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避雷針:保護建築物的關鍵防護
雷擊計數器
雷擊計數器,機械式設計,偵測雷擊電流超過 1.5kA,記錄每次雷擊,防塵防水達到 IP67 等級,符合 IEC529 標準,最大記錄次數:999999 次,不可歸零調整。
避雷針功能
避雷針能將雷電電流引導至地面,避免建築物被雷擊穿透。基於此原理,避雷針設計須能有效防範雷害。


適用性
避雷針適合設置在台灣亞熱帶氣候環境,使用的材質需具備防腐蝕特性。導電配件必須為銅製品。
避雷針種類
類型 | 特性 |
---|---|
傳統避雷針 | 針尖由銅棒製成,圓錐體尖端,具備導電特性 |
放電式避雷針 | 具無形等效高度,經公立機構測試合格,觸發時間先行量至少 50 微秒以上 |
安裝注意事項
- 避雷針不得歪斜,不得於安裝處造成漏水。
- 引線不可中途連接,若有需要,須以熱熔接處理。
- 導線線徑與材質需符合 CNS 規定,若有外物碰撞風險,應使用保護管。
現場檢驗
避雷設備安裝完成後,須進行功能檢驗,確認其符合規範與建築技術規則規定。
接地系統
接地電阻須低於 10 歐姆。
法規依據
建築技術規則 (CBC)
* 第 19 條:高層建築物或危險品倉庫應安裝避雷設備。
* 第 21 條:避雷針保護範圍由針尖與受保護地面周邊形成的圓錐體定義,保護角不得超過 60 度 (普通建築物) 或 45 度 (危險品倉庫)。
* 第 22 條:避雷針針尖使用直徑 12 毫米以上銅棒製成,尖端為圓錐體,若環境具腐蝕性,可鍍錫。針尖高度不得低於被保護物 25 釐米。
* 第 23 條:避雷針支撐桿可使用銅管或鐵管,銅管外徑不得小於 25 毫米,管壁厚度不得小於 1.5 毫米;鐵管外徑不得小於 25 毫米,管壁厚度不得小於 3 毫米。
避雷針設置方法
避雷針是一種保護建築物免遭雷擊的裝置,其運作原理是將雷電引導至地面,防止雷電直接擊中建築物。以下將詳述避雷針的設置方法:
避雷針的類型與選擇
避雷針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
類型 | 特點 |
---|---|
富蘭克林杆 | 尖端式,高度較低,適用於小型建築物 |
法拉第籠 | 網狀結構,將建築物全部包覆,適用於大型建築物 |
選擇避雷針時,應考慮建築物的類型、高度和周圍環境。
避雷針的安裝
避雷針的安裝應遵循以下步驟:
- 確定保護範圍:計算避雷針應覆蓋的保護範圍,確保建築物所有部分都能受到保護。
- 選擇安裝位置:避雷針通常安裝在建築物最高點或周邊最高點,並避免靠近金屬物體或電氣設備。
- 安裝接地系統:避雷針必須透過導線接地,以將雷電導至地下,建議使用粗銅線或銅箔板。
- 確保導線連接:導線必須與避雷針和接地系統牢固連接,避免出現鬆動或脱落。
- 定期檢查與維護:定期檢查避雷針是否損壞或生鏽,並更換損壞的零件。
避雷針的設置標準
避雷針的設置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或法規,以確保其有效保護建築物。常見的標準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