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美國紅魚:外觀、分佈與養殖
紅魚是一種大型海水魚,體長可達 150 公分,體重可達 40 公斤。其身體呈長橢圓形,背緣微彎,兩側具尖齒,外側牙齒較大。體鱗為中大型櫛鱗,側線上方鱗片斜向後背緣排列,下方鱗片則與體軸平行排列。背鰭、臀鰭和尾鰭基部大部分被細鱗覆蓋。
外觀特徵:


特徵 | 描述 |
---|---|
體型 | 長橢圓形,略高 |
背緣 | 弧狀彎曲 |
頭部 | 兩側具尖齒,外列齒較大 |
背鰭 | 軟硬鰭條間無明顯分界 |
臀鰭 | 基底短,與背鰭軟條部相對 |
尾鰭 | 叉形 |
體色 | 粉紅色或紅色,腹部較淡 |
分佈與棲息地:
紅魚廣泛分佈於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
- 阿曼灣
- 日本南部
- 澳洲北部
- 所羅門羣島
- 東海
- 南海
- 台灣海峽
- 澎湖列島
- 日本
- 菲律賓
- 馬來西亞
- 印度尼西亞
- 澳大利亞
- 緬甸
- 越南
- 阿拉伯
紅魚通常棲息於 35~130 米深的礁沙混合區、石礫區、岩石區、泥沙區或外海獨立礁,適宜水温範圍為 17.6~27.2℃。
食性與繁殖:
紅魚為肉食性魚類,以魚類、甲殼類或其他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其為卵生型魚類,產卵期集中在 4~6 月,體長約 500 毫米的雌魚可產卵約 230 萬粒。
養殖現況:
美國紅魚於 1989 年在台灣繁殖成功,之後在中國大陸各地廣泛養殖。其肉質細嫩,刺少汁多,市場需求量大,是最重要的商業養殖魚類之一。
營養價值:
研究發現,美國紅魚肌肉脂質含量低,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的魚類。其肌肉氨基酸含量中等,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較低,為非完全蛋白。此外,其呈味氨基酸百分含量較其他魚類高。
紅魚是什麼魚?
紅魚別名
別名 | 其他名稱 |
---|---|
紅鼓 | 紅色笛鯛 |
黃鰭笛鯛 | 黃鰭笛鯛 |
黑紅鼓 | 黑紅笛鯛 |
燕尾笛鯛 | 燕尾笛鯛 |
紅魚外觀
紅魚具有一修長的體型,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色會發生變化。
- 幼魚:體色鮮紅色或橙色,帶有不規則的黑色斑點。
- 成年魚:體色轉為深紅色或褐色,腹部呈現明顯的銀白色。
紅魚分佈
紅魚廣泛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台灣、中國南部、日本、澳洲和東南亞等地均有發現。
紅魚生態
紅魚是一種羣居性魚類,通常棲息在珊瑚礁或岩石海岸附近。它們主要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為食。
繁殖
紅魚會在每年特定季節進行繁殖,雌魚會釋放大量卵子,而雄魚會釋放精子進行受精。受精卵會漂浮在水中,經過一段時間後孵化成幼魚。
紅魚經濟價值
紅魚是一種 ценные 經濟魚類,其肉質細嫩鮮美,是許多料理中的定番食材。在台灣,紅魚常被製成紅燒魚、清蒸魚等料理。
- 紅魚的壽命可達20年以上。
- 紅魚的視力極佳,可以清晰地看到遠處的獵物。
- 紅魚是一種游泳高手,能快速地在水中穿梭。
紅魚料理
紅魚的料理方式多樣,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做法:
料理方式 | 特色 |
---|---|
紅燒魚 | 色澤紅亮,口感軟嫩 |
清蒸魚 | 原汁原味,鮮美多汁 |
魚湯 | 營養豐富,湯頭鮮美 |
炸魚 | 外酥裏嫩,滋味鮮香 |
刺身 | 新鮮肥嫩,口感軟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