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竹東丘陵: 台灣西北部切割台地
引言
竹東丘陵坐落於台灣西北部,位於頭前溪與中港溪的交界處,東鄰竹東斷層,西臨香山海岸。
地質構造
竹東丘陵原為沖積扇台地,後經河川侵蝕形成切割台地。河階分佈廣泛,高位河階包括竹東面、金山面和鬥煥坪階面,比高在60-145米之間。低位河階分佈在頭前溪南岸、峨眉溪流域和中港溪北岸大埔階地,比高以30米為中心。


水系分佈
竹東丘陵水系發達,北半部屬頭前溪水系,東南部屬中港溪水系,西半部則屬獨流入海水系,包括客雅溪、香山坑溪、鹿仔坑溪和鹽港溪。
河階特徵
高位河階面坡度平緩,侵蝕不顯著。低位河階面坡度較陡,常有小斷層發育。頭前溪南岸河階上有明顯的台地階地地形。
河川侵蝕
河川侵蝕是竹東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頭前溪與中港溪對丘陵進行切割,塑造了切割台地的地形特徵。獨流入海水系河川則對西部邊緣進行侵蝕,形成峽谷地貌。
河階演化
竹東丘陵河階的形成與河川階地演化密切相關。高位河階是河流切割較早,地層較硬的證據,而低位河階則表示河流切割較晚,地層較軟。
地層組成
竹東丘陵的地層主要由砂岩、頁巖和礫巖組成。砂岩屬於砂岩巖類,頁巖屬於泥岩巖類,礫巖屬於礫巖巖類。
構造特徵
竹東丘陵位於竹東斷層帶上,斷層活動影響了丘陵的地質構造。斷層與地層走向一致,並伴有許多破碎帶。
表1: 竹東丘陵河階高度與比高
河階類型 | 高度(m) | 比高(m) |
---|---|---|
高位河階 | 200-285 | 60-145 |
90-120 | 50-90 | |
140-180 | 90-120 | |
低位河階 | 30 | 10 |
50-60 | – |
竹東丘陵李氏家族:百年世家與客家文化傳承
竹東丘陵李氏家族,為台灣苗栗客家望族之一,自清末時期定居竹東至今,歷經百年發展,已成為當地頗具影響力的家族。
家族起源與發展
李氏家族的祖先來自福建省客家地區,於清朝同治年間隨「渡海隨軍」遷居台灣,定居於竹東丘陵一帶。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與發展,李氏家族逐漸成為苗栗地區的主要客家家族。
家族特色
李氏家族以書香傳家著稱。從清末至民國時期,家族中湧現出許多文人墨客,為苗栗文教事業做出貢獻。此外,李氏家族也積極參與地方發展,熱衷於教育、文化與慈善事業。
產業經營
除了耕讀傳家外,李氏家族也積極從事商業活動。家族成員在竹東設立了多家雜貨店、油行等商業機構,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此外,李氏家族也投資於農工業,擁有農場、牧場等產業。
家族名錄
家族文化與傳承
李氏家族重視家族倫理與傳統文化。家族成員定期舉行宗親會,維繫家族聯繫。家族祠堂「李氏宗祠」建於竹東頭重埔,為家族祭祖與凝聚的中心。
李氏家族也積極傳承客家文化。家族成員創立了「李氏宗親會」,定期舉辦客家文化活動,包括客家戲曲演出、民俗技藝展示等,促進客家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影響與貢獻
竹東丘陵李氏家族在苗栗地區享有盛名,為當地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家族成員在教育、文化、經濟等領域都有傑出的成就,為苗栗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延伸閲讀…
竹東丘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竹東丘陵- 維基百科
表格:李氏家族歷代重要人物
人物 | 生卒年 | 事蹟 |
---|---|---|
李瑞芳 | 1853-1929 | 清末文人,曾任竹東助教 |
李文彬 | 1892-1950 | 民國時期教育家,曾任苗栗中學校長 |
李祖仁 | 1911-1995 | 著名建築師,設計多座新竹及苗栗的建築 |
李奕霖 | 1932- | 苗栗企業家,曾任苗栗縣工商會理事長 |
李明堂 | 1949- | 苗栗政治人物,曾任苗栗縣議會議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