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綠繡眼築巢,吉兆納財
靈巧的綠繡眼,以纖細鳥嘴叼著植物纖維,精巧織就巢居,展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靈動的訪客,竟在我簷前枝頭繁衍生息,勾勒出絲絲縷縷的生機。


巢中嫩綠的雛鳥,緊閉雙眸,飢渴索食。親鳥們的啁啾,為夏日增添一份悠揚的樂章。雛鳥漸展羽翼,好奇地窺探世界,約莫十日後,便展翅高飛,揮別巢穴。
相傳禽鳥築巢,寓意祥瑞富貴。綠繡眼築巢,或有鳳來儀之兆,預示著財富進門。古人有云:「鳥落旺地,財聚旺鄉」,此乃動物本能,趨吉避禍,物色磁場佳處,繁衍後代。
5月下旬,陽台蝶豆花叢中驚現綠繡眼鳥巢,恰逢疫情肆虐,居家防疫。每日觀察,從蛋到雛鳥孵化,約莫兩周光景。這段居家歲月,鳥兒成了我們的樂趣。
鳥巢發現之初,僅有一顆蛋,後續又下一顆,鳥兒選擇蝶豆花叢作為安身之處,顯見其隱蔽性和安全性。孵化期間,親鳥輪流看守,警覺性極高,我們遠觀以防驚擾。
5月中旬,晴空萬裏,花草面臨枯萎。傍晚澆水時,親鳥安然孵蛋,不受驚擾。5月中下旬,雛鳥破殼而出,親鳥頻繁進出餵食。有時輪流,有時一起,相親相愛,寸步不離。
綠繡眼築巢,成為疫情期間的一抹亮色,增添了生活的趣味。這嬌客的到來,不僅豐富了自然生態,更寄託著祥瑞與美好。
觀察記錄
日期 | 事件 |
---|---|
5月25日 | 親鳥輪班孵化,疑似餵食雛鳥 |
5月24日 | 親鳥回巢前會先觀望 |
5月17-23日 | 親鳥大多在巢內孵蛋,外出次數少 |
5月16日 | 兩隻親鳥前後飛來巢中,疑似輪流孵蛋 |
5月15日 | 白天親鳥大多在巢內,晚上外出 |
5月14日 | 夜間親鳥飛出巢內活動 |
5月13日 | 鳥巢發現兩顆蛋 |
5月12日 | 確認鳥巢為綠繡眼所有 |
5月10日 | 發現鳥巢 |
綠繡眼的孵化:繁衍新生命的自然奇觀
綠繡眼是台灣常見的小型鳥類,因其頭部兩側翠綠的眼圈而得名。牠們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 4-7 月,這段時間雌鳥會築巢並產下藍綠色的鳥蛋。綠繡眼平均一胎會產下 2-4 顆蛋,孵化期約為 12-14 天。
繁衍過程
綠繡眼的繁殖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階段 | 描述 |
---|---|
築巢 | 雌鳥使用樹枝、苔蘚等材料築成小巧的巢穴,通常位於樹木或灌木叢中。 |
產卵 | 雌鳥會在巢穴中產下藍綠色的鳥蛋,平均一胎會產下 2-4 顆蛋。 |
孵化 | 雌雄雙親共同負責孵化鳥蛋,約需 12-14 天。孵化期間,親鳥會輪流在蛋上取暖並保護鳥蛋。 |
餵養 | 鳥蛋孵化後,雛鳥會破殼而出。親鳥會用昆蟲、漿果等食物餵養雛鳥,直到雛鳥長出羽毛並能自行覓食。 |
離巢 | 雛鳥長大後會自行離巢,並開始尋找自己的覓食領地。 |
綠繡眼的特徵
綠繡眼體型嬌小,體長約 10-15 公分。牠們具有以下特徵:
- 綠色的眼圈
- 黃綠色的背部
- 黃色的腹部
- 短小的黑色嘴巴
- 尾羽上具有明顯的白色尖端
棲息環境
綠繡眼廣泛分佈於台灣各地,從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都能發現牠們的蹤跡。牠們偏好棲息在森林、公園、庭院等樹木茂盛的環境中。
保育措施
由於棲息地破壞和農藥使用等因素,綠繡眼面臨一定的生存威脅。以下措施有助於保護綠繡眼:
延伸閲讀…
2016綠繡眼育雛篇/小林攝影編輯 – 阿芳心曲
綠繡眼從築巢, 下蛋, 孵蛋, 雛鳥到小綠繡眼離巢 – 頂樓菜園
- 保護牠們的棲息地,避免開發和砍伐森林。
- 減少農藥的使用,提供安全的覓食環境。
- 設立人工巢箱,協助牠們築巢繁殖。
- 宣導保育觀念,提升民眾對綠繡眼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