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鐵道小站有股迷戀,總想著「有一天要效法劉克襄《小站有遠方》搭著區間火車拜訪小站,走出站外一覽未知風光」。來想多做我,要何時才能訴諸行動呢?結果今天,離開就業服務站後,藍天白雲心情,有了看海念頭。走到附近台鐵售票櫃台,查找北迴線區間列車時刻。我,上路了!
著一股衝動我跳上了火車,區間車沒有老式座椅,沒有懸掛於車頂綠色風扇,與陌生人面面相覷而坐位置,是千年緣分,才有搭車時光。列車停台北驛,資深美少女一屁股坐在我想欣賞海景大窗前,梳著馬尾,一身短褲休閒上衣,帶著紫色口罩,咱倆算是有半面緣吧。
轟隆隆熟悉聲響,左右搖晃車廂,耳語叨絮聲音,廣播傳來到站提示聲,一句「Mind the gap.」讓我想起多年前 Kingston 廣告:「老婦人想索取先生往生前,鐵路局任職時錄下廣播聲音」,以物睹情,聲思人,牽掛不下相伴回憶,如風似雨輕柔飛舞,這般深情令人動容。
選一個小站下車途宜蘭線經典懷舊小站,青青有色,嚮太平洋沿岸藍天碧海,透過大片玻璃窗景擄獲美景時光,小站依序暫留,一個小女孩抱著玩偶月台奔跑著,兩條辮子揚揚笑臉,這人生歲月啊,。謝謝自己這股血,負我有此未知止境長假。
確定選在那站下車,腦海閃過一個電影畫面,1989年《悲情城市》後一幕海邊景色,大里車站月台上命運未知文清一家人。以前搭火車望向太平洋,是匆匆停留,於是這趟小站目的地它了。
放眼蜿蜒繽紛石頭海岸,遠方是三貂角。傳説龜山島橫躺海天一線間,它看護著大里海岸人家數十代,這千、萬年稱職守護,與坐在觀海涼亭老人家遙望。訴説往事滿滿回憶,漁火點點豐收而歸,村內辦喜事時景象,聊著離家工作打拼事業孩子。是啊,過去生活雖然,但很。
這裡是轉乘平溪線小火車站點,往往元宵節放天燈節慶,總是湧進羣中外旅客,平溪沿線懷復小站是人氣亮點,站站有氣息,很值得專程一遊品味。
列車出發續行,先路過山景如畫、瀑布仙境三貂嶺,行駛120度全台灣最彎曲牡丹車站,今年10月通車百年山城雙溪車站,到草嶺古道欣賞秋芒起點貢寮車站。這一路鐵道旁生活風景,無論是街道人家景緻或映水秀風光,呈現在百吋螢幕上,看得我眼福、目給。
離開貢寮車站後,告別台灣北部山區鐵道路線。福隆車站是夏天玩水嬉戲看沙雕熱門景點,穿過草嶺隧道後,太平洋顯現於前方,海岸線浪花片片,絕美海岸礁石綿延,如果天氣一點了。
大里車站下火車佇立月台,四處端左右張望,彷彿重逢老友:大里車站。時代會,完全沒有一絲一毫懷舊古意,本探尋《悲情城市》電影場景氣息,徒留追憶裡。請教站是否知道大里車站木製招牌,約莫何時拆掉換新?他笑笑説:「知道耶,我2015年到站服務時這樣了。」雖然這些意料之中,但我想過來走走吹吹海風。
不僅是看海小站,能遠望外海龜山島。從大里車站出來後,左右兩邊可以穿越鐵路下方前往大里街和海濱,我指標左轉上到台二線,想起10多年前我來過這裡,那時候是和朋友到桃源谷步道健行,下山時整個人歪了。沿途卡車速度,現在已修築鐵道平行人行木棧道,強化了整體安全性。
走下木棧道底,左轉250公尺,可前往東北角大里遊客中心草嶺慶雲宮(大里天公廟),休息片刻整裝出發草嶺古道健行;右轉穿越上方鐵道涵洞後,一片迷人海岸風情盡入眼簾。
大里海堤海風鹹鹹,人到聞到空氣裡瀰漫海村腥味。這處海水光一色大海,火車月台遙望懾人,波浪如千軍萬馬翻滾拍打沿岸灘頭,彷彿看見銀浪花上領軍海王子,氣勢磅礡聲呼喊後方將士全部我上!
以前有同事分享妹秘境,如他言人煙、風情萬種地方。左邊望台灣極東點三貂角,右邊眺望遠方外海龜山島,這處賞景基地不知是否會會隨著大里車站整建工程後,擠入觀海人潮呢?
「賣月台沒有人想像,要有體力、可扛、靈機應變,是你要有膽識,甚麼是膽識?拿著裝滿籃子到月台上,去喊『』兩個字,有多少人可以喊得出來?要克服心理障礙,要面形形色色旅客,月台上碰到認識人,你要怎麼認識人面前,拋開自己面子去喊、去賣東西?」
坐在此處可遠眺龜山島八景中「龜山朝日」與「神龜帶帽」。看到龜山島大里車站散步而來,停留越久越能體會這裡有洞天迷人魅力,是海堤一條濱海小路,若開車來訪路邊停車,直接於海岸旁任挑一處坐下,觀海看雲,丟石頭、疊石頭比高,海風吹來心情,波浪接二三撲石灘。我安心放空靜坐於此,享受當下浪花刷刷而過聲聲天籟。
不知何人堆疊石塊,拍攝時海燕來湊。濱海海堤步道不長,晨起看日出東方,天看遠方一線,雨天看迷茫天地間,颱風天浪輸年人電音趴刺激。
大里街起身後方大里街走晃,300公尺街道,有一間派出所,有一處土地公廟,有一家正在營業雜貨店(説短短的街道以前有五間),海堤有一家需要預約海鮮店。平日下午街上沒有民眾身影,許天氣悶熱在家睡午覺。兩旁住宅平房兩層樓房主,有些閒置頹圮老房舍,室內格局看來,但有歷史年代回憶。
走宜蘭頭城濱海漁村,一間整理過老房舍,路底有座「漁躍大里」搭棚,看來有執行地方創生計畫,不過張貼宣傳單上時間,展覽檔期結束,不知未來是否有發揮運用方案。
歡迎回來《獨立評論》!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羣帳號,繼續體驗天下雜誌會員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結。
這是車站月台時候。若是,這裡送走人比迎來多。車門一開啟,返鄉過年人們踏下月台,「!!」叫賣聲此起彼落。揹著行李,提著家人名產,走月台。列車啟動,繼續載著其他返鄉人駛離了月台。想起當初離開時,是情景。
孩子了離開,這是全台灣農村宿命。生存,年人離開家鄉,各公司、工廠、醫院裡值班,成為不夜城裡點點繁星。車站是後送別,是第一個歡迎,看著池上子弟們來來回回是站範淮增,今年92歲,擔任池上站站20年。基層雜務工到站,日治到民國,見到一批批外地甘苦人來後山開墾,見到一批批年人這裡離開。
「鐵路改變了東部人文風貌。日治中期開始,很多西、北部人來到後山。鐵軌鋪到哪,移民開墾到哪。」範淮增站自能郡(今南投),日治時期跟著父母來池上。當年遷來池上移民大多是百姓,於那些在家鄉沒田好耕、無法温飽人們,這片土地張手歡迎他們,讓他們各本事此開墾、此定。
然而,幾十年後,白手起家祖父輩們,眼見他們兒孫一個個離開,到西、北部大都市做工賺錢。老站説:「我們那一代,一輩子是生存。」我想,我們這一代,不是呢?那一代來到後山開疆闢土,而這一代到都市做工混口飯吃。無論時代腳步怎麼走,生存而遷徙,是基層百姓命運。
延伸閱讀…
鐵道運輸帶動了花東沿線鐵道美食,老站回憶:「日本時代,壽豐站賣是壽司、水尾(今瑞穗)站賣麻糬,玉里賣羊羹和,池上是。」
因為交通、地理位置、環境條件,孕育出池上月台文化。花東公路開通前,池上貨運吞吐量,是花東線中點站,加上地勢,火車南或北駛向池上是爬坡狀況,速度,車子池上停靠時間。老站説:「花東公路通車前,東部所有物資運送靠這條鐵路。以前載客車,大多是載貨車,一整天來來往往沒有停過。水泥、肥料、民生用品運入池上,從池上運出的貨物,日治時期主要是甘蔗,民國後是稻米、木、鳳梨、銷往日本桂竹和造景大石頭。當時東部貨物量,台東、花蓮之外,池上車站貨多,算是花東第三站。」
「月台叫賣年節時生意,但平時池上出名了,池上米好吃,出名原因大坡池有關係,大坡池以前魚蝦多,當時出名菜色蝦子,小魚小蝦下去炸,別的地方沒有,池上有,很好吃。」
池上創始人陳雲奶奶今年87歲,日治時期,是因為生活困難,跟著父母離開台南麻豆,到池上開墾。後來嫁給了鐵路員工,池上月台故事從此開始。
池上一開始搭配著鐵路運輸節奏,陳雲奶奶作息完全照車班時間走,早期時有請人手,一切得照順序來。早起一件事洗米,然後燒柴煮飯。煮兩鍋飯,飯鍋扛到一旁,開始打粉炸魚蝦,接著煎蛋,而另一個鍋正滷著肉。「生意時是時間賽跑,想到車子來了,心裡撲通撲通跳,找人手去月台賣。趁下班車來前,要繼續做。」
「車子晃到池上站,我喊著『!!』,客人靠到窗邊了,車子,我靠著窗賣,看到當賣完,或客人買得差不多了,站長舉手,發車。」
同個月台,老站回憶是:「車子一到,看著賣人追著車跑,拿客人要找錢,生意時,人派多,我心跟著七上八下呢!擔心發生意外。」
幾十年後,陳雲奶奶範淮增站退休,交通工程技術繼續推進,然而這行壓力責任沒變,月台小販台鐵人員看照慣例,不變。林金樺大哥是當行新一代闆,原本是補習班闆兼師,當年因父母年邁,家裡需要人手而返鄉,開始賣起了月台。
「賣月台沒有人想像,要有體力、可扛、靈機應變,是你要有膽識,甚麼是膽識?拿著裝滿籃子到月台上,去喊『』兩個字,有多少人可以喊得出來?要克服心理障礙,要面形形色色旅客,月台上碰到認識人,你要怎麼認識人面前,拋開自己面子去喊、去賣東西?」
延伸閱讀…
「我們做是一分鐘生意,要完成生意,同時顧旅客安全,讓他們能順序上車。過年間返鄉人、遊客很多,年台鐵賣月台人來説,是壓力和。賣扛要跑,班次多,時間。台鐵視安全,所以我們會協助車站去指揮旅客上下車,這樣台鐵人員放心。台鐵員工有一個口號是確認、確認、認。這是賣月台原則,你要確認車子完全、確認交易無誤、確認旅客安全上車。」
年節前,車站旁人家曬著蘿蔔絲,備年菜等待遊子歸來。吳家溎攝。
月台前農田叫賣聲,是離鄉人記憶,然而這些月台上賺吃人們一談起月台人生,説是精神繃、放鬆。許多台鐵人讓遊子們順利趕上年夜飯,自己團圓飯中缺席。
老站説:「站長這麼多年,看著人來來去去,常看到很多人來送丈夫、孩子、兄弟姊妹。東部,年人找不到工作,離開家鄉去都市工作。火車要開動前,我手舉起來,有時候看到月台人依依捨。看到這個情景,想到自己鐵路局服務,每天工作綁得,孩子需要我陪他們去做什麼時候,無法離開。雖然小孩知道,會吵鬧,但是父親那種心,對家人、小孩過意去。想到我太太,要獨自家庭照顧,捨不得。……説到嫁鐵路員工,嫁了你知道多心酸。」
「民國49年,我開始站長,當時一次班24時,就算下班,有時得去支援。每天是規律工作,要求嚴格,放鬆。人客安全你要顧,貨物運輸不能有一點錯。過年時旅客很多,車廂擠,導致一些客人直接車廂裡小便。很多人要擠上車,我們外面扶著,很怕有人掉下來,門口手把攀著幾個人。一天到晚提心吊膽工作,怕發生意外。公務人員辦公室工作,寫錯可以揉一揉丟掉,鐵路局不是,一錯沒法挽回了。……現在電腦取代人工,站長工作表面上沒有以前複雜,但這個工作本質是無法鬆,不管科技怎麼發展,人責任是要擔起來。」
賣著月台,看著人們相聚離別,金樺哥説,其實無暇感受月台上感性面。然而,這個工作本身,一種感性存在,不只是食物,它是一種。
「一開始月台上賣有壓力,地時間賽跑,在乎面子,覺得受、很。後來調整心境,發現賣月台。我會月台上等著搭車旅客想成是時刻朋友,想像自己要送朋友們離開,車廂外面他們揮揮手。人搭火車,哪個陌生人會他們揮手?我揮揮手,有些人會你揮手,一個小動作,無形中鼓勵了彼此,陌生人間產生一種信任,一種。」
「趕時間,我列車頭跑到列車尾,一個列車200多公尺,時多12個人去賣,有次碰到交會列車,我要負責補給,要支援,車裡人看我月台跑來跑去,累到癱在地上,對著我鼓掌。一個小小的動作,能雙方帶來無形能量。」
一天天節奏,一個個崗位上日復一日複著工作人們,旅人之所以能享受暢行無阻,是因為這些人們紀律、精準責任,看照著旅客。他們繃自己神經,以求取遊客。於離鄉者變換人生風景,這羣人有離開,每天看著車、追著車,凝視著月台前隨著四季農田景緻,看見一些人離開回來,看見時代流轉和各種過路人表情。這個時代歌誦狀遊人生,然而,這種規律定點人生,呈現一種生命張力。
女生 關於 月台 搜尋歌詞 共有 228 個 符合。這是第 1 100 ,請多利用+或-或空白縮小搜尋結果.如【愛情+代價】【愛情-代價】
多年後,走回當時並肩月台,即使反覆鍛鍊心房與胸膛,那些本應準時進站擁抱,是誤點了。
那時我們列車向北,田園拓玻璃,雙頰陽光烘焙後發燙。我們呵出畫紙,寫下名字,沿心形軌道交換手指、温度紋路。車站是節拍器,青春歌鐵軌前行,如此規律,總是過站。車想起你,想你時點一根煙,聽廣播聲穿越晚報上笑臉,與兜售叫賣混音成樂曲。哨音響起時我加入人潮,隊伍中擁擠不堪,還是我們穿過卡其服百褶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