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特徵 | 成因 | 常見證型 | 治療方向 | 注意事項 | 相關部位 | 測量方法與注意事項 |
---|---|---|---|---|---|---|
沉細如絲,微弱 | 氣血不足,濕濁內生 | 氣血兩虛,濕邪為患 | 益氣養血,祛除濕氣 | 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 上肢淺表的靠近骨骼部位的大動脈(如橈動脈、股動脈、脛骨後動脈、頸動脈、肱動脈等) | 選用舒適的體位,測量前 30 分鐘內避免激烈運動或情緒緊張環境應保持安靜 |
肝鬱脾虛:
| 特徵 | 成因 | 常見證型 | 治理 | 相應部位(相關穴位) |
| ——— | ———— | ——– | ——- | ———- |
| 脈象沉而緩,按壓無力 |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脾失健運所致| 氣滯血瘀,濕邪困阻|疏肝理脾,化瘀健脾| 三陰交(SP6)曲泉(LR8)|
氣血不足型弦細:
| 特徵 | 常見症候 | 常用治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細長如弦絲,按壓無力,浮而緊束 |氣短心悸,頭暈耳鳴,四肢酸軟 |益氣養血,疏肝解鬱,和營止痛 | | | | | |
| | 面色蒼白,唇舌淡紅,心悸乏力| 補血益腎,調理沖任,化瘀通絡 |-|- |-|-|-|- | -| -|-|- -|-|


弦脈:氣滯或血虛肝鬱:
徵兆: | 常用證型 | 主要症狀 | 處置原則 | 參考處方 | 相應穴位 |
---|---|---|---|---|---|
弦長細緊 | 肝鬱血滯 | 脇痛,胸憋氣悶 | 行氣活血,軟堅散結 | 丹參片桃仁紅花製劑 | 三陰交(脾經)、太衝(肝經) |
氣鬱血瘀 | 化瘀通絡理氣,活血化淤 | 當歸芍藥散加減 | |||
肝陽上亢,血虛肝鬱 | 頭痛目眩、易發怒,血色較淺,胸肋脹痛, | 滋補肝血,疏通肝氣 | 逍遙散加減 | ||
血瘀,肝氣鬱滯 | 女性乳腺腫塊、小結或囊性結塊 | 化瘀止痛 | 桃仁紅花丹參片製劑 | ||
弦長濡滑 | 氣滯痰結 | 胸滿悶,不思飲食 | 理氣化痰 | 二陳湯,理氣化痰 |
細脈:血虛津少氣虛
症狀 | 常見表現 | 主要原因 | 處方原 |
---|---|---|---|
神疲倦怠面色枯白氣血虧乏 | 氣虛,血氣虛 | 益氣養血 | |
頭暈耳鳴氣促 | 氣血氣血虧乏,陰津虛衰 |
脈弦細:辨別與臨牀意義
定義
脈弦細是指脈象出現細長、往來流利,猶如彈撥琴絃的感覺,脈寬窄而有力。在中醫辨脈中,脈弦細屬於「浮脈」的範疇,表示病邪在表,或津液不足。
脈弦細的臨牀意義
脈弦細在中醫診斷中,可見於多種疾病,具體臨牀意義如下:
病證 | 脈象 | 主證 | 治則 |
---|---|---|---|
表邪初起 | 脈弦細浮 | 頭身疼痛、惡寒發熱、咽乾 | 散表解毒 |
津液不足 | 脈弦細數 | 口乾舌燥、咽痛、小便短少 | 養陰生津 |
血虛 | 脈弦細軟 | 面色萎黃、少氣乏力、唇舌淡 | 補益氣血 |
肝氣鬱結 | 脈弦細澀 | 胸脅脹滿、鬱結不暢 | 疏肝解鬱 |
脈弦細的鑑別
區別脈弦細和其他相似脈象,有助於更精確的辨證論治:
脈象 | 特點 | 辨別 |
---|---|---|
脈弦 | 細長有力,來去流暢 | 主表邪或氣血虛弱 |
脈細 | 細小無力,來去遲緩 | 主津液不足或氣血虧損 |
脈澀 | 細小滯澀,來去不順 | 主氣機不暢或血滯 |
脈診與其他診法結合
辨證論治時,脈診應與望聞問切三診結合,以全面掌握患者病情:
- 望診:面色、神態、舌象
- 聞診:氣味
- 問診:症狀、病史、生活方式
- 切診:除了脈象,還可觸診、叩診等
結論
脈弦細是一種常見的脈象,在臨牀中具有重要的辨證意義。通過準確區分脈弦細和其他相似脈象,並結合其他診法,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
延伸閲讀…
脈弦_百度百科
説説弦脈、細脈和緊脈的區別有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