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 種類】穴盤種類大解密!Mitsubishi穴、穴位總整理

認識人體穴位,解鎖健康之鑰

穴位,又稱腧穴,是人體經絡氣血匯聚、輸注和出入的特定部位,這些部位對應著人體內部深層組織和器官,具有雙向的輸通作用,能反應病痛並接受刺激治療。

穴 種類 Play

人體穴位眾多,依類型可分為經穴、奇穴和耳穴。經穴分佈於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共計361個,其國際代碼採用世界衞生組織標準。奇穴分佈於經脈之外,不屬正經,數量眾多。耳穴則分佈於耳廓,對應人體各個部位,可作為診斷和治療的參考。

要找尋穴位,可透過骨度折量法、體表標誌法或手指比量法來進行測量。其中,「一寸寬」約等於大拇指最寬處的寬度,可作為穴位定位的依據。

穴 種類

穴位與臟腑、經絡氣血息息相關,臟腑氣血失調,會在相應穴位上出現壓痛、痠楚等病理反應。透過這些反應,可以協助診斷疾病。

刺激穴位可疏通經絡、調整氣血運作,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治療疾病時不僅對局部臟腑有效,更能影響相距較遠的臟腑。此外,某些穴位具有特殊治療作用,如至陰穴可矯正胎位不正。

穴位分類方法包括功效分類法、經脈分類法和部位分類法,根據穴位的功效、所屬經脈和人體部位進行排列。其中,功效分類法將穴位按其功效進行歸類,方便辨證施治,選擇恰當腧穴。

穴位在人體養生保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按壓特定穴位,有助改善便秘、脹氣、皮膚鬆垮等小腹問題,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穴 種類

穴位種類繁多,中醫將穴位分為十二經脈穴、奇經八脈穴、經外奇穴等三大類。

十二經脈穴

十二經脈穴位於十二經脈上,共有361個穴位。依循經脈循行規律,又可分為原穴、絡穴、郄穴、俞穴、合穴等。

穴位種類 描述
原穴 十二經脈之氣發源之處
絡穴 經脈與絡脈交會之處
郄穴 經脈氣血最盛之處
俞穴 經脈與臟腑相通之處
合穴 經脈與其他經脈相交會之處

奇經八脈穴

奇經八脈穴位於奇經八脈上,共有15個穴位。

穴位種類 描述
經穴 奇經八脈之氣集聚之處
交會穴 奇經八脈相互交會之處

經外奇穴

經外奇穴不在十二經脈或奇經八脈上,共有108個穴位。位置較為分散,分佈於身體各部位。

穴位種類 描述
阿是穴 痛點所在之處
西醫穴 對應西醫解剖學之穴位
傷科穴 治療外傷之穴位
皮部穴 位於皮膚表面之穴位
五輸穴 手足五指尖端之穴位

其他穴位分類

除了上述三大類穴位,尚有其他分類方式:

  • 特殊穴位:具有特殊功能或作用的穴位,如四總穴、八卦穴等。
  • 俞募穴:對應臟腑器官,具有治療臟腑疾病作用的穴位。
  • 會穴:經脈與經脈相交會之處,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
  • 八會穴:八脈交會於胸腹中央之穴位,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

穴位作用

穴位具有多種作用,包括:

  • 調節氣血運行
  • 疏通經絡
  • 扶正祛邪
  • 鎮痛止癢
  • 改善睡眠
  • 美容養顏

穴位取穴

穴位取穴方法有:

  • 寸法取穴:以手指或身體部位長度為基準取穴。
  • 解剖取穴:根據解剖標誌取穴。
  • 體表定位取穴:根據體表特徵取穴。
  • 循經取穴:沿著經脈循行路線取穴。

穴位療法

穴位療法是中醫的一項重要治療手段,包括針灸、推拿、艾灸等。通過刺激穴位,可以調節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延伸閲讀…

穴位-人體穴道大全

腧穴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