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最近好多朋友裝修都在問「走廊闊度」到底要留多少才夠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看似簡單卻很重要的設計細節。走廊太窄會讓人覺得壓迫,走起來卡卡的;太寬又浪費空間,特別是現在台灣的房子坪數都不大,每一寸都要精打細算才行。
先來看幾個常見空間的走廊建議寬度:
空間類型 | 最小舒適寬度 | 理想寬度 |
---|---|---|
單人通行走道 | 75cm | 90cm |
雙人並行走道 | 120cm | 150cm |
輪椅通行走道 | 90cm | 120cm |
家具搬運走道 | 100cm | 150cm |
這些數字不是隨便定的喔!像是輪椅通行需要90cm才夠轉身,雙人並行至少要120cm才不會肩膀撞肩膀。我家上次裝修就是沒注意這個,結果沙發搬進來時卡在走廊轉角超尷尬,最後只好把扶手拆掉才勉強通過。
說到轉角處要特別注意,直角轉彎的走廊闊度要比直線段再多留15-20cm。很多人會忽略這個細節,結果大型家具要搬進去時才發現轉不過去。我表姊家就是這樣,買了張漂亮的大床結果卡在走廊轉角進不去,最後只能退貨換小一號的,超嘔的!
如果是開放式廚房的走道,建議最少留90cm才不會煮飯時跟家人擦撞。記得有次去朋友家吃飯,他們廚房走道只有70cm,結果轉身拿個醬油就撞到正在炒菜的人,差點把整鍋菜打翻,超危險的!現在新建案很多都標榜「簡樸房」設計,但其實走廊這些動線規劃才是真正影響生活便利性的關鍵。
走廊寬度怎麼量?教你用捲尺輕鬆搞定居家測量
最近家裡想重新裝潢,才發現連最基本的走廊寬度都不會量?別擔心,其實用隨手可得的捲尺就能輕鬆搞定!首先要準備的工具很簡單,一支3公尺以上的鋼捲尺就夠用了,建議選有自動鎖定功能的款式,單人操作會更方便。記得測量前先把走廊兩側的雜物清空,連拖鞋、腳踏墊都要移開,這樣量出來的數字才會準確。
實際測量時,要特別注意這幾個小技巧:從牆面最底部的踢腳板開始量,不要只量中間段落。因為台灣老房子的牆面常有不平整的狀況,如果只量局部可能會誤差好幾公分。建議每隔50公分就量一次寬度,取最小數值當基準,這樣以後要放家具或推輪椅才不會卡住。
測量位置 | 注意事項 |
---|---|
走廊入口 | 記得包含門框厚度 |
轉角處 | 要量內側與外側 |
末端 | 檢查是否有突出樑柱 |
很多人會問「要不要連牆面油漆厚度一起算?」其實一般居家裝修不用這麼精準,除非是要做系統櫃或訂製家具才需要考慮。如果是公寓大樓的公共走廊,就要注意管線箱和消防設備的突出部分,這些都會影響實際可用空間。另外像我們家這種30年老房子,磁磚接縫處常會隆起,這時候就要把捲尺稍微壓平來量,才不會量到「虛胖」的數字。
最後提醒大家,量好的數據最好用拍照存證,特別是正在看房的準屋主們。我上次幫朋友量預售屋的走廊,交屋後發現比當初少了5公分,還好有照片跟建商據理力爭。現在手機都很方便,順手拍下捲尺貼在牆面的畫面,連同日期一起記錄,以後要規劃動線或買家具都能派上用場。
為什麼台灣老房子走廊都特別窄?原來是這原因。走在台北大稻埕或台南神農街這些老街區,總會發現老房子的走廊超級窄,兩個人要錯身都有點困難。這其實跟台灣早期的建築法規和土地規劃有很大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老房子背後的設計巧思。
早期台灣地狹人稠,特別是在日治時期,為了讓更多人能住在同一個街區,政府對建築的”建蔽率”有嚴格規定。簡單來說,就是房子佔地面積不能超過土地面積的某個比例。為了在有限空間塞進更多房間,設計師只好把走廊做得超窄。而且那時候也沒有電梯這種東西,樓梯間也要省空間,所以整棟房子的公共區域都被壓縮到最小。
另外一個原因是氣候考量。台灣夏天超熱,老房子通常會設計前後通透的”穿堂風”來降溫。如果走廊做太寬,反而會讓風流動變慢。窄窄的走廊搭配前後開窗,風就會咻咻地穿過去,這可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呢!
老房子走廊窄的原因 | 說明 |
---|---|
建蔽率限制 | 為了符合法規,必須壓縮公共空間 |
土地珍貴 | 早期都市土地稀缺,要最大化使用面積 |
通風設計 | 窄走廊有利於形成穿堂風,幫助降溫 |
建築技術 | 當時建材承重有限,無法做太寬的懸空結構 |
老一輩的人還有一個實用考量,就是”偷坪數”。以前房子買賣是按”建坪”計算,走廊這種公共空間不算錢。把走廊做窄,房間就能做大一點,等於變相增加使用面積。現在看可能覺得很斤斤計較,但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這可是很精明的做法呢!
裝潢前必看!走廊留多寬才不會卡卡?
最近好多朋友在裝潢新家時都會問:「走廊到底要留多寬才不會走起來卡卡的?」其實這個問題超重要,走廊太窄真的會讓生活變得很阿雜。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尺寸建議,讓你在規劃空間時不會踩雷。
首先,最基本的單人通行寬度至少要90公分,這個寬度可以讓一個人輕鬆走過,但如果要搬家具或兩個人擦肩而過就會有點勉強。我家之前就是走廊只留85公分,每次搬東西都要側身,真的超不方便。建議如果是主要動線,最好留到110-120公分會比較舒適。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情況的建議寬度:
使用情境 | 最小寬度 | 舒適寬度 |
---|---|---|
單人通行 | 90cm | 100cm |
雙人並行 | 120cm | 150cm |
輪椅通行 | 90cm | 120cm |
搬運大型家具 | 110cm | 130cm |
另外要特別注意轉角處的空間,很多人會忽略這個細節。轉角如果太窄,搬東西時很容易卡住,建議轉角處要比直線走廊再多留10-15公分。我家鄰居就是轉角只留80公分,結果沙發搬不進去,最後只好拆掉重做,真的虧大了。
如果空間真的有限,也可以考慮做一些設計上的調整。比如把走廊一側做成收納櫃時,記得櫃門打開的範圍也要算進去。我表姊家就是把櫃子做太突出,結果每次開櫃門都要先關上才能走過去,超級麻煩。這些小細節真的會大大影響日常生活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