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硃砂】硃砂雄黃手鏈:趨吉避兇,時尚百搭!

【硃砂與雄黃的藥用與爭議】

緒論

雄黃硃砂 Play

硃砂和雄黃自古以來便是中醫藥常見的藥材,其藥用價值廣受推崇。然而,這兩種藥材也存在著不容小覷的毒性,引

遠古的神秘藥方:硃砂與雄黃的傳奇與爭議

藥物 歷史記載 藥性 潛藏危機 禁用原因
硃砂 古代道士畫符安神鎮驚 降低腦神經活化速率 汞毒性、加熱後轉為氧化汞 神經中毒
雄黃 驅趕蛇蟲鼠蟻、解毒殺蟲 燥濕祛痰、截瘧 含砷、加熱後轉為砒霜 急性藥物中毒

硃砂與安神定魄的神秘力量

雄黃硃砂

過去醫家以為硃砂可安神定魄,實則源於其汞毒性阻礙神經傳導。現代研究更證實其催眠作用,然此效應與中毒無異。古代水飛法製備硃砂,可降低毒性,但加熱後易轉化為有毒物質,危及神經與大腦。

雄黃與化學式的變異

雄黃含砷,加熱分解後產生砒霜,導致急性藥物中毒。古代藥書明載「雄黃近火,毒如砒」,卻鮮少被重視,造成古代帝王服藥致死的悲劇。

硃砂被禁的緣由

儘管研究表明正確服用硃砂較為安全,台灣仍於 2005 年禁止其使用。原因在於黑心商人以鉛丹代賣硃砂,牟取暴利。加上藥師藥商化學知識不足,盲目火鍛藥物,致使無毒變為有毒。此外,病人自行加熱藥方,更增加了中毒風險。綜合考量,硃砂最終被列為禁藥。

中醫療效與長期用藥

「中醫效果慢,固根本」的説法並非準確。長期服用多種藥物,反而加大了累積劑量失控的風險。古人治療經驗豐富,但缺乏現代醫學的科學依據,容易導致藥物誤用或中毒。因此,遵循醫囑正確服用藥物,避免自行加減用藥,至關重要。

雄黃、硃砂:古今中外驅邪、醫用雙效寶

雄黃和硃砂是兩味中藥材,在中醫臨牀應用中已有數千年歷史。雄黃古稱「飛霜」,硃砂則為「赤丹」,二者皆具備驅邪、消炎、解毒等功效,是古今中外常用的藥材。

雄黃

藥性 味辛、性温
歸經 肝、脾、胃
功效 驅蟲解毒、殺菌消炎
主治 驅蟲、疥癬、皮膚病、腹痛嘔吐
注意 不可久服或過量服用

硃砂

藥性 味甘、性微寒有毒
歸經 心、肝、腎
功效 鎮靜安神、清心解毒、殺菌消炎
主治 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瘡瘍腫痛
注意 不可久服或過量服用

雄黃、硃砂的藥用歷史

雄黃和硃砂在中醫史上應用廣泛,用途從驅邪解毒到治療疾病。

  • 驅邪解毒:二者皆有驅邪、解毒功效,古人常將其用於驅除蛇蠍毒蟲、淨化環境。
  • 治療疾病:雄黃可治療蟲症、皮膚病,硃砂可鎮靜安神、清心解毒。

雄黃、硃砂的驅邪作用

在民間信仰中,雄黃和硃砂被認為具有驅邪避祟的靈力。

  • 雄黃:常於端午節時灑在門前或飲用雄黃酒,以驅除毒蟲、辟邪。
  • 硃砂:可用於淨宅驅鬼、辟邪防身。

注意事項

雖然雄黃和硃砂具有藥用價值,但過量服用或久服皆可能有毒性。

  • 雄黃:過量服用會引起腹痛、嘔吐、噁心等中毒症狀。
  • 硃砂:過量服用會導致汞中毒,引發神經系統損傷、腎臟損傷。

製劑與用法

雄黃和硃砂可用於製成多種中藥製劑,如粉劑、丸劑、膏劑等。常見的用法包括:

  • 外用:製成藥膏或藥粉,塗抹於皮膚病患處。
  • 內服:遵醫囑服用,劑量不宜過大。

結論

雄黃和硃砂是中醫臨牀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具有驅邪、消炎、解毒等多種功效。然而,使用時應謹遵醫囑,不可過量服用。

延伸閲讀…

硃砂、雄黃可不僅僅是辟邪

Top 100件雄黃手- 2024年3月更新 – 淘寶- Taoba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