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熱帶風暴畫眉:赤道近旁的罕見風暴
在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接近尾聲時,一個名為「畫眉」的熱帶風暴悄然生成,成為該季的最後一場風暴。令人驚奇的是,畫眉於12月26日在南海北緯1.5度附近的洋麪誕生,是有史以來除超級氣旋風暴阿耆尼外,生成地最接近赤道的熱帶氣旋。
畫眉迅速增強,並在登陸馬來半島最南端後迅速減弱。12月28日,畫眉在蘇門答臘上空消散,其殘餘最終在北印度洋重新組織。
儘管氣象機構對畫眉的強度尚未達成共識,但由於其風速可能達到每小時140公里,並擁有一個風眼,因此日本氣象廳將其歸類為颱風,並將其名稱定為「畫眉」。


畫眉在馬來西亞東部引發了嚴重的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5人死亡,經濟損失約為595萬美元(2024年)。之後,「畫眉」成為自21世紀以來第一個被日本氣象廳退役的颱風名稱,被「琵琶」取代。
形成與演變
12月19日,婆羅洲西北部的沿海地區出現了一個下層環流。同時,一股冷空氣南下,經過南海,穿越遠東高壓脊的東南邊緣。
這個旋渦氣流向西南方向飄移,並於12月21日進入開放水域。北向氣流激增,部分氣流越過赤道。南向氣流轉向東進,隨後轉向北上,與北向氣流匯合,形成一個迅速發展的低層環流。
12月25日,新加坡以東約370公里處出現了持續的對流區,伴隨著較弱的風切變和下層環流。系統緩慢向西移動,對流組織得更加精密。
12月26日,在距離新加坡以東約230公里、赤道以北156公里的洋麪上,擾動天氣發展成熱帶低氣壓,這是距離赤道如此之近的位置首次出現熱帶氣旋生成。
升級為熱帶風暴
熱帶低氣壓繼續增強,並於12月27日凌晨被日本氣象廳升級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6小時前也將其非正式地歸類為熱帶風暴。
隨後,畫眉的衞星圖像上出現了一個約為39公里寬的風眼,還有延伸向南並逐漸遠離赤道的雨帶。日本氣象廳將位於新加坡東北方約65公里處的畫眉歸類為熱帶風暴,並估計其最大持續風速已達到每小時85公里。
登陸馬來西亞
12月27日上午8點30分左右,畫眉在距離新加坡東北方約60公里處登陸馬來西亞柔佛州。馬來西亞氣象局最初將其歸類為熱帶風暴,隨後又重新評估為颱風。
減弱和消散
畫眉穿越馬來半島的最南端並迅速減弱。日本氣象廳於12月27日晚在氣旋進入馬六甲海峽前將其降級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一度認為畫眉仍處於熱帶風暴的基準,但隨著系統再次逼近陸地,該機構也將其降級為熱帶低氣壓。
12月28日凌晨,畫眉沿蘇門答臘東北海岸上岸。日本氣象廳於當天早上6點宣佈系統已消散。然而,環流附近的陸地上空仍有對流持續存在,可能是由於上層分流造成的。
殘餘和重建
12月29日,一個天氣系統抵達孟加拉灣東南部。當時氣象機構認為這是另一個獨立的系統。然而,在颱風季結束後進行的重新評估中,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這個系統仍然屬於畫眉的延續,因為衞星圖像顯示,畫眉的環流在經過蘇門答臘後並未完全消散。
系統重新發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12月30日晚將位於蘇門答臘最西北端西南偏西方向約390公里海域的氣旋歸類為熱帶風暴,並將其編號為第05B號熱帶氣旋。
然而,由於風切變增多,畫眉迅速減弱,並於12月31日下午迅速消散。
影響
在畫眉登陸前的4天,馬來西亞氣象局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布了風暴公告,並發布了暴雨、狂風和大浪警報。然而,只有少數居民得知這場罕見風暴的逼近。
馬來西亞近海有兩艘美國海軍船艦遭到畫眉風眼牆狂風的破壞。風暴潮影響了馬來西亞東南部部分地區。畫眉產生的季風濕氣在馬來西亞半島引起了大範圍的中到大雨。
風暴登陸帶來山洪爆發和泥石流,迫使超過1萬3千人疏散。降水在埔來山引發山體滑坡,摧毀了4座房屋,並造成5人死亡。
損失和援助
洪水造成的損失估計為595萬美元(2024年),其中40%是哥打丁宜縣一間農場的莊稼受損。馬來西亞的交通、教育和醫療保健設施也受到影響。該國政府向每個受災家庭提供了最高2.15千美元(2024年)的援助。
對馬來西亞的影響
馬來西亞位於赤道附近的緯度很低,因此極少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畫眉的形成是對科學認識的一次挑戰,並促使對熱帶氣旋發生機理的研究加深。
馬來西亞颱風
馬來西亞為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位於赤道附近,受季風影響明顯。每年5月至11月為颱風季,來自太平洋的颱風常會侵襲馬來西亞,帶來強風豪雨。
- 淹水: 大量降雨會導致河川氾濫和排水不良地區淹水。
- 強風: 強風會吹倒樹木、建築物和輸電線,造成斷電和交通阻塞。
- 土石流: 豪雨會導致山坡鬆軟,造成土石流,危及人命和財產。
- 經濟損失: 颱風造成的災害會導致農作物損失、企業關閉和旅遊業受創,帶來顯著的經濟損失。
颱風預防與應變措施
馬來西亞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颱風預防與應變措施,包括:
- 氣象資訊發布: 氣象局密切監測颱風動向,及時發布預警訊息。
- 避難計劃: 政府已制定避難計劃,並在各縣市設立避難所。
- 防災工程: 政府投資興建防波堤、堤壩等防災工程以減輕颱風災害。
- 防災教育: 政府透過媒體和學校進行防災教育,提升民眾防颱意識。
- 緊急應變機制: 政府建立了一套緊急應變機制,協調各相關單位迅速應對颱風災害,並提供救援和援助。
颱風對馬來西亞是一個嚴重的自然災害,會造成生命財產損失。透過做好預防與應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颱風災害的影響,保護民眾的安全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