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道教三十六天
在道教宇宙觀中,道教三十六天為神仙居所,分為六界:


界 | 重天 |
---|---|
第一界 | 六 |
第二界 | 十八 |
第三界 | 四 |
第四界 | 四梵天 |
第五界 | 三清天 |
第六界 | 大羅天 |
九重天
中國文化中常言九重天,意含無數重天。九天實指宇宙空間方位:
方 | 天 |
---|---|
中央 | 鈞天 |
東方 | 蒼天 |
西北 | 幽天 |
西方 | 顥天 |
西南 | 朱天 |
南方 | 炎天 |
佛教天界
佛教理論中,天界分為28重天和33重天:
28重天:三界由上至下分別為色界、無色界、欲界。
33重天:四周圍為四王天(8天)、中央為忉利天,共33天。
道教三十六天
道教根據佛教28重天添加四梵天、三清天、大羅天,形成三十六天:
| 重天 |
|—|—|
| 大羅天 |
| 三清天 |
| 四梵天 |
| 二十八重天 |
大羅天
大羅天為最高境界,超越時空,為道的本源,衍生萬物。
此文僅論述道教三十六天體系及相關概念,不涉及其他宗教理論。
道教三十三天
道教三十三天是指道教神話中天帝所居的三重天界,包括上清境、玉清境和太清境。
上清境
名稱 | 描述 |
---|---|
大羅天 | 天帝所居 |
梵度天 | 天帝降旨發號之地 |
太梵天 | 天帝遊息之地 |
上玄天 | 天帝化生之地 |
元始天 | 天帝與羣真講道之地 |
虛無天 | 天帝頤養神靈之地 |
玉清境
名稱 | 描述 |
---|---|
清微天 | 三元帝君所居 |
禹餘天 | 天尊垂象教化之地 |
大羅天 | 玉清教主所居 |
上清天 | 太上道君所處 |
太清天 | 元始天尊所居 |
太清境
名稱 | 描述 |
---|---|
兜率天 | 太上老君説法之地 |
紫微天 | 四御帝君所居 |
天皇天 | 天皇大帝所居 |
靈寶天 | 元始天尊應化的居所 |
神霄天 | 玉皇大帝所居 |
三十三天的具體位置
道教三十三天並非實際存在的空間,而是神話傳説中的概念。它們代表了神靈世界的不同層級,具有象徵意義。道教典籍中記載了不同的説法,比如:
- 一種説法認為三十三天位於崑崙山,也就是道教神話中的仙山。
- 另一種説法認為三十三天位於宇宙的中心,是眾星之源。
- 還有説法認為三十三天是由三清祖師開闢的世界,位於宇宙之外。
象徵意義
道教三十三天不僅表示了神靈世界的等級,還具有象徵意義:
- 上清境:代表清淨無為,是道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 玉清境:代表道教的教化和傳承,是天尊和帝君們居住的地方。
- 太清境:代表道教的本源和創始,是三清祖師們居住的地方。
總體而言,道教三十三天體現了道教的神話觀念,表達了道教追求清淨無為、修成正果的理想。
延伸閲讀…
三十六重天
【道教的「十六天」與「三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