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 專家呼籲:守護龜龜,人為捕捉為頭號殺手 |
|---|
| 世界龜龜日(5月23日)已於2000年由美國龜救援組織發起,旨在喚起民眾意識,減少塑膠製品使用,並保護海龜與海洋生態。 |
| 台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食蛇龜,雖名為「食蛇」,卻以植物果實、蚯蚓、軟體動物等為食,扮演著生態中種子傳播者與清道夫的角色。 |
| 近年來,食蛇龜數量鋭減,人為捕捉是主要原因,因此已於2018年升級為一級保育類動物。 |
| 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宋馥華提醒,若在公園發現食蛇龜,切勿擅自將其放回水中,以免造成溺水危險。 |
| 《華盛頓公約》已將食蛇龜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物種,禁止任意捕捉買賣。 |
| 民眾若發現食蛇龜需要協助,應通知公園管理單位或動物保護處,切勿自行處理。 |
| 食蛇龜的個體特徵:深褐色背甲、黃色稜脊縱帶、黃綠色頭部、鮮豔黃色縱帶、黑色腹甲。 |
| 食蛇龜主要棲息於低海拔次生林、闊葉林,偶爾會前往水邊草地曬太陽。 |
| 食蛇龜成長緩慢,達性成熟需超過10年,繁殖力低,為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 |
食蛇龜會咬人嗎?
食蛇龜是一種主要以蛇類為食的龜鱉目動物,因其強大的咬合力而聞名。關於食蛇龜是否會咬人,一直存在爭議。
食蛇龜的咬合力
食蛇龜擁有強大的咬合力,被認為是龜鱉目動物中咬合力最強的種類之一。根據研究,其咬合力可達 225 公斤/平方公分,遠高於其他龜類。

食蛇龜咬人的風險
儘管食蛇龜擁有強大的咬合力,但牠們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然而,如果牠們感到受到威脅或挑釁,可能仍然會咬人。咬傷通常會造成嚴重的創傷,可能需要縫合或其他醫療處置。
以下是食蛇龜最有可能咬人的情況:
| 情況 | 風險 |
|---|---|
| 食蛇龜受到驚嚇或挑釁 | 高 |
| 食蛇龜正在進食或保護巢穴 | 中 |
| 食蛇龜誤將人類手指或其他物體當成食物 | 低 |
食蛇龜咬傷的處理
如果被食蛇龜咬傷,應立即採取以下步驟:
- 止血:用乾淨的布或繃帶按壓傷口以止血。
- 清洗傷口:用肥皂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並小心移除任何異物。
- 尋求醫療協助:儘快尋求醫療協助,以評估傷口的嚴重程度和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如何預防食蛇龜咬傷
預防食蛇龜咬傷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接觸牠們。以下是預防措施清單:
- 不要靠近野生食蛇龜。
- 如果遇到食蛇龜,保持冷靜並慢慢後退。
- 不要挑逗或激怒食蛇龜。
- 遠離食蛇龜的巢穴和進食區。
- 不要飼養食蛇龜作為寵物。
延伸閲讀…
食蛇龜屬於「閉殼龜」,在遇到危險時,他會立刻將龜甲閉鎖
「食蛇龜不吃蛇」 壽山動物園教你「助龜5法」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