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穿耳指南:詳解部位、洞式與保養要訣
穿耳已成為流行風潮,瞭解耳洞位置、不同洞式以及護理方法至關重要。


耳洞位置
耳洞位置眾多,各有特色:
位置 | 特色 |
---|---|
耳垂 | 基本款,適合各種耳環 |
耳骨軟骨 | 歐美風,適合圈圈耳環 |
耳窩 | 優雅大氣,適合簡約耳釘 |
耳後軟骨 | 戲劇感強,適合掛勾式耳環 |
軌道式耳洞 | 連接兩個以上洞孔,打造獨特風格 |
貫穿式耳洞 | 連接兩側耳骨,前衞搶眼 |
星座式耳洞 | 以星座位置為靈感 |
疼痛程度
疼痛感因人而異,一般而言:
- 肉多的部位較不痛(例如耳垂)
- 骨頭較多的部位較痛(例如耳骨)
- Industrial洞式是最痛的(一次穿透兩個位置)
穿耳注意事項
- 發炎徵兆:疼痛、膿水、紅腫
- 清潔方式:用消毒棉棒清潔耳洞周圍
- 穿耳後的動作:不要過度觸碰耳洞,盡量避免游泳或洗澡時碰水
- 耳環選擇:穿耳後應配戴耳針,至少一個月後才能更換耳環
- 睡眠姿勢:避免壓到傷口,仰睡或側睡相反方向較佳
適宜穿耳時間
- 春秋季節,温度適宜
- 避免夏季炎熱或冬季低温
是否適合穿耳
- 孕婦、有心臟病、糖尿病等人士不建議穿耳
- 穿耳部位不得有胎痣或墨痣
兒童穿耳
- 6歲以上可穿耳,需監護人陪同
- 耳骨部位需年滿16歲
結論
穿耳潮流不斷演進,透過瞭解耳洞位置、洞式與保養要訣,新手穿耳者也能擁有美麗又安全的耳洞。
耳廓耳洞:穿刺術、照護與風險
耳廓耳洞的穿刺方式
耳廓耳洞穿刺是一種將耳垂上穿刺一個孔洞的過程,讓穿戴者能夠配戴耳環。耳廓耳洞的穿刺方式有多種,但最常見的是使用穿刺針或穿刺槍:
穿刺方式 | 優點 | 缺點 |
---|---|---|
穿刺針 | 較精準、較少疼痛感 | 需穿刺專家執行 |
穿刺槍 | 方便快速、不需特殊技術 | 較疼痛、較易感染 |
耳廓耳洞的照護
耳廓耳洞穿刺後,需要適當照護以防止感染和促進癒合:
- 保持清潔:每天使用抗菌肥皂清洗耳洞兩次。
- 旋轉耳環:每天旋轉耳環一次,以防止耳洞與耳環黏住。
- 避免觸摸:穿刺後2-4週內,避免觸摸耳洞,以減少感染風險。
- 避免過度清潔:過度清潔會破壞耳洞的自然保護層。
- 避免游泳池和海水:穿刺後2-4週內,避免游泳池和海水,以減少感染風險。
耳廓耳洞的風險
耳廓耳洞穿刺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美容程序,但仍然有一些潛在風險需要考慮:
風險 | 原因 | 症狀 |
---|---|---|
感染 | 不潔穿刺工具、不當照護 | 紅腫、疼痛、化膿 |
過敏 | 對耳環材質過敏 | 耳朵發紅、搔癢、起水泡 |
癒合困難 | 疤痕組織形成、不適當的照護 | 耳洞長期無法癒合 |
耳垂撕裂 | 拉扯或撞擊耳環 | 耳垂破裂、出血 |
神經損傷 | 穿刺針插入耳垂太深 | 局部麻痺、疼痛 |
如果有下列任何症狀,請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延伸閲讀…
【必看】你想穿耳洞嗎?耳洞保養全攻略看這1篇就夠 …
耳洞有風險,打洞需謹慎
- 高燒
- 嚴重疼痛
- 持續性的紅腫和化膿
耳廓耳洞穿刺後的注意事項
- 穿刺後2-4週內,避免穿戴重耳環或過於緊的耳環。
- 穿刺後1-2年內,建議繼續旋轉耳環,以防止耳洞縮小。
- 如果耳環卡住或無法拔出,請尋求穿刺專家或醫療協助。
- 如果癒合過程遇到任何問題,請立即諮詢醫療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