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關於陳永淘的一些傳説或故事一直流傳著。從前北埔廟口的小朋友都很崇拜他,淘氣的時候,只要父親要打他時,他們就會説:「我們是跟阿淘哥結拜的兄弟,你敢打我。」此外,據説「北埔有名的餐廳老頭擺」是陳永淘唱紅的。
儘管如此,阿淘哥本人對這些傳聞表示謙虛,他特別強調:「老頭擺的菜也很好吃,我不敢居功。」二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陳永淘從台北三芝搬到了北埔南坑村,居住在老頭擺餐廳附近、偏僻山腰上的一棟獨立小房子。老頭擺餐廳的第二代老闆在台北師大演唱會上聽了陳永淘的歌聲,便邀請他到餐廳演唱客家歌曲。
當時,阿淘哥正在籌備他的第一張專輯,他在北埔街上散步時,遇到了許多小朋友,便和他們一起唱唱歌。那時的北埔是個安靜、沒落的市鎮。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北埔慈天宮廟坪的石板廣場非常古樸,於是開始了一場性質獨特的自發性表演,每個週日下午都會帶著吉他、音響到廟口唱歌。
「來到這裡有很多靈感,我用他們的頻率跟他們説話,唱給他們聽。」阿淘哥因此得到了許多小粉絲,只要他的吉他一響,他們就會跟著手舞足蹈。阿淘哥的客家廟口演唱漸漸形成了固定的聚會,吸引了許多忠實聽眾和偶爾路過的遊客,成為廟埕裡的一道奇景。

從1997年到2017年,阿淘哥在二十年內發行了六張專輯。其中,第一張專輯《頭擺的事情》訴説著「很久以前的事」。「頭擺的事情,『頭擺』你還記得嗎?」頭擺在客家話中意為「從前」。阿淘哥在專輯中感嘆時代的變遷,物質往往取代了精神層面,因此盼望心靈能回到純真美好的年代。
《頭擺的事情》的歌詞描繪了南門崁下龍眼樹上的蟬鳴聲不絕於耳,阿山頭每天看著水牛在苦楝樹下打瞌睡,而這些小傢伙看到他就喊著:「阿山頭,東邊出太陽,溪邊渡船頭,你生的小孩沒骨頭。」一位來自關西南門崁下的當地人説:「聽到阿淘哥唱頭擺的事情,我腦中彷彿浮現了童年那些流逝的光陰。」
阿淘哥來自新竹關西,他認為:「鳳山溪是我的家鄉,當年清澈見底的溪水滋養了我的音樂,是創作靈感的源泉。」他創作了《鮮鮮河水》,講述了阿公帶他去圓潭捉大鯉魚、阿舅帶他學跳水、阿公教他覓水(潛水)的往事。
關西街尾的南門崁,座落在關西國小的邊緣,文昌廟和土地公廟腳下是一片田野,再遠一些就是清澈的鳳山溪。阿淘哥表示:「《頭擺的故事》和《鮮鮮河水》發生的地方就在這附近,一片綠油油的田野,長滿了樹叢和充滿生命的丘陵。」他從台北三芝搬到北埔的第一年,回到了自己的原點,從兒時的純真開始歌唱。
阿淘哥從北埔搬到了附近的峨眉,一晃眼二十年過去了。2000年,他發現客家孩子幾乎忘記了自己的母語,於是成立了峨眉客家兒童合唱團,為他們創作歌曲,並在年底與峨眉國小的九位學生合作發行了專輯《下課啦》。阿淘哥無論到哪裡,總選擇親近水邊。因為他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跳進水裡,就能平靜自己的心情。
| 年份 | 專輯名稱 | 主題 |
|---|---|---|
| 2017 | 《山下田美》 | 土地與環境 |
| 2003 | 《水路》 | 環境運動、自我沉澱 |
| 2000 | 《下課啦》 | 客家兒童母語教育 |
| 1999 | 《頭擺的事情》 | 兒時純真、時代變遷 |
「《水路》記錄了那一年我對環境運動的投入。」阿淘哥認為:「水路就像一條安詳、緩慢的路,也是一條救贖的路,它既像夢境,卻又真實不虛。」2017年,陳永淘發行了《山下田美》專輯,表達了他對人類慾望膨脹、大自然面積縮小的感慨,因此將音樂回歸土地。
「我把自己的音樂定位為地方特產,放在街頭、小吃攤或朋友的店裡寄賣,讓它們和當地的土產陳列在一起。」阿淘哥説道。在峨眉生活,阿淘哥陶醉在創作的樂趣中。他説:「各種不同的人和故事,都成了我創作歌曲的靈感,我用在地語言演唱,把心扉敞開,自己搭建舞台在户外歌唱,與湖光山色、自然萬物親密接觸。」
最近,阿淘哥在老頭擺餐廳旁的「山下咖啡」駐唱,因為那裡有許多可以拆卸的窗户。「這裡每次來都有點新變化,比以前更具活力。」阿淘哥在1997年於老頭擺餐廳演唱時,第三代老闆才只有小學三、四年級,如今已長大成人,在老頭擺餐廳旁經營著「山下咖啡」。現在,阿淘哥住在家鄉峨眉湖畔,心裡卻渴望著雲遊四海、看遍世間,沉澱一段時間,讓他的人生沒有計畫地向前邁進。
頭擺的事情:文化的反思與現代困境
頭擺的事情,在台語中意指「放著沒去做的事情」,隱含著拖延與懶惰的負面意涵。然而,深入探究這句話背後所反映的文化特質與現代困境,卻能帶來更深層的啟發。
在傳統台灣社會中,「頭擺的事情」根植於「做工代誌(做事)」的觀念。人們重視勤奮耐勞,認為只有親自動手勞作,才能獲得成就感與社會認可。
表格:傳統台灣社會「頭擺的事情」文化特質
| 特質 | 表現 |
|---|---|
| 重視勞動 | 勤奮工作是美德 |
| 強調務實 | 以實際行動證明能力 |
| 崇尚節儉 | 避免浪費時間、金錢 |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台灣社會逐漸走向現代化,「頭擺的事情」的觀念也面臨挑戰。都市化的進程與科技的發展,讓許多原本需要親身勞動的任務得以自動化或外包。這使得人們有更多「頭擺的事情」可做,也促使許多傳統價值觀念被重新檢視。
現代人常處於過度忙碌與資訊爆炸的狀態中,經常會出現「頭擺的事情」累積堆積的情況。這會造成壓力、焦慮,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同時,拖延與逃避也容易成為習慣,阻礙個人成長與目標達成。
表格:現代社會「頭擺的事情」的困境
| 困境 | 成因 |
|---|---|
| 時間管理不佳 | 行程過於緊湊、缺乏優先順序 |
| 完美主義作祟 | 追求完美,導致拖延或放棄 |
| 科技幹擾 | 社羣媒體、電子郵件帶來分心 |
面對「頭擺的事情」,現代人需要找到復甦與突破之道。以下提供幾個建議:
- 設定明確目標:明確列出待辦事項,並設定優先順序。
- 制定具體計畫:將目標分解為可管理的小步驟,避免過於龐大。
- 善用時間管理技巧:如番茄工作法、艾森豪矩陣等,提升時間利用效率。
- 尋求外援:若無法自行完成,不要猶豫尋求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的協助。
- 培養自律習慣:練習按時完成任務,逐步建立自律機制。
「頭擺的事情」並非不可克服,而是反映出文化轉變與現代困境的綜合體。透過深入理解其根源與影響,我們才能找到適切的應對之道,在忙碌與拖延之間取得平衡,成就更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延伸閲讀…
頭擺的事情陳永淘創作客家歌曲,從兒時的純真開始唱起
陳永淘– 頭擺的事情(1997, 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