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謂:言語與涵義的多元面向
| 注音 | 拼音 | 部首 | 筆畫 | 義項 |
|---|---|---|---|---|
| ㄨㄟˋ | wèi | 言 | 16 | (1)稱呼 [(2))/(3)] |
辭義探究
指稱與稱呼
謂可作為動詞或名詞,主要與稱謂相關。當作動詞時,意為稱呼或稱為,如詩經〈王風·葛藟〉中的「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而當作名詞時,則表示稱謂或稱號,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
訊息傳達與説明
謂也可用於表達或傳達訊息。一方面,它可以表示告訴或敍述的意思,如論語〈雍也〉中的「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表示含有議論或解釋的説法,如戰國策〈齊策一〉中的「受薛於先王,雖惡於後王,吾獨謂先王何乎?」。
判斷與認知
在某些語境下,謂可被理解為判斷或認知的過程。它可以表示認定或以為的意思,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的「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更進一步,它還可以指通過思考或論證而得到的結論或見解,如《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中的「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與、和、為等意涵
謂還可以作為介詞或連接詞,其意涵與「與」、「和」、「為」相近。既可用於連接兩個名詞或短語,表現出並列或伴隨的關係,如史記〈卷四二·鄭世家〉中的「叔詹為質於晉,鄭文公恐,不敢謂叔詹言」;也能用於表示某種狀態或意義,如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中的「頃聞諸將出入,各尚謙約,不從人兵,甚非備慮愛身之謂」。
延伸應用
無謂
由謂衍生而來的詞彙「無謂」,意為不重要或沒有意義,常形容言語或行為毫無價值或可有可無,如《韓非子·説林上》中的「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
謂準
「謂準」是一個姓氏,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
謂造詞:掌握根本,靈活運用
引言
謂造詞是華語學習中的重要環節,掌握謂語動詞的正確用法不僅能提升表達能力,更能避免辭不達意的困擾。本文將深入探討謂造詞的原則、規則與實務應用,並整理常見問題與實際案例,幫助讀者全面提升謂語動詞的運用技巧。
謂造詞的基本原則
謂語動詞在句子中擔任述語,表達動作、狀態或存在。謂造詞遵循的基本原則如下:
- 語義相符:謂語動詞的意義必須與主詞和賓語相符,表達明確的動作或狀態。
- 語法正確:謂語動詞的時態、語氣和語態必須與句子其他成分相一致,符合語法規範。
- 用詞精準:避免使用不當或模糊的謂語動詞,選擇最能準確傳達句意的詞彙。
謂造詞的規則
謂造詞遵循以下規則:
| 句型 | 謂語動詞 |
|---|---|
| 主詞 + 謂語動詞 | 他吃飯。 |
| 主詞 + 謂語動詞 + 賓語 | 我看書。 |
| 主詞 + 謂語動詞 + 補語 | 他很高。 |
| 主詞 + 謂語動詞 + 介詞片語 | 我在公園散步。 |
| 主詞 + 謂語動詞 + 連接詞 + 子句 | 她知道他來過。 |
實務應用
謂造詞的實務應用包括:
- 選擇適當的謂語動詞:根據句意,選擇最能準確傳達動作或狀態的謂語動詞。
- 調整時態、語氣和語態:根據語境和表達的目的,調整謂語動詞的時態、語氣和語態。
- 使用適當的連接詞:當句子中包含子句時,使用適當的連接詞連結子句與主句。
常見問題
以下列舉謂造詞常見問題:
延伸閲讀…
謂造詞 – 三度漢語網
謂的解釋、造句造詞。注音字典曉聲通-源自教育部辭典
| 問題 | 解答 |
|---|---|
| 如何選擇正確的謂語動詞? | 根據句意,選擇最能準確傳達動作或狀態的詞彙。 |
| 如何調整謂語動詞的時態和語氣? | 根據語境和表達的目的,調整時態或語氣,如過去式、現在式、疑問式或祈使式。 |
| 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連接詞? | 當句子中包含子句時,使用適當的連接詞連結子句與主句,如「因為」、「所以」等。 |
實例參考
| 句子 | 謂語動詞 | 説明 |
|---|---|---|
| 老師講課。 | 講 | 表達動作。 |
| 小美很漂亮。 | 美麗 | 表達狀態。 |
| 我已經寫完作業。 | 寫完 | 表達過去完成的動作。 |
| 你會參加考試嗎? | 會 | 表達疑問語氣。 |
| 因為下雨,所以我們取消行程。 | 取消 | 連接子句與主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