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樹】[植物控必看] 認識台灣常見的紫微樹種類!

紫薇

紫薇屬於落葉灌木或喬木,原產於亞洲東南部熱帶地區。它的植株可以長到 7 公尺高,樹皮呈灰色或灰褐色,容易剝落。枝幹通常扭曲,小枝纖細且有稜。它的葉子互生或對生,呈橢圓形,長 2.5~6 公分,寬 1.5~4 公分。紫薇在枝端伸出圓錐狀的花序,長 10~20 公分,花朵顏色從深淺不一的紅色、紫色到白色,甚至還有紅白相間的園藝品種。每朵花有 6 枚花瓣,瓣緣皺縮,花徑約 3~4 公分。它的蒴果呈圓形或扁圓形,直徑 1~1.2 公分,成熟時變成紫黑色,乾燥後會裂開,隨風散佈出有翅的種子。紫薇的開花期為 5~10 月,結果期在 9~12 月。

紫微樹 Play

栽培

紫微樹

紫薇適合全日照環境,如果光照不足,其枝葉會稀疏,開花也不良。它萌芽力強,耐修剪,可以在冬季落葉期進行強剪,以縮短雜亂的伸長枝條,同時促進春季萌發新枝,於夏季盛花。夏季花序上的花朵接近凋謝時,可以立即將花序剪除,以促進第二次開花,延長觀賞時間。紫薇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和播種,兩種方法都容易成活。

形態特徵

特徵 描述
植株型態 落葉灌木或喬木
高度 可達 7 公尺
樹皮顏色 灰色或灰褐色,容易剝落
枝幹形狀 扭曲,小枝纖細且有稜
葉形 橢圓形,互生或對生,長 2.5~6 公分,寬 1.5~4 公分
花序形狀 圓錐狀,長 10~20 公分
花色 深淺不一的紅色、紫色、白色或紅白相間
花瓣數目 6 枚
花瓣邊緣 皺縮
花徑 約 3~4 公分
蒴果形狀 圓形或扁圓形,直徑 1~1.2 公分
蒴果顏色 成熟時呈紫黑色
種子 有翅
開花期 5~10 月
結果期 9~12 月

栽培要點

  • 光照: 全日照
  • 修剪: 冬季強剪,夏季花後剪除花序
  • 繁殖: 扦插或播種

紫微樹:深具文化與自然價值的台灣特有樹種

紫微樹的介紹

紫微樹(學名:Lagerstroemia subcostata)為千屈菜科紫薇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於台灣,在台灣全島低、中海拔闊葉林中常見。紫微樹具備深厚的文化和自然價值,被譽為台灣特有樹中之精品。

文化價值

紫微樹在台灣的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文化意義 相關傳説
驅邪避厄 紫微樹經常被種植於廟宇、祠堂或民間住宅附近,據説能驅邪避厄、保佑平安。
傳情達意 紫微樹的花語為「美好、情意」,在古代時常被用於表達愛慕或思念之情。
吉祥如意 紫微樹的樹型美觀、花朵繁密,在台灣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吉祥如意的象徵。

自然價值

紫微樹在生態系統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生態功能 具體表現
固氮 紫薇樹根系與根瘤菌共生,能將空氣中的氮素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養分。
水土保持 紫薇樹的根系發達,有助於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昆蟲蜜源 紫薇樹的花期長,花朵富含花蜜,是許多昆蟲重要的蜜源植物。

紫微樹的形態特徵

紫微樹可高達 10 公尺,樹皮平滑呈灰色,葉片對生,呈披針形或卵形,長 5-15 公分。紫微樹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其花朵,花序為頂生圓錐花序,花朵顏色豐富多樣,包括粉紅、淡紫、深紫、白色等。紫薇花盛開時色彩繽紛,奪人眼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栽培與應用

紫微樹適應性強,喜光耐旱,在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長良好。紫微樹常被廣泛應用於庭園、公園、街頭樹木等,不僅能增色添彩,更具備淨化空氣、調節温度等生態效益。

紫微樹的保育

紫微樹雖為台灣特有樹種,但因棲地破碎化等因素,數量正在逐漸減少。為維護紫微樹的族羣健康,建議採取以下保育措施:

保育措施 具體作法
棲地保育 保護紫微樹的天然棲地,避免開發或破壞。
人工繁殖 透過種子播種或扦插等方式,擴大紫薇樹的種羣數量。
復育計畫 在合適的地區進行紫薇樹復育工作,提升其族羣穩定性。

結語

紫微樹不僅是台灣特有的珍貴樹種,更深具文化與自然價值。透過認識和保育紫微樹,我們可以為下一代留下這份無與倫比的生態寶藏。

延伸閲讀…

紫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紫薇_百度百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