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藴的意思】來解鎖「藴」的奧秘:一窺藴含的深意

藴含

藴的意思 Play

積聚,儲蓄,儲存。

藴的意思

相關詞彙

詞彙 釋義 出處
藴藏 積蓄,貯藏 《左傳·昭公十年》
藴含 包含,藴藏 《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
藴藉 義理深奧 《清·王士禛〈居易錄·馮青主〉》
藴藻 華麗的詞藻 《晉·傅玄〈擬魯靈光殿賦〉》
藴育 孕育,培養 《漢·揚雄〈解嘲〉》

藴的意思:佛教五藴説詳解

緒論:

藴,在佛教中是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組成一切現象的基本要素。佛教將藴分為五種,稱為「五藴」,分別是色藴、受藴、想藴、行藴、識藴。瞭解藴的意思對於深入理解佛教教義至關重要。

五藴分類及內容:

藴種類 定義 特徵
色藴 物質,包括身體、環境等有形的東西 具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受藴 感受,由感官與外境接觸產生的快樂、痛苦、中性等感受 瞬間生滅,依賴於色藴
想藴 認知,對事物的概念、想法 包括見解、信仰、想像力
行藴 造作,一切的身口意造作 與想藴密切相關,影響未來的感受和識
識藴 分辨,能認識外境和內心的心識 分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五藴的性質:

  • 無常:五藴都是無常的,不斷變化,沒有恆常性。
  • 苦:五藴會帶來痛苦和煩惱,因為它們會生滅變化,受制於無常和自我。
  • 無我:五藴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或自我,它們只是緣起相續的現象。

五藴與三界:

五藴與佛教中的「三界」息息相關,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 欲界:由色藴、受藴、想藴組成,充滿了慾望和執著。
  • 色界:除了欲界的三藴外,還有識藴。色界眾生沒有欲界的慾望,但仍有色身和受藴。
  • 無色界:只有識藴,沒有色身和受藴。無色界眾生已經遠離了物質和感官的束縛。

修行與五藴:

佛教的修行旨在超越五藴的束縛,達到涅槃。修行者通過正見、正念等方法,觀察五藴的無常、苦、無我性質,從而破除對五藴的執著。

結論:

佛教五藴説揭示了萬物的本質,讓我們認識到物質和心靈都是無常、苦、無我的。通過洞察五藴,修行者可以放下執著,獲得解脱和涅槃。

延伸閲讀…

漢典“藴”字的基本解釋

藴_百度百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