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虞美人:色彩斑斕的紀念之花
[虞美人(學名:Papaver rhoeas),又名麗春花、賽牡丹、滿園春、仙女蒿、虞美人草、雛芥子、雛罌粟、小種罌粟花、蝴蝶滿春,罌粟科罌粟屬草本植物,花期夏季,花色有紅、白、紫、藍等顏色,濃豔華美。原產於亞歐温帶大陸,在古代中國即有大量栽培,現已引種至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北美。]**
虞美人的起源和名稱
虞美人之名源於中國古代楚國女性虞姬。傳説虞姬自殺後,地上長出血紅色的花,後人為紀念虞姬對愛情的忠貞、對家國的摯愛,就此命名。[2]


其屬名Papaver來自拉丁語,意為“牛奶”,而種加詞rhoeas則來自古希臘語,意為“紅色的”。[3]
虞美人的植物特徵
虞美人屬罌粟科罌粟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歐、亞大陸温帶,世界各地多有栽培。如今虞美人在中國廣泛栽培,以江蘇、浙江一帶最多。
虞美人株高40-60釐米,分枝細弱,被短硬毛。葉互生,羽狀深裂,裂片披針形,具粗鋸齒。花單生,有長梗,未開放時下垂,花瓣4枚,近圓形,花徑約5-6釐米,花色豐富。蒴果杯形,種子腎形,千粒重0.33克,壽命3-5年。
虞美人的栽培
虞美人耐寒,怕暑熱,喜陽光充足的環境,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不耐移栽,能自播。花期5-6月。
虞美人的品種
虞美人有複色、間色、重瓣和復瓣等品種。同屬相近種有冰島罌粟(P.nudicaule)和近東罌粟(P.orientale)。
虞美人在英國國殤紀念日中的意義
每年一進入11月,許多英國人都會在胸前佩戴紅色的虞美人花,以紀念那些在一戰、二戰以及其他戰爭中陣亡和犧牲的軍人和平民。
佩戴這類小紅花的靈感來自於開滿虞美人的花野,那裏曾是許多歐洲戰事的爭奪地。佩戴紫色虞美人經常用於紀念那些由於戰爭而死亡的動物,例如馬匹、狗和鴿子。
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英國人用於國殤紀唸的是「虞美人」(corn poppy)、而不是製作鴉片的花種「罌粟」(opium poppy),但經年曆久,流行文化中,「虞美人」與「罌粟花」這兩個概唸經常被混用。
虞美人表格
項目 | 內容 |
---|---|
學名 | Papaver rhoeas |
別名 | 麗春花、賽牡丹、滿園春、仙女蒿、虞美人草、雛芥子、雛罌粟、小種罌粟花、蝴蝶滿春 |
分類 | 罌粟科罌粟屬草本植物 |
花期 | 夏季 |
花色 | 紅、白、紫、藍等顏色 |
原產地 | 亞歐温帶大陸 |
株高 | 40-60釐米 |
葉型 | 羽狀深裂 |
花朵 | 單生,有長梗,未開放時下垂,花瓣4枚,近圓形,花徑約5-6釐米 |
蒴果 | 杯形 |
種子 | 腎形,千粒重0.33克 |
壽命 | 3-5年 |
耐寒性 | 強 |
耐暑性 | 弱 |
喜光性 | 強 |
喜水性 | 中等 |
喜肥性 | 強 |
開花時間 | 5-6月 |
主要品種 | 複色、間色、重瓣和復瓣 |
近緣種 | 冰島罌粟、近東罌粟 |
英國國殤紀念日意義 | 紀念戰爭中陣亡的軍人和平民 |
虞美人花:絲綢之路上的嬌客
虞美人花,又稱虞美人草或罌粟,是罌粟科罌粟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地區,後來隨著絲綢之路的傳播,逐漸傳入中國、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
起源與名稱
虞美人花的原種為東方罌粟(Papaver orientale),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於中亞地區。由於其花瓣質地輕柔如絲,色澤鮮豔華麗,酷似中國古代絕世美女虞姬,故得名虞美人花。
外觀特徵
虞美人花莖高可達60-80公分,葉片互生,為羽狀分裂,邊緣有鋸齒。花朵單生於莖頂,花冠有4片花瓣,呈碗狀或杯狀,花色豐富,有紅、粉、白、黃、紫等各種顏色。
生命週期
虞美人花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發芽後約需40-60天即可開花,花期約2-3個月。果實為蒴果,內含大量種子。
分佈與栽培
虞美人花廣泛分佈於温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日本、歐洲、北美等地均有栽培。其栽培較容易,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喜陽光充足且涼爽的環境。
藥用價值
虞美人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藥用價值。其根部含有阿片生物鹼,可提取嗎啡、可待因等藥物,具有止痛、鎮靜、鎮咳等作用。
- 中國:相傳虞美人花是虞姬的化身,象徵著美麗、愛情與犧牲。
- 歐洲:虞美人花常被視為戰爭和死亡的象徵,出現在許多戰爭紀念碑和詩歌中。
- 日本:虞美人花在日本被稱為芥子,象徵著和平和安寧。
綜上所述,虞美人花是一種美麗動人的花卉,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藥用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嬌客,在不同的國度綻放出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