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下面長痘痘】超尷尬!耳垂下面長痘痘,一擠竟是致命「腫瘤」竄出

耳垂下痘痘成因及注意事項

引言

劉先生是個老煙槍,大約2年前發現臉頰靠近耳朵下方,出現像痘痘大小凸起物,因為不痛不癢便沒有多留意。但不料最近開始變大,甚至出現疼痛,經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腮腺腫瘤」!由於不想在臉部留下疤痕,經友人介紹到醫院接受經皮超音波導引消融治療,6個月後腫瘤體積成功縮小8成,劉先生對手術結果滿意。醫師同時囑咐他要戒煙,以免再復發。腮腺受到病毒感染,會出現發炎腫大腮腺位在耳朵下方,又稱耳下腺,是人體中最大的唾液腺,用來分泌大量的唾液到口腔。腮腺受到病毒感染,會出現發炎腫大,就是台語俗稱的豬頭皮。既然會被病毒感染,腮腺同樣也會長腫瘤,腮腺腫瘤外觀會凸起,但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通常當腮腺腫瘤出現變化時,變大的腫瘤會壓迫周邊的顏面神經導致疼痛。腮腺生理構造被顏面神經分為深葉、淺葉兩部分。顏面神經有五個分支,從上到下分別掌管額頭、眼部、臉頰、嘴角及下巴的肌肉運動,由於被包覆在腮腺中,一旦腮腺出現腫塊或腫瘤,便容易與顏面神經緊密貼合,增加手術風險及難度。腮腺腫瘤大約80%是良性,惡性佔20%。雖然大多數腮腺腫瘤是良性,但良性瘤可能影響顏面美觀。另外有部分屬於混合瘤,有7%的機率會癌變成惡性混合瘤,其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黏液類上皮癌、腺樣囊狀癌及腺細胞癌等,腮腺腫瘤可能癌變惡性會有3大表現特徵:

耳垂下面長痘痘 Play

腮腺腫瘤成因

腮腺位於耳朵下方,又稱耳下腺,是人體中最大的唾液腺,用來分泌大量的唾液到口腔。腮腺受到病毒感染,會出現發炎腫大,就是台語俗稱的豬頭皮。既然會被病毒感染,腮腺同樣也會長腫瘤,腮腺腫瘤外觀會凸起,但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通常當腮腺腫瘤出現變化時,變大的腫瘤會壓迫周邊的顏面神經導致疼痛。腮腺生理構造被顏面神經分為深葉、淺葉兩部分。顏面神經有五個分支,從上到下分別掌管額頭、眼部、臉頰、嘴角及下巴的肌肉運動,由於被包覆在腮腺中,一旦腮腺出現腫塊或腫瘤,便容易與顏面神經緊密貼合,增加手術風險及難度。腮腺腫瘤大約80%是良性,惡性佔20%。雖然大多數腮腺腫瘤是良性,但良性瘤可能影響顏面美觀。另外有部分屬於混合瘤,有7%的機率會癌變成惡性混合瘤,其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黏液類上皮癌、腺樣囊狀癌及腺細胞癌等,腮腺腫瘤可能癌變惡性會有3大表現特徵:(1) 舌頭運動障礙,包括伸舌或捲舌。(2) 按壓腫塊無法移動,皮膚表皮有潰爛。(3) 顏面神經麻痺、疼痛。過大的腫瘤也增加手術困難度,顏面神經受傷的風險也會提高,產生嘴角無力流口水、眼睛無法閉合後遺症。腮腺手術具有難度,原因在於顏面神經從腦幹經過腮腺再分支到臉部肌肉,所以手術時需先分離出顏面神經,可能在剝離腫瘤時傷及神經造成顏面神經麻痺,使單側嘴巴歪斜或眼睛無法閉合,比例約有5-30%的風險。腮腺腫瘤最常見的是好發於40歲以下女性的多形性腺瘤(或稱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此類腫瘤雖佔腮腺良性腫瘤的80%,但研究指出若遲遲不處理,會在約15年後有較大機率病變成惡性腫瘤。第二常見的則是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及長年抽煙者、BMI指數偏高或代謝症候羣患者的華生氏腫瘤(Warthin´s tumor),這類腫瘤發生惡性病變的機率非常低,通常不必擔心遠端轉移或深層侵犯的問題,所以可以採用新式的腫瘤消融技術治療。

耳垂下面長痘痘

其他耳垂痘成因

除多形性腺瘤和華生氏腫瘤之外,腮腺腫瘤還有可能是淋巴癌、發炎性偽腫瘤及唾液腺結石,醫師必須依照腫塊形態,決定治療方式。切除腫瘤的傳統做法是從耳前經耳下到下顎處,劃出約10到15公分的S 型傷口,將之切除。而微創手術是從患者耳後切開,將皮膚撐起後,深入切口將腫瘤切割、夾取出來再縫合傷口,可以將傷口縮小到只有4到8公分長,對在乎外表的患者而言,傷口可以藏在頸部髮際線後面是很大的優點,但頸部有大動脈及血管分佈的緣故,因此微創手術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病人還是必須與醫師仔細討論,經由醫師專業判斷來決定手術方式。

發病機率與病徵

最常見的多形性腺瘤佔腮腺良性腫瘤的80%,若不處理會在約15年後有較大機率病變成惡性腫瘤。第二常見的華生氏腫瘤約佔所有腮腺腫瘤的2%至10%,與吸煙、BMI指數偏高或代謝症候羣患者有密切相關性。華生氏瘤有10%可能是兩側或單邊的多發性腫瘤。因此即使治療完也必須戒煙,以避免容易復發。

治療與注意事項

健保不給付,需自費健保給付,但使用超音波刀、顏面神經監測器或達文西機器手臂需自費健保給付,但若使用顏面神經監測器需自費延伸閲讀:

耳垂下面長痘痘: 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

耳垂下面長痘痘是很常見的皮膚問題,可能因多種因素引起。要瞭解並改善這種狀況,瞭解其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成因

耳垂下面長痘痘通常是由以下因素引起:

成因 描述
荷爾蒙變化:青春期、懷孕和更年期等荷爾蒙變化會導致皮脂腺分泌過多,從而堵塞毛孔並形成痘痘。
細菌感染:痤瘡桿菌會在毛孔中堆積,導致炎症和痘痘。
皮膚護理不當:清潔不當、使用刺激性的護膚品或過度去角質會損害皮膚屏障,使細菌更容易侵入。
飲食習慣:高糖分、高脂肪和加工食品會加重炎症,導致痘痘爆發。
壓力:壓力會觸發荷爾蒙變化,從而增加皮脂分泌並加重痘痘。

症狀

耳垂下面長痘痘的症狀包括:

  • 紅腫:受影響部位呈紅色和發炎。
  • 丘疹:小顆粒凸起的痘痘。
  • 膿皰:含有膿液的白頭痘痘。
  • 囊腫:較大、充滿液體的囊腫狀痘痘。
  • 疤痕:嚴重的痘痘爆發可能會留下疤痕。

治療方法

耳垂下面長痘痘的治療方法取決於其嚴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治療方案:

  • 定期清潔雙手。
  • 使用温和的清潔劑清潔皮膚。
  • 避免過度去角質和使用刺激性的護膚品。
  • 減少高糖分、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的攝取。
  • 管理壓力水平。
  • 如果出現嚴重或持續的痘痘爆發,請諮詢皮膚科醫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