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清代官員冠飾:花翎制度
在清朝官員的冠冕之上,飾有孔雀翎羽的「花翎」作為榮耀象徵,其上的「眼」紋彰顯貴賤。根據例制,花翎分為三眼、雙眼、單眼三級,其中最尊貴的三眼花翎,在整個清朝僅有七人獲得。


作為恩典賞賜,花翎被分為例戴和賜戴兩種類型。例戴花翎由滿清宗室或藩部爵位決定,根據品秩依例配戴。三眼花翎專屬固山貝子和固倫額駙(皇后的夫婿),雙眼花翎授予鎮國公、輔國公以及郡主的夫婿,單眼花翎則由宮廷侍衞、武官等職務例戴。
獲得三眼花翎者必須出身滿洲上三旗,爵位在親王、郡王、貝勒之下。清朝歷經二百餘年,三眼花翎持有者僅有七位:乾隆朝的傅恆、福康安,嘉慶朝的和琳,道光朝的長齡、禧恩,光緒朝的李鴻章、徐彤。
三眼花翎的稀有性源於其嚴格的賞賜制度。清廷統治者對於花翎的授予極為謹慎,傅恆雖身為乾隆親信重臣,三次獲得花翎賞賜,卻也因其珍貴而多次推辭。相較之下,權傾朝野的和珅卻因爵位限制而無緣三眼花翎。
花翎特徵與分類
花翎,又稱孔雀翎,與藍翎相比更為珍貴。在孔雀翎羽上,具有圓形花紋,稱為「眼」。一個花紋代表一眼,眼數越多,花翎越尊貴。藍翎,又稱鶡鳥翎,無花紋,價值不及花翎。
花翎佩戴規範
花翎的佩戴受到嚴格限制。獲得三眼花翎者僅可在十歲通過騎射考核後佩戴。對於皇室成員,若持有雙眼或單眼花翎,也必須通過考核後方能例戴。
花翎的象徵意義
花翎作為榮譽象徵,代表著功績顯赫、恩寵隆厚。獲得三眼花翎更是至高無上的殊榮,彰顯著清廷對於臣子的極致嘉獎。
雙眼花翎:孔雀的華麗羽毛
雙眼花翎是孔雀身上最耀眼的裝飾,它的存在使孔雀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鳥類之一。這些非凡的羽毛不僅具有美學價值,而且還承擔著溝通和求偶等重要功能。
花翎的結構和色彩
雙眼花翎位於孔雀的尾羽上,是一種特化的飾羽。它由長而柔軟的羽毛軸和上面排列著許多羽小枝組成。這些羽小枝的頂端具有明顯的「眼睛」狀斑紋,通常由豔麗的藍色、綠色或金色組成。
部位 | 描述 |
---|---|
羽毛軸 | 長而柔軟,支撐著羽小枝 |
羽小枝 | 短而密集,排列在羽毛軸上,頂端形成「眼睛」斑紋 |
眼睛斑紋 | 橢圓形,中央有一個深色小點,周圍環繞著鮮豔的色彩 |
功能與意義
雙眼花翎不僅是孔雀的標誌,還具有多種功能:
- 求偶:雄孔雀會張開尾羽,展示其雙眼花翎來吸引雌孔雀。鮮豔的色彩和誇張的動作有助於牠們突出自己的特質,展示強壯和健康的特徵。
- 溝通:孔雀會透過振動尾羽發出緩慢而有節奏的沙沙聲。這種聲音與雙眼花翎的振動相結合,幫助牠們在茂密的環境中傳達訊息。
- 防禦:當受到威脅時,孔雀可能會張開尾羽,形成一個色彩鮮豔的圓形盾牌。這能威嚇捕食者,使牠們猶豫不決,提高孔雀逃生的機會。
文化象徵意義
雙眼花翎在世界各地都有著豐富的文化象徵意義。在中國文化中,它被視為富貴、吉祥和長壽的象徵。在佛教中,雙眼花翎代表著天眼,象徵著智慧和洞察力。
保護與保育
雙眼花翎是孔雀最具特色的特徵,然而牠們也面臨著來自非法貿易和棲息地破壞等威脅。保護孔雀及其雙眼花翎對於維持生物多樣性和文化遺產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歷史探秘】整個清朝只有七人獲賜「三眼花翎」究竟 …
雙眼花翎:清朝禮帽,分類,爵位等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