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倒地蜈蚣:中醫草藥之寶
倒地蜈蚣,又稱「四角銅鑼」,是一種匍匐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台灣,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其莖節會長出不定芽,牢牢固定於地面,一對對小葉生長在細枝上,宛如蜈蚣,故得其名。
植物形態


特徵 | 描述 |
---|---|
葉子 | 單葉對生,葉形變化大(卵形至三角狀卵形),葉緣疏鋸齒,葉脈明顯,兩面疏被毛茸或近無毛 |
莖 | 細長,匍匐性,長可達5公尺,具四稜,多分枝 |
花 | 單一,腋生,花萼筒狀5稜,花冠先端2唇形,花色藍紫色或白色,喉部有淡紫色條紋 |
果實 | 蒴果長型,包夾在宿存花萼內,成熟後自行開裂 |
藥用價值
倒地蜈蚣性微寒、味甘酸微苦,具有消炎、消腫、鎮痛、解熱的功效。
適應症 | 效果 |
---|---|
筋骨扭傷、拔牙或手術後傷口紅腫熱痛 | 快速消腫 |
脂肪肝 | 促進代謝、降低脂肪蓄積 |
服用禁忌
※體質偏寒或有腎臟疾病、急慢性肝炎、發燒者不適合服用。
烹煮方法
- 鮮草30~40公克(或乾草10~15公克)
- 加入3~4碗水,煮成2碗藥湯
- 再加2碗水,煮成1碗藥湯
- 早、中、晚飯後各喝一碗,連喝2天
注意事項
- 個人體質與症狀不同,服用前請諮詢醫師。
- 烹煮時間與藥材比例可依個人需求調整。
- 脂肪肝患者應配合適當飲食與運動,才能有效改善病況。
鎮地蜈蚣:一種致命且神秘的動物
鎮地蜈蚣,又稱地蜈蚣,是一種具有強烈毒性的掠食性節肢動物。牠們主要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鎮地蜈蚣的身體細長,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體節都長有一對附肢。牠們的顏色通常為紅棕色或黑色,體長可達 20 釐米或以上。
分佈與棲息地
鎮地蜈蚣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牠們棲息於潮濕陰暗的環境中,例如森林、灌木叢和岩石縫隙。牠們也可能出現在人居環境中,例如地下室、儲藏室和木材堆。
行為與食性
鎮地蜈蚣是夜行動物,主要在夜間活動。牠們以各種小型動物為食,包括昆蟲、蜘蛛、蠕蟲和蝸牛。牠들은使用強有力的毒牙來麻痺獵物,然後將獵物吞噬。
毒性
鎮地蜈蚣的毒液具有極強的毒性,對人類和動物都可能致命。毒液主要由神經毒素組成,會導致神經麻痺、劇烈疼痛和腫脹。被鎮地蜈蚣咬傷的症狀包括:
症狀 | 嚴重程度 |
---|---|
劇烈疼痛 | 嚴重 |
腫脹 | 嚴重 |
神經麻痺 | 嚴重 |
噁心 | 輕微 |
嘔吐 | 輕微 |
發燒 | 輕微 |
治療
鎮地蜈蚣咬傷的治療因人而異。建議立即就醫。治療通常包括:
- 清潔傷口: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潔傷口。
- 止痛藥:服用止痛藥以減輕疼痛。
- 抗組胺藥:使用抗組胺藥以減少腫脹和發癢。
- 破傷風疫苗:如果傷口被感染,可能需要接種破傷風疫苗。
預防措施
避免鎮地蜈蚣咬傷,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延伸閲讀…
逆轉脂肪肝~中醫發現:倒地蜈蚣草終結肝包油
還能降低脂肪肝!蜈蚣草是什麼?怎麼喝?水煮法+ …
- 清理居住環境:清除潮濕陰暗的地方,例如地下室或儲藏室。
- 搬動木材堆:定期搬動木材堆,避免蜈蚣棲息。
- 穿著長褲和長袖:在蜈蚣出沒的地方,建議穿著長褲和長袖,並將褲腿塞進襪子裡。
- 檢查鞋子:在穿鞋子之前,務必檢查鞋子內是否有蜈蚣。
- 使用防蟲劑:在蜈蚣出沒的地方,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防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