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前夕,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提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消費者購物信息後,冒充電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質量問題”“遞丟失”“會員充值出現問題”話術,謊稱要進行超額賠付,誘導消費者下載APP、加入賠付羣,騙取消費者錢財。
假冒企業、知名品牌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騙取受害人信任 據安徽望江縣公安局民警崔執勝介紹,不久前,他們接到一起羣眾報案,事人收到不知誰寄來遞,裏面是一張緻閘蟹禮品卡。
这些包裹上有二维码,提示扫码后才能领奖或提货。
客服看起来很,核对了他蟹卡上信息,然后他发送了一个二维码。
他扫码后进入了一个群聊,看到群公告要求他下载一个APP,完成刷单任务。
他感觉到一丝不对劲,于是报警,这样避免了财产损失。
崔执胜说道。
最近,一些人收到了一些奇怪包裹,其中包括了一些免费提货卡、礼品卡、刮刮乐券,还有手机支架、风扇和中性笔礼品。
王女士對方指示,29400元轉賬到了指定賬戶中。
記者採訪中發現,此類騙局堪稱早期街頭掃碼送禮套路升級版,是打着免費招牌,小惠小利做誘餌,誘騙事人一步步去完成“任務”,領取價值“獎品”,殊不知,騙子藉此騙走了錢財。
江蘇泰州市警方最近公布了一個詐騙案例,揭示了一種詐騙手法。
10月8日,王女士收到一份帶有”鄉村振興計劃”紅頭文件,文件上附帶了一個企業微信二維碼。
王女士掃碼後加入了一個名「鄉村振興大家庭」聊天群,群裡有數百人。
這個群裡,成員們分享了領到「扶貧款」截圖。
延伸閱讀…
王女士相信了這個信息,並添加了一位自稱是「扶貧辦」工作人員群管理員好友。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王女士,國家正在發放一筆專項「扶貧款」。
王女士收到了一個鏈接,通過該鏈接下載了一個APP,並填寫了個人信息。
方聲稱她申請通過審核,但是需要她支付2%金額才能領取扶貧款。
王女士對方指示,29400元轉賬到了指定賬戶中。
延伸閱讀…
方表示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税,王女士轉賬53800元。
當王女士準備領取“扶貧款”時,平台顯示“銀行卡號填寫錯誤,需繳納解凍金107600元”。
此時,王女士覺得事情有,報警。
類似這樣詐騙手法其實有痕跡,詐騙者冒充企業、知名品牌或政府部門名義,利用說辭建立對受害者信任,然後虛構各種理由,要求受害者進行轉賬或匯款。
個人隱私洩露,使詐騙分子能夠追蹤受害者位置。
上海靖予霖律師事務所黃洪律師指出,個人信息泄露有兩種情況:透過技術手段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取得;二是內部人員通過相關組織非法獲取。
於這兩種情況,個人應加強防範措施,保護自己個人隱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