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3年閏11月。
關於2033年閏月介紹:中國傳統曆法,我們確定兩個冬至之間實際,然後排定歷月。
這兩個冬至之間除去兩個冬至所在月份外,我們計算出有十一個或十二個整月。
雖然人認為農曆新年是一月初一,但實際上根曆法安排,新年是冬至和十二個整月時間來確定。
於2033年冬至(公曆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曆2034年12月22日)除去兩個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個整月,所以此期間需要置閏。
但如果一年有十二個整月,需要加入一個閏月,並且會“無中氣規則”放置閏月前或後。
這十二個月時間裡,冬至之外,有十一個中氣。
因此,有一個月是沒有中氣。
這個月份是第一個沒有中氣月份,稱為”閏x月”,其中x是指它前一個月名稱。
月序確定,是冬至所在月子,地支順序,下一個月,再下一個月寅,如此類推,到下一個冬至所在月回到了子。
於漢後歷法是建寅,寅月正月,這樣冬至所在月是十一月。
可見所謂“冬至所在月是十一月”並不是什麼規則,而是曆法排定方法中,“冬至所在月子月(漢代開始)”、“寅月正月”、“兩個冬至點之間(包括兩個冬至點)月份,有十二個整月時,要第一個無中氣月閏月”而導致出現結果。
這樣歷法排定方法來分析2033年情況: 於2032年冬至(公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曆2033年12月21日)除去兩個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個整月,所以此期間無需置閏,即使有無中氣月,無需置閏, 這什麼2033年沒有 閏七月。
制訂曆原則是使每一歷月接近於朔望月,歷月應於朔望月。
需要进行闰月规则,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无中气月份,那么第一个无中气月设定闰月。
2033年冬至後那個月是2033年12月22日到2034年1月19日。
這個月是農曆2033年閏十一月。
這是個農曆2033年問題,需要了解年、月、日計算方式才能回答。
地球自轉我們帶來了時間第一個單位“日”,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帶來了第二個計時單位“年”,月亮繞地球運動我們建立了第三個時間單位“月”。
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面臨著一個計時問題:一年有365.2422天,而月亮變化週期(朔望月)是29.5306天。
這兩個數字並不是整數倍關係,這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擾。
如何利用年、月、日這三個單位來計算時間方法稱曆法,其中包括一年日數,一年中月份日數如何確定,以及置閏規律內容。
曆法中,年和月是日整數倍,它們是時間單位,稱為歷年和歷月。
延伸閱讀…
陽曆是一種地球繞太陽公轉週期基礎歷法,每一年長度接近迴歸年。
確保歷年盡可能接近迴歸年,陽曆一年劃分12個歷月,這些月份並沒有天文學意義。
因此,陽曆中,採迴歸年相近整日數來計算年長度,一年365日。
,如果陽曆歷年度每年365日,那麼於每一歷年迴歸年度0.2422日,以往,差數積累,季節會後推遲。
克服這一點,陽曆規定設定閏年,閏年366日,而含有365日年份稱為平年。
置閏規則可用三句話來表示:非世紀年公元年數能4整除閏年,世紀年公元年數能400整除閏年,其餘年份平年。
曆稱曆,是月亮執行週期定出一種曆法。
制訂曆原則是使每一歷月接近於朔望月,歷月應於朔望月。
延伸閱讀…
然後,使歷年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
每個月長度是,有些月份有30天,有些月份只有29天。
這樣安排是為了使每個月長度接近於朔望月長度。
這樣做目的是為了讓月曆週期相符合。
然而,這種月曆並不能完全反映季節變化,農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脫節,因此很少有人使用它。
我國沿用農曆並不是完全曆,不是完全陽曆,而是兩者並。
一方面,農曆月亮繞地球執行一週一月,歷月長度於朔望月;另一方面,農曆設定閏月使歷年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同時設定24節氣反映季節變化特徵。
農曆集、陽兩歷特點於一身,所以稱為”陽曆”。
陽曆歷月度有大小月分:月30日,月29日。
農曆規定,月初合朔,月朔初一。
月建大小取決於合朔日期,即兩個月朔中含日數來決定。
於兩個朔望月長度並59天,因而一年中、月數相等,有時可能出現兩個月或月,以使歷月長度儘可能與朔望月相近,其剩餘的差數依靠閏月以及閏月月建安排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