洞口,只持竿於洞隙旁伺機而動,一有拉力傳來,將線拉出洞外即可將魚釣起。此法不須視線觀察(浮標或竿尖、線之動態),無須聽覺辨別(鈴鐺或報警器之聲響),僅憑手感察覺,故有「洞穴手感釣法」之稱。
穴探釣之魚種
魚種 | 體重 (克) |
---|---|
蝦虎魚 | 50 ~ 100 |
海鱸魚 | 50 ~ 100 |
黑鮪 | 50 ~ 200 |
六線魚 | 50 ~ 200 |
鯔魚 | 50 ~ 200 |
海鯽 | 50 ~ 100 |
小星鰻 | 50 ~ 100 |
真鯛 | 100 ~ 200 |
青石斑魚 | 100 ~ 200 |
珊瑚魚 | 100 ~ 200 |
穴釣:深入瞭解這項迷人的釣魚技術
穴釣是一種釣魚技術,涉及將誘餌或魚餌直接投入到水中洞穴或裂縫中。這種方法對於在結構性水域中觸及躲藏的魚類非常有效。
穴釣裝備
裝備 | 用途 |
---|---|
釣竿 | 適合在結構中操縱誘餌的短而僵硬的釣竿 |
捲線器 | 用於容納釣魚線的捲筒 |
魚線 | 堅韌、低展延性的魚線,可承受結構中的磨損 |
魚鈎 | 微小、鋒利的魚鈎,可穿透魚嘴 |
誘餌/魚餌 | 活餌、軟式塑料或硬式誘餌,可吸引魚類 |
穴釣技巧
- 選擇合適的魚餌或魚餌:選擇適合您目標魚種和洞穴環境的誘餌或魚餌。
- 定位洞穴和裂縫:使用魚探儀或視覺觀察來尋找洞穴、裂縫和其他結構。
- 小心投擲:使用準確的投擲將誘餌放入洞穴中,避免驚動魚類。
- 保持線緊:在穴釣時保持線緊,以便您能感覺到魚類咬餌。
- 緩慢回收:緩慢回收誘餌,讓魚類有時間攻擊它。
- 保持警覺:注意任何從洞穴出來的魚類跡象,例如濺水或魚鰭露出。
穴釣目標魚種
穴釣是一種有效的技術,可用於針對各種魚種,包括:
- 鱸魚
- 鱒魚
- 石斑魚
- 撅嘴魚
- 藍鰓魚
穴釣優點
穴釣具有多種優點,例如:
- 觸及難以觸及的魚類:穴釣使您能夠觸及躲藏在洞穴和裂縫中的魚類。
- 增加咬餌率:放置在洞穴中的誘餌通常會比開放水域中的誘餌更吸引魚類。
- 提高靈活性:穴釣可以在各種結構中進行,包括岩石、沉船和海牀。
穴釣注意事項
穴釣時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