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終有時相逢相聚本無意出處」這句話,總讓我想起台灣巷口那棵老榕樹,每年春天開滿黃色小花,夏天落得一地金黃。阿嬤常說這就是人生啊,該來的會來,該走的留不住。我們總在追問緣分從何而來,卻忘了相遇本身就不需要理由。

這讓我想起去年在淡水老街遇到的賣花阿伯,他攤位上的四季花開從不間斷:

季節 花卉 價格
櫻花 50/束
茉莉 30/把
菊花 40/盆
臘梅 60/枝

阿伯說他賣花三十年,看過太多人在攤位前駐足又離開。有對情侶每年櫻花季都來買花,去年卻只剩女生紅著眼眶挑選。花開時甜蜜,花落時傷感,但這就是生命的韻律。就像我們總在捷運站與無數陌生人擦肩,有些人會停下來寒暄兩句,多數時候連眼神都不會交會。

記得有次在永康街咖啡廳,隔壁桌兩個阿公激動相認,原來是當兵時的弟兄,失聯五十多年後竟因為同時點了一杯冰美式而重逢。他們又哭又笑地翻著老照片,讓整間店客人都跟著感動。這種不期而遇的溫暖,比刻意安排的同學會更讓人珍惜。生命裡的聚散就像颱風天的雨,來得突然也停得突然,但那些被雨水打濕的記憶,反而在太陽出來後閃閃發亮。

花開花落終有時相逢相聚本無意出處

「花開花落終有時,這句詩到底是誰寫的啊?」每次看到這句話,總覺得特別有感覺,但就是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位詩人寫的。其實這句話的出處還真有點複雜,網路上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古詩,也有人覺得是現代人寫的。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順便分享一些台灣人愛用的賞花景點,畢竟花開花落的意境,還是要親身體驗才懂啊!

先來看看這句話可能的來源,整理成表格比較清楚:

說法 支持理由 疑點
宋代詩人 符合古典詩詞風格 查無具體作者
現代創作 網路流傳版本多 缺乏權威出處
民間諺語 口耳相傳已久 難以考證年代

說到賞花,台灣真的超多好地方!像陽明山的櫻花季,整片山頭粉粉的,美到不行。還有台南的木棉花道,火紅的花朵掉滿地,根本就是「花落」的最佳寫照。這些地方都很適合拍照打卡,順便感受一下詩句裡的意境。不過要提醒大家,花季時間每年都不太一樣,出發前最好先查清楚,免得撲空喔。

其實不管這句話是誰寫的,重要的是它帶給我們的感受。每次看到花開花落,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好快,要好好珍惜當下。這種感覺在台灣特別明顯,因為我們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可以欣賞,從春天的櫻花到冬天的梅花,每個季節都有它獨特的美。所以啦,與其糾結作者是誰,不如實際去感受花開花落的瞬間,說不定你也能寫出這麼美的句子呢!

什麼時候讀這首詩最有感覺?台灣人最愛這季節,答案肯定是秋天啦!台灣的秋天不像國外那樣蕭瑟,反而有種溫柔的涼爽,搭配早晚微風,整個氛圍超級適合讀詩。特別是坐在陽台或公園,一邊感受微風吹拂,一邊讀著詩句,整個人都會沉浸在詩意的氛圍中,超有fu的!

台灣的秋天大概從9月開始,一路到11月左右,這段時間天氣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剛好是最舒服的狀態。而且秋天還有很多專屬的景色,像是楓葉轉紅、稻浪金黃,這些都是詩人最愛描寫的題材。讀詩的時候如果剛好看到這些景色,真的會覺得詩句就在眼前活起來了!

秋天讀詩最佳時機 推薦地點 適合的詩類型
清晨微涼時分 自家陽台 抒情詩、山水詩
午後陽光溫和 公園長椅 田園詩、詠物詩
傍晚落日餘暉 河堤步道 鄉愁詩、季節詩
夜晚涼風徐徐 咖啡廳戶外座 愛情詩、哲理詩

說到秋天讀詩,不得不提台灣人最愛的活動就是泡杯熱茶,找個安靜的角落慢慢品味詩句。特別是烏龍茶或文山包種茶,茶香搭配詩香,整個就是絕配!而且秋天節慶也多,中秋節前後讀些關於月亮的詩,整個應景到不行。有時候讀到一半抬頭看看月亮,真的會覺得詩人寫的就是眼前這片景色耶。

台灣的秋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濕度剛好,不像夏天那麼悶熱,也不像冬天那麼乾燥。這種氣候最適合拿本詩集慢慢翻,紙張不會黏在一起,也不會因為太乾而脆化。很多愛書人都說,秋天是最適合閱讀的季節,尤其是讀詩這種需要靜下心來品味的文類,在秋天的氛圍下特別容易進入狀況。

花開花落終有時相逢相聚本無意出處

這首詩在講什麼?其實是教你看透人生無常。台灣人常說「人生海海」,就像這首詩用簡單的文字,道出我們都懂卻常常忘記的道理。生活中那些讓你糾結的小事,回頭看根本不算什麼,詩人用四季變化比喻命運起伏,春天再美也會過去,冬天再冷也會結束,這就是最真實的人生啊。

有時候我們太執著於眼前的得失,反而忘記了生命本來就是流動的。這首詩特別打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跟你說大道理,而是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意象——比如落葉、流水、黃昏——讓你自然而然體會到「無常」這個概念。台灣廟口那些阿伯常掛在嘴邊的「隨緣啦」,其實就是這種智慧的生活化表現。

詩中意象 對應人生階段 台灣人常見反應
盛開花朵 意氣風發時 「衝就對了!」
驟雨來襲 突發變故 「啊怎麼會這樣」
雨後彩虹 轉機出現 「老天有保庇」

詩裡那句「昨日黃花今日塵」特別戳中人心,讓我想起台南老家的阿嬤常說:「少年時覺得天大的事,老了看連灰塵都不如。」這種看透不是消極,而是學會用更從容的態度面對起起落落。就像台灣人遇到颱風,該做的準備要做,但也不會過度恐慌,因為知道風雨總會過去。

詩人用看似輕描淡寫的筆觸,其實藏著很深的生活哲學。那些讓你失眠的煩惱,過幾年再看可能都記不清了;現在覺得跨不過的坎,回頭看只是人生長路上的一個小坡。這種體悟不是要人得過且過,而是學會在認真生活的同時,保持一顆不被無常打垮的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