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三合會操縱非法放債集團倒台
新界北總區刑事部「鎮惡」行動


總覽
新界北總區刑事部針對近期收數相關刑事案件的飆升,展開情報主導的「鎮惡」行動。該行動搗破一個由三合會操縱的非法放債集團及其荃灣據點。此集團利用「冷電銷」手法吸引急需資金的人士,並以苛刻條款追討債務。
非法放債手段
集團透過電話推銷高息貸款,吸引急需現金周轉的人士。受害人無需面見貸款人或簽署任何文件,只需提供身份證明即可借貸。然而,這些貸款的利率高得離譜,且附帶苛刻條款。例如,遲交利息一分鐘須罰款 1,000 元,若無力償還,將遭淋紅油或電話恐嚇。
警方調查
新界北總區刑事部高級督察李家榮表示,警方深入調查發現,此集團利用操縱的傀儡帳户收取償款,並迅速將這些資金用於購買名車、名錶等奢侈品,企圖洗白黑錢。此外,該集團還利用「皮條客」招募傀儡人士開立銀行和賽馬會帳户,用於收款。
拘捕行動
警方展開拘捕行動,拘捕 22 名團夥成員,其中包括 5 名集團首腦。他們涉嫌「超高利貸款」、「無牌放債」、「洗錢」、「刑事毀壞」和「刑事恐嚇」等罪名。警方還在行動中繳獲 85 萬元現金、總值 370 萬元的保時捷跑車、名錶和手袋。
防範非法放債
市民應謹慎選擇借貸管道,避免接觸非法放債集團。若遇上高息貸款推銷,應向合法金融機構諮詢並尋求專業財務建議。
案件細節 | 詳情 |
---|---|
受害人因疫情失業,向非法放債集團借款 5,000 元,實收金額僅 3,700 元,每週償還利息 800 元。 | 由於無法償還,遭人上門追債並淋紅油。 |
警方在 2023 年 4 月後展開鎖定,發現該集團操縱傀儡帳户收款,並利用傀儡人士開户。 | 透過情報分析,識破集團運作模式並進行鎖定。 |
集團骨幹成員招募社交圈朋友開設銀行和賽馬會帳户,用於收款並洗白黑錢。 | 透過傀儡帳户,將黑錢快速轉移至其他帳户或購買奢侈品。 |
非法放債集團也會操縱賽馬會帳户用於收款,並利用洗馬會户口作為管道。 | 利用非本地人士持有賽馬會帳户,企圖增加警方調查難度。 |
另一個屯門警區案件發現,銀行帳户被出賣給無法償還債務的「債仔」洗錢。 | 債仔因欠下巨債,將銀行帳户出借給不法集團,作為洗錢工具。 |
警方拘捕兩名涉案男子,罪名為刑事毀壞,與本區兩宗淋紅油收債案有關。 | 偵查發現,其中一名男子為之前搗破的放高貸集團成員。 |
收數公司的收款行為通常不違法,但恐嚇手段則涉及刑事責任。 | 收數公司根據法律有權透過合法管道追討債務。 |
對於無力償還債務的人,有專業財務顧問機構提供解債方案。 | 部分金融機構提供相關服務,協助借款人整合債務並延長還款期限。 |
電話數恐嚇:網路時代下的無形恐怖
電話數恐嚇是一種透過電話對他人進行騷擾和威脅的犯罪行為。其特徵為重複撥打電話,並對接聽者言語恐嚇或辱罵。網路時代下,電話數恐嚇的手法更加多樣,危害性也更為嚴重。
電話數恐嚇的類型
類型 | 描述 | 方法 |
---|---|---|
沉默恐嚇 | 撥通電話後,不發出任何聲音,僅保持沉默。 | 來電顯示或未顯示來電號碼。 |
撥打惡作劇電話 | 撥通電話後,對接聽者進行言語恐嚇或辱罵,但語氣可能輕佻或戲謔。 | 來電顯示或未顯示來電號碼。 |
重複撥打 | 反覆撥打同一個電話號碼,但不接聽或保持沉默。 | 來電顯示或未顯示來電號碼,撥打頻率可能很高。 |
語言恐嚇 | 撥通電話後,對接聽者威脅恐嚇,語言具有攻擊性。 | 來電顯示或未顯示來電號碼,語氣嚴厲或憤怒。 |
詐騙恐嚇 | 以詐騙或恐嚇手段,迫使接聽者交出個人資訊或金錢。 | 來電顯示假冒官方機構或銀行,語言具有脅迫性。 |
電話數恐嚇的影響
電話數恐嚇對受害者的影響極為嚴重,可能造成以下後果:
延伸閲讀…
19歲負債24萬借盡一二線電話數財
警屯門瓦解兩高利貸集團拘25人以「電話數」放債利息達 …
- 心理恐懼和焦慮
- 社交孤立和害怕社交活動
- 工作或學業表現下降
- 身體症狀,如失眠、頭痛和胃腸道不適
- 影響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
預防電話數恐嚇
- 不輕易公開個人電話號碼:在社羣媒體或公開網站上謹慎透露自己的電話號碼。
- 安裝來電辨識應用程式:許多手機應用程式可以篩選和辨識可疑或惡意來電。
- 接聽電話時保持冷靜:如果接到可疑電話,保持冷靜並避免提供個人資訊或表現出恐懼。
- 掛斷並回報:遇到電話數恐嚇時,立刻掛斷電話並向警方或相關單位回報。
- 記錄通話內容:如果遭受持續性的電話數恐嚇,請記錄通話時間、號碼和通話內容,作為證據。
處理電話數恐嚇
- 尋求法律協助:電話數恐嚇屬於刑事犯罪,可向警方或檢察官尋求法律協助。
- 聯繫電信業者:向電信業者申報可疑號碼或請求協助追蹤來源。
- 諮詢心理諮商師:電話數恐嚇可能造成心理創傷,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可以舒緩情緒並改善心理健康。
- 採取自我保護措施:加強住宅安全,避免深夜獨自外出,必要時可申請保護令或隱匿住址。
- 保持聯繫:與家人、朋友、鄰居或同事保持聯繫,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情況並尋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