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新居指南:風水習俗解惑
前言
對於一向注重風水之道的華人社會來説,搬遷入住新居是一件大事。本文將深入探討風水中的禁忌習俗,並提供實用建議,幫助你避開煞氣,打造安居樂業的環境。
入宅前


- 轉氣除黴:入宅前三日,在房角撒鹽撒米,持續亮燈 72 小時。於屋宅中心點燃環香 72 小時,並打開窗户驅逐黴氣。
- 慎重入宅:入宅時,屋主及家人應依序攜帶貴重物品進入,切勿空手。可依各地習俗在房角撒銀幣。
入宅當天
- 神明祭拜:上午祭拜天上的神明,由內往外拜。下午祭拜地基主,由廚房往屋內拜。祭拜時需打開窗户並亮燈。
- 燈火長明:入宅後,建議將燈光連續點亮 24 小時以上。
安神位與安牀
- 擇吉時安神位:安神位時可與安牀同日或不同時。
- 香火明亮:安神位後 12 天內,香火不宜斷絕,燈光宜明亮。
- 廚房暖房:廚房灶爐首次使用時,宜煮甜湯圓或甜湯,寓意安居平順。
搬入他宅
- 淨化空間:他人住過的房屋,應等原住户清空傢俱並重新粉刷後,再擇吉日搬入。
孕婦禁忌
- 避免搬家:孕婦儘量避免搬家,也不要釘釘子。
傢俱擺設
- 大型傢俱先行入宅:大型傢俱可先行搬入,但暫勿定位,待吉時再行安位。
煞氣化解
對沖煞氣
- 陰陽牆:兩道實心磚牆夾留間隙,內側兩面接塗紅漆。
- 薄板隔絕:對沖房間外牆舖設薄板,內塗紅漆。
穿堂煞氣
- 室內植物:擺放同色系植物,如紅色或白色,可招喜氣制煞。
房門方向
- 房門左側:房門出入口在牀左側可招貴人。
文昌位
- 餐桌:餐桌為家中的文昌位,可讓孩子在餐桌上專心讀書,有助學業進步。
房屋週遭環境
明堂開闊
- 巷道寬度:寬闊的巷道代表未來路途順遂。
迎水勝於送水
- 基地面向水流:房屋面向水流流入的方向,稱為迎水,有助聚財。
游泳池避忌
- 面向泳池:避免選擇面向游泳池的房屋,以免噪音影響安寧。
胡婕筠:多媒材藝術家,創作的多重面向
簡介
胡婕筠(1977 年生)是一位當代多媒材藝術家,以其探討身份、記憶和個人經驗的作品而聞名。她利用攝影、錄像裝置、拼貼和紡織品,創造出具有強大敍事性和親密性的作品。
教育和展覽
胡婕筠畢業於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目前居住並在倫敦創作。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美術館、畫廊和藝文空間展出,包括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新當代美術館(紐約)和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藝術實踐
胡婕筠的作品經常圍繞著她的個人經歷和 семейная история展開,探索身份、記憶和失去的主題。她利用多種媒材來創造多層次的敍事,引發觀眾的共鳴和反思。
攝影
胡婕筠的攝影作品以其模糊的影像和詩意而著稱。她使用長曝光和重疊影像,營造出時間和記憶流動的意境。她經常使用自拍和家庭照片,探討個人經驗和 коллективная память.
錄像裝置
胡婕筠的錄像裝置結合了影像、聲音和互動元素。觀眾參與其中,作品時間性和敍事性得以延展。她利用錄像來呈現不斷變化的場景和回憶,探索個體與周遭環境之間的關係。
拼貼和紡織品
胡婕筠的拼貼作品將圖像、文字和紡織品材料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分層紋理和視覺深度。她使用拼貼將不同的時空片段拼湊在一起,形成新的敍事和意義。她的紡織品作品利用線條、顏色和紋理,探索身體性、情感和文化認同的主題。
- 《Snapshot系列》(2009-現在):自拍攝影表現移居國外後對於身份認同的探討。
- 《在沉默中》(2011):互動錄像裝置探討集體創傷和記憶的課題。
- 《失落的記憶》(2015):拼貼作品探索個人和 семейная история的交集。
- 《織造記憶》(2019):大型紡織品裝置,透過與陌生人的互動,編織出關於共同經歷與遺忘的敍事。
影響
胡婕筠的藝術實踐受到理論家如瓦爾特·班雅明、羅蘭·巴爾特和米歇爾·福柯等人的影響。她的作品引發了對個人和集體記憶、身分政治以及藝術與社會責任之間關係的探討。
作品名稱 | 媒材 | 年份 |
---|---|---|
《Snapshot 01》 | 攝影 | 2009 |
《在沉默中》 | 互動錄像裝置 | 2011 |
《失落的記憶》 | 拼貼 | 2015 |
《織造記憶》 | 紡織品裝置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