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字】揭開「芷」字的芳香之謎

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芷以其粗壯的根莖,長滿細毛的莖葉,以及夏季盛開的白色小花聞名。其橢圓形的果實含有利於藥用的成分,因此芷在中醫界中廣受應用,簡稱「芷」或「辟芷」。

特徵 描述
葉片 長有細毛
花朵 白色,夏季節
果實 橢圓形
根莖 粗壯
藥用價值 根用於製藥
別稱 芷、辟芷

這株芳香草藥最早見於古代文獻中,范仲淹曾於其不朽名作《嶽陽樓記》中吟詠:「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自古以來,芷便以其獨特的香氣和藥用功效備受推崇,在民間廣泛種植和使用。時至今日,它仍是中醫藥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為無數患者帶來康復和健康。

芷字 Play

芷字的千面詮釋

芷,一個藴含豐富意涵的文字,見證著華夏文明的古往今來與多元風貌。

芷字

源流與演變

芷,本指香草芷草,後引申為一切香草。在甲骨文中,芷字象徵著一種葉部線條優美的植物,與現代的芷字形貌相似。

隨著文字的演變,芷字的含義逐漸擴展,涵蓋了:

時代 含義
先秦 香草
漢代 美好、高潔
魏晉 賢德、賢才
唐宋 幽居、隱逸

字形解析

芷字的繁體寫法「芷」,由「耑」與「牜」組成。

  • 「耑」部表示植物生長茂盛,也與「終」字同音,意指香草的生機盎然。
  • 「牜」部形聲,古代作「美」解,強調香草的香美。

文化意涵

芷在中華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

香草喻賢

香草芷蘭自古以來就被比喻為賢人君子,如《楚辭·招魂》雲:「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以香草相伴,寓意結交賢德之士。

古代取名

芷字也常作為人名使用,寄託著父母對子女的美好祝福,如:

  • 屈原《離騷》中,主角屈原自稱「芷兮」。
  • 南朝梁武帝蕭衍,字「叔達」,「達」與「芷」同音,寓意香草之美。

文學意象

在詩詞歌賦中,芷經常營造幽雅、恬淡的意境,如:

  •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的「芷」字,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居所的渴望。
  • 李白《送友人》:「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中的「芷」字,寄託了詩人與友人離別之痛。

當代應用

芷字在當代仍被廣泛應用,如:

芷,一個香草之名,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美好追求。從香草喻賢到人名取名,從古代文學到當代應用,芷字不斷豐富著其內涵,展現著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