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蛇類安全指南
夏季來臨,蛇類活動頻繁,瞭解如何與蛇和平相處至關重要。
10. 安全措施
在户外活動時,應穿著防護服裝,避免在夜間短褲涼鞋遊走。若遇蛇,切勿用手攻擊或抓取,保持距離讓其自行離開。
9. 急救處理


若遭蛇咬,保持冷靜,記錄蛇的特徵,將傷口置於低於心臟位置。勿用嘴吸出或割開傷口,立即就醫才是上策。
8. 蛇類生態
台灣氣候温和濕潤,孕育多種原生蛇類,大多無毒或微毒。野生蛇與人衝突機率低,遇驚嚇或威脅時,會做出防禦姿態,但極少主動攻擊。
7. 常見誤區
避免以下錯誤處理:用嘴吸毒、劃開傷口擠血、冰敷傷口、使用止血帶。這些行為可能導致感染、肢體壞死,甚至截肢。
6. 蛇類分佈
台灣毒蛇咬傷多發生於 4 至 10 月,其中 7 至 9 月為高峯期。大部分蛇類不會主動攻擊,若發現蛇擋路,可保持距離,等待其離開。
5. 蛇類角色
蛇在生態系統中扮演捕獵者角色,有助維持生態平衡。粗暴傷害或殺害蛇類,可能會導致對相關物種的影響。
4. 預防措施
留意樹枝,因為蛇可能爬上樹。在雨後的水域活動時要小心。保持環境清潔,避免吸引蛇類。
3. 常見蛇種
台灣有 50 多種本土蛇類,以下為常見種類:
蛇種 | 特徵 |
---|---|
雨傘節 | 頭部寬扁、體色鮮豔 |
眼鏡蛇 | 頸部有眼鏡狀花紋 |
龜殼花 | 殼狀花紋、體型較小 |
赤尾青竹絲 | 尾部呈紅色 |
白眉蝮 | 頭部有白眉毛狀花紋 |
2. 致命案例
蛇毒咬傷致死案例已大幅減少,全台各地設有急診責任醫院,備有抗蛇毒血清。
關鍵字 | 含義 |
---|---|
夏季 | 蛇類活躍期 |
安全相處 | 避免人蛇衝突 |
防禦姿態 | 蛇類受到威脅時的反應 |
冷靜鎮定 | 蛇咬救助的第一原則 |
生態平衡 | 蛇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
預防措施 | 避免蛇咬的注意事項 |
遇見蛇怎麼辦,面對蛇類時的應對指南
在台灣的户外環境中,時常會遇到各種野生動物,其中也不乏蛇類的身影。當我們在野外活動時,瞭解如何正確應對蛇類至關重要。以下提供一份遇到蛇怎麼辦的指南,協助您在面對蛇類時保持冷靜並採取適當的措施。
保持冷靜,避免驚慌
遇到蛇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驚慌失措會讓事態更糟,並可能招致蛇的攻擊。發現蛇後,請深呼吸,冷靜地評估情況。
識別蛇類
如果可能的話,請嘗試識別蛇類。台灣常見的無毒蛇包括:錦蛇、赤鍊蛇、黑眉錦蛇等;常見的有毒蛇則有:眼鏡蛇、百步蛇、龜殼花等。正確識別蛇類有助於您做出適當的應對措施。
保持距離
與蛇保持安全距離至關重要。不要試圖靠近或觸摸蛇,即使它看起來很温順。保持距離可以防止蛇被激怒或誤認為您要攻擊牠。
緩慢後退
緩慢而平穩地後退,不要轉身逃跑。快速移動可能會讓蛇感到威脅並引起攻擊。保持與蛇之間的視線接觸,並繼續後退直到牠離開。
避免挑釁
不要挑釁蛇或做出任何威脅性的動作。例如,不要向蛇扔東西或用棍子戳牠。挑釁會讓蛇感到受到威脅,並可能導致攻擊。
找尋掩護
如果可能的話,找尋掩護或障礙物與蛇隔開。這可以防止蛇攻擊您或追上您。
通報相關單位
如果蛇對您或他人造成威脅,請立即通報相關單位,例如消防隊或警察。切勿自行處理蛇類,以免發生意外。
急救措施
如果不幸被蛇咬傷,請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延伸閲讀…
【校園安全公告】當遇到蛇出現在你眼前時,你要如何處置?
夏季蛇出沒!被蛇咬該怎麼辦?醫揭5件事千萬別做
步驟 | 做法 |
---|---|
保持冷靜,避免驚慌 | |
固定傷口,避免移動 | |
用乾淨布料或繃帶包紮傷口 | |
抬高傷肢 | |
尋求醫療協助 | 立即就醫 |
預防措施
為了避免遇到蛇,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措施 | 做法 |
---|---|
穿著長袖長褲 | |
走在開闊的道路上 | |
使用手電筒在夜間活動 | |
避免在岩石或灌木叢中穿行 | |
攜帶蛇藥或驅蛇劑 |
結論
遇到蛇時保持冷靜並採取適當的措施至關重要。遵循本文提供的指南,可以幫助您安全地應對蛇類並避免不幸的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