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六月初六:「天貺節」與傳統習俗
農曆六月初六,適逢今年大暑當天,別稱為「天貺節」,也是「開天門」的日子,傳説這天祈禱許願能招得更多財運與好運。


回孃家節:與親人團聚
古時交通不便,女兒返家探親不易,因此有些節日成了女兒回孃家團聚的日子,其中便包括六月初六。傳説源自春秋時期狐偃欲刺殺趙衰,被女兒知悉阻撓,而後感悟己錯並於六月六迎女女婿歸家歡聚,民間遂仿效,形成回孃家習俗。
洗曬節:祛潮驅黴
六月初六亦為「洗曬節」,人們趁天氣晴朗進行洗曬,避免物品受潮發黴或腐壞。
伏羊節:以熱制熱
六月初六也是「伏羊節」,伏天正處酷暑,相傳吃羊肉可「以熱制熱」,有助於排汗除濕,使炎夏日子舒快適爽。
不「三不做」:積福保家興旺
傳統觀念認為六月初六應注意「三不做」,分別不亂曬衣、不貪財、不懶惰,勤勤懇懇,有助於積福旺家。
不亂曬衣:維護公共秩序
洗曬節常見亂曬衣物的不文明行為,影響他人生活動並招致污垢細菌感染,故應注意避免。
傳統月令:六月「荔月」
農曆六月又稱「荔月」,以盛產荔枝而得名,又因位居夏季,得名「伏月」、「荷月」、「暑月」,中氣為「大暑」。
農曆六月六號:浴佛與驅邪的節日
在農曆六月六號,又稱「浴佛節」,是一個佛教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節日。據説,在這一特殊的日子,九龍吐水為釋迦牟尼洗澡,以迎接他的出世。因此,浴佛節是佛教徒慶祝的重要節日,並有多種獨特的傳統習俗。
浴佛儀式
浴佛儀式是六月六號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信徒會到寺廟或其他佛教場所,用香水、香湯或淨水淋浴釋迦牟尼的佛像,以此紀念釋迦牟尼的誕生。浴佛象徵著洗滌眾生的罪惡和煩惱,祈求吉祥如意。
佛像材料 | 灌注淨水方式 |
---|---|
金屬 | 從頭部澆灌 |
玉石 | 從頂門灌入 |
木製 | 從口部灌入 |
陶瓷 | 從頭部灌入 |
驅邪避疫
農曆六月六號不僅是浴佛節,也是中國南方普遍流行的「驅邪避疫」節日。根據民間傳説,在六月六號這天,會有「六煞」外出作祟,因此人們會舉行各種驅邪儀式,以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其害。
傳統習俗
地區 | 驅邪習俗 |
---|---|
福建 | 貼門神、燃放鞭炮 |
廣東 | 點艾草、飲雄黃酒 |
江西 | 煮雄黃蛋、貼粽葉 |
湖南 | 掛艾虎、佩香囊 |
禁忌
- 不宜游泳:相傳「六煞」怕水,因此不宜下水游泳或玩水。
- 不宜晾曬衣物:據説「六煞」會附著在衣物上,因此不宜晾曬衣物。
- 不宜穿紅衣:紅色容易招惹「六煞」,因此不宜穿紅色衣物。
- 不宜外出:「六煞」外出作祟,不宜外出以免遭遇意外。
結語
農曆六月六號是一個兼具宗教意義和民間習俗的特殊節日。浴佛儀式紀唸了釋迦牟尼的誕生,而驅邪避疫的習俗則反映了人們對健康和平安的祈願。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傳統習俗可能逐漸簡化或消失,但浴佛節的本質——紀念釋迦牟尼、祈求吉祥——仍將代代相傳。
延伸閲讀…
六月初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農曆六月六,是啥節日?“初六3不做,人興家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