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 中醫】風水與中醫的密不可分:略懂風水,養生更上一層

水腫症候類型之一
風水疾症,主要表現為發病急劇、脈浮、骨節疼痛,發熱頭痛惡風,浮腫以頭面較甚,多由於風邪侵襲,脾腎氣虛,肺氣失於肅降,通調水道的功能障礙,水氣不行所致。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甘草 (二兩)
大棗(十五枚)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風水 中醫 Play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三兩)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裡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越婢加朮湯方
(見上。於內加白朮四兩。又見中風中。)

風水 中醫

甘草麻黃湯方
甘草(二兩)
麻黃(四兩)

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
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麻黃附子湯方
麻黃(三兩)
甘草(二兩)
附子(一枚,泡)

杏子湯方
(未見。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見消渴中。)

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何從得之?
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
芍桂酒湯主之。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
黃耆(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
,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
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桂枝加黃耆湯方
桂枝
芍藥(各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黃耆(二兩)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衞不利;榮衞不利,則腹滿腸鳴相逐。
氣轉膀胱;榮衞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痺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麻黃
細辛(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朮湯主之。

枳朮湯方
枳實(七枚)
白朮(二兩)

附方
《外台》防己黃耆湯
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病者但下重,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方見風濕中。)

《外台》防己茯苓湯
防己(三兩)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心下堅,大如盤

風水中醫:古老智慧的養生之道

風水和中醫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兩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們在養生保健方面有著緊密的聯繫,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特有的養生智慧。

風水的基本概念

風水,又稱堪輿,是指研究環境與人的關係,尋找和利用有利的氣場和能量,以促進人體健康和運勢。風水認為,自然環境中的風、水、土、氣等元素會對人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因此需要通過調整環境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空間。

中醫的基本概念

中醫,又稱漢醫,是一種傳統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由氣、血、津液等物質組成的整體。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瞭解人體的陰陽、五行、氣血、臟腑等情況,並辯證施治,以達到陰陽平衡、氣血調和、臟腑健康的目標。

風水要素 中醫對應
氣的流動
津液的運行
臟腑的固攝
氣的運作
身體的形體

風水中醫的養生應用

風水中醫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並促進身心健康。

  • 住宅風水:選擇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住宅,注意房子的形狀、朝向、佈局等因素,營造一個有利於氣流流通和陽光照射的環境。
  • 室內擺設:根據中醫五行原理,採用不同材質、顏色的傢俱和裝飾品,營造陰陽平衡、五行調和的居住空間。
  • 飲食調理:遵循中醫「五味調和」的原則,合理搭配各種食材,調理氣血、滋養臟腑。
  • 運動養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氣功等,疏通經絡、強身健體。

結語

風水和中醫是中國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套系統的養生保健之道。通過遵循風水原則和中醫養生法,我們可以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增強身心健康,促進長壽安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