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內關穴功效及按摩
摘要
內關穴作為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具有緩解壓力、消解疲勞、寧神安眠、治療胸痛、心悸等功效。本文將介紹內關穴的位置、按摩手法以及相關疾病。
一、穴位位置


內關穴位於手腕內側正中,腕橫紋上方約三指寬的凹陷處。具體取穴方法如下:
1. 無名指法
將右手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與左手腕交叉點的中點 即為內關穴。
2. 拳頭法
握拳後,在拳頭內關穴位置有兩條筋,內關穴位於這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
二、按摩手法
1. 按揉法
合併食指中指,按揉內關穴100~200次,可緩解暈車、嘔吐、心痛等。
2. 艾灸法
用艾條温和灸內關穴5~20分鐘,每日一次,可治療痛經等。
3. 拔罐法
用氣罐留罐內關穴5~10分鐘,隔天一次,可治前臂痛等。
4. 刮痧法
用角刮法刮拭內關穴3~5分鐘,隔天一次,可以治癲狂、心痛、心悸等。
5. 針灸法
直刺0.5~1寸,針刺感應:捻轉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觸電感。
三、穴位功效
內關穴具有以下功效:
疾病 | 症狀 |
---|---|
壓 力 | 焦慮、緊張、失眠 |
疲 勞 | 精神不振、體力下降 |
胸 痛 | 心絞痛、心肌缺血 |
心 悸 | 心臟跳動不規律、心慌 |
胃 痛 | 腹部疼痛、噁心 |
暈 車 | 頭暈、嘔吐 |
孕 吐 | 妊娠早期噁心、嘔吐 |
癇 證 | 癲癇發作 |
哮 喘 | 氣喘、呼吸困難 |
偏 頭 痛 | 頭部一側或兩側疼痛 |
四、穴位原理
內關穴疏通經絡,治療心包經及前臂疾病。心主血脈,又主神明,心包為心之外膜,絡為膜外氣血通行的道路。 heart attends to blood vessels, and also to sensory perception while the pericardium is an outer membrane of the heart and vessels are the tracks along which qi and blood flow. 內關穴通於陰維脈,陰維脈聯繫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並會於任脈還與陽明經相合,以上經絡都循行於胸脘脅腹,故內關又善治胸痛、脅痛、胃痛、心痛、結胸、反胃、胸脘滿悶、脅下支滿、腹中結塊以及瘧疾等。
五、注意事項
按摩內關穴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注意事項 |
|—|—|
| 適度按壓 | 過度按壓可能會導致局部疼痛 |
| 避免艾灸過度 | 艾灸過度可能會灼傷皮膚 |
| 虛寒證慎用 | 虛寒證者按摩內關穴可能加重寒症 |
| 孕婦謹慎使用 | 孕婦按摩內關穴可能導致流產 |
關內穴:解除上消化道不適的穴道
基本介紹
關內穴,簡稱關穴,位於前臂內側,肘橫紋上2寸,橈動脈橈側。這個穴道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瀉火解毒等作用。
功效
關內穴對於上消化道不適症狀有顯著療效,能有效緩解:
- 噁心、嘔吐
- 腹脹、腹痛
- 胃炎、胃潰瘍
- 消化不良
- 噎嗝
取穴方法
關內穴的取穴方法如下:
- 屈肘成90度,手掌朝上。
- 從肘橫紋上緣量取2寸(約三拇指寬)。
- 於橈動脈橈側,按壓有酸脹感處。
按摩手法
按摩關內穴時,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輕柔地按壓,每次按壓10-15秒,重複5-10次。亦可採用揉法或點穴法,促進穴位周圍的氣血運行。
延伸閲讀…
關內美人學點穴,內關穴
原創胃不好的人,時常按摩這6個穴位,或能幫你緩解胃病
搭配穴位
關內穴可與其他穴位搭配使用,增強療效:
搭配穴位 | 效用 |
---|---|
內關穴 | 緩解噁心、嘔吐 |
中脘穴 | 消脹、止痛 |
足三里穴 | 調理脾胃 |
注意事項
- 孕婦、有出血傾曏者不宜按摩關內穴。
- 按摩時應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組織損傷。
- 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不改善,應及時就醫。
總結
關內穴是治療上消化道不適的有效穴道,通過按摩或點穴,能有效緩解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配合其他穴位使用,可以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