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萱草,情懷悠遠
【萱,形聲。從艹,宣聲。本義:萱草。一種草本植物。葉條狀披針形,花黃色或紅黃色,供觀賞。亦稱“金針菜”;簡稱“萱”,如萱堂(借指母親或母親居住的地方)。萱椿(指父母)。】
萱草,又名「金針菜」,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葉片細長,花朵色澤鮮豔,古人視其為「忘憂草」,寄託著對母親的思念和敬愛。
萱草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廣泛種植。其花色多樣,有紅黃、橙黃等色,姿態優雅,花期較長。花朵可食用,味清淡爽口,營養豐富。
萱草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古代詩詞中常以萱草喻母,如「萱堂」、「萱椿」。這種寄託藴含了深厚的孝道情懷和對親情的珍視。

另外,萱草還具有藥用價值。其花朵和根莖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
隨著時代發展,萱草的栽培範圍不斷擴展,除了傳統的園林種植,亦廣泛應用於庭園、花壇等景觀綠化中。其優雅的姿態和象徵意義,增添了環境的詩意和人文氣息。
由此可見,萱草不僅是一種觀賞植物,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寄寓。它不僅賞心悦目,更觸動著我們對親情的感懷和對傳統價值觀的敬重。
| 特徵 | 描述 |
|---|---|
| 植物學分類 | 百合科萱草屬 |
| 形態 | 多年生草本;葉條狀披針形;花紅黃或橙黃色 |
| 別名 | 金針菜、萱堂、萱椿、諼草 |
| 原產地 | 中國 |
| 花色 | 紅黃、橙黃 |
| 花期 | 較長 |
| 可食用性 | 花朵可食用,味清淡爽口 |
| 藥用價值 | 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
| 文化意義 | 忘憂草;喻母;孝道情懷的象徵 |
| 應用 | 園林、庭園、花壇等綠化 |
萱 漢字的典故與意涵
萱草,又稱忘憂草、金針花,因其花色金黃鮮豔,似金針,故有此名,而「萱」字正是萱草的別稱。萱草自古以來便被視為代表母親、象徵母愛的植物,其典故與意涵豐富深遠。
典故來源
萱草的母親象徵源自於《詩經·衞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即萱草,此詩中表達了詩人思念亡母的哀傷之情,希望找到萱草,種植在母親的墳墓旁,讓母親不再憂傷。
孝道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佔有重要地位。萱草不僅寄託著古人對亡母的思念,更承載著對現存母親的敬愛與感念。古時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而萱草也被賦予了「慈母花」的稱號,象徵著母愛如花朵般温暖人心。
| 典故出處 | 意涵 |
|---|---|
| 《詩經·衞風·伯兮》 | 萱草可忘憂,象徵母親的温柔 |
| 《孟子·離婁上》 | 萱堂指母親居住的地方 |
| 《禮記·內則》 | 萱草是母親食用的蔬菜 |
| 《孝經》 | 養親不孝,愧對萱花掩泣 |
生物特性
萱草的生物特性也與母親的形象相契合。萱草花期長,可持續綻放約一個月,象徵著母親的愛綿延不絕;萱草花勢強勁,即便折損也能重新生長,猶如母親的毅力和耐力。此外,萱草的花語為「遺忘痛苦、懷念親恩」,與思念母親的意涵相得益彰。
應用與傳承
萱堂:古代男子娶親後,一般會到岳父家以萱堂稱呼妻子所居住的宅子。
萱帖:古代指報喜的帖子,清末時用於通知親朋好友家中添了孩子。
萱壽:指母親的壽辰,傳統上將七十歲的母親壽辰稱為萱壽。
※《紅樓夢》中,賈母的壽宴上,眾人便以「萱壽永慶」為題,吟詩作賦為其祝壽。
現代意義
時至今日,萱草的母親象徵仍廣泛流傳。許多地區會在母親節或其他紀念母親的活動中贈送萱草花束,表達對母親的愛與敬意。萱草也被廣泛種植於公園、庭園,成為點綴景緻的常青植物。
延伸閲讀…
萱-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萱(漢語漢字)
萱草,以其獨特的典故、温柔的花色、堅韌的生命力,完美詮釋了母親的形象和特質。作為自古以來承載母愛的植物,萱草不僅是對傳統孝道的延續,也將繼續在現代生活中喚起人們對母親的感恩與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