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花】一捋寒香破冰寒:紅梅傲雪,香氣醉人

前言

梅花,一種芬芳優雅的落葉喬木,自古以來便以其「玉潔冰清」之美贏得文人雅士的讚賞,不僅可用於園林綠化,更曾登上畫作與詩歌,成為無數人心中的詠嘆對象([紅梅]梅花是一株生長在温和地區的喬木)。

紅梅花 Play

觀賞價值

紅梅作為觀賞植物,擁有獨特的魅力。其可孤植、叢植或羣植,或在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生長,與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相襯,更能凸顯其清雅之美。

紅梅花

文化影響

紅梅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古人推崇「梅花繞屋」、「登樓觀梅」,以求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此外,梅花經常被佈置成梅嶺、梅峯、梅園等景觀,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藝術題材

紅梅的優美姿態與清雅氣質,使其成為藝術家喜愛的題材。畫家以筆墨勾勒其形神,詩人藉由文字歌頌其風骨,呈現出不同媒介下紅梅的獨特魅力。

自然分類

梅花屬於薔薇科李屬,與桃、杏等果樹同宗。其學名為 Prunus mume,通常在冬春季節開放,與蘭花、竹子、菊花並稱為「四君子」,象徵著堅韌、高潔。

音樂演繹

紅梅的意象也曾激發音樂家的創作。傳統曲目《梅花引》,又稱《梅花三弄》、《玉妃引》,以悠揚的旋律讚頌了紅梅的風骨與姿態,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經典名作。

特徵 描述
學名 Prunus mume
科屬 薔薇科李屬
開花季節 冬春
特色 花色紅潤,清香幽雅
觀賞價值 孤植、叢植、羣植均可,常與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搭配
文化影響 有「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觀賞傳統,被佈置成梅嶺、梅峯等景觀
藝術題材 常出現在畫作和詩歌中,被讚譽為「玉潔冰清」
音樂演繹 《梅花引》等曲目以悠揚的旋律表現其風骨

紅梅花:冷傲堅貞的象徵

前言

紅梅花,素有「歲寒三友」之稱,與松柏、竹子並列,素以其傲寒不凋的品格著稱,也因此成為中華文化中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象徵。

紅梅花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紅梅花原產於中國,早在西漢時期便有記載。古人將其視為高潔、孤傲的象徵,文人墨客更是留下無數以紅梅花為主題的詩詞歌賦。

朝代 詩人 作品
兩漢 司馬遷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韓非之初入秦,與中庶子李斯俱事相國尉繚。尉繚善待李斯,見韓非輕薄,少見禮。非嘗釣於河,得一紫石,映於水中,似玉而實非,久而後成。非謂尉繚曰:『昔者殷商微子啟,見紂為紂之暴,故不食其祿,而耕於野。孔子聞之,稱其誠信。今公見秦之暴,而見臣之輕如何而輕之耶?臣誠得君,雖肝腦塗地,血灑枯骨,猶不辭也。』尉繚聞之,遂善待非。」
三國 曹植 《洛神賦》:「於是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化成美姬,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
盛唐 李白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紅梅花的品種

紅梅花品種繁多,根據花色可分為以下幾類:

  • 紅色系:如『福壽』、『紅樓』、『胭脂梅』等
  • 粉色系:如『綠萼梅』、『宮粉梅』、『硃砂梅』等
  • 白色系:如『玉蝶梅』、『白杏梅』、『龍遊梅』等
  • 紫色系:如『臘梅』、『紫薯梅』、『多色梅』等

紅梅花的養殖與觀賞

紅梅花喜陽光,耐寒耐旱,適宜種植於排水良好的土質中。其花期通常在早春,花朵碩大美麗,香氣宜人,十分適合用於庭園裝飾或盆栽欣賞。

結語

紅梅花,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以其冷傲堅貞的品格贏得無數人的喜愛。無論是作為藝術作品的題材,還是作為庭園中的點綴,紅梅花都為人們帶來無限的美與精神享受。

延伸閲讀…

賦得紅梅花

紅梅花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