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細菌感染】鼻子細菌感染,當心鼻竇發炎!

鼻部感染及其併發症

鼻竇炎

鼻竇炎是一種因鼻竇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炎症狀。其起因通常為鼻腔黏膜腫脹,堵塞鼻竇與鼻腔的連通孔道,妨礙鼻竇分泌物正常排出,最終導致鼻竇分泌物堆積,滋生細菌,誘發鼻竇炎。

最初症狀表現為鼻塞,伴有鼻涕分泌或後流,隨後鼻竇部位會有壓迫感、酸脹感甚至疼痛感,位於臉頰、兩眼內側、眉毛內側或前額處。患者還會感到身體不適,可能伴有低燒。感冒患者通常會有輕微的鼻竇炎症狀,但細菌感染時鼻竇炎症狀會更加明顯強烈。

鼻子細菌感染 Play

保持鼻腔潔淨,排除細菌和粘稠鼻涕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脈衝式鼻腔沖洗器。

鼻竇炎的治療主要依賴抗生素。

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是鼻孔開口處的輕微感染,鼻毛基部會形成膿包(毛囊炎),有時也會在鼻孔周圍形成痂皮。通常是由葡萄球菌細菌感染引起,感染可能因摳鼻或擤鼻過度而誘發,會形成令人困擾的硬皮,硬皮脱落時還會出血。嚴重感染會在鼻前庭形成癤腫,癤腫可能發展為鼻尖皮膚下的蜂窩組織炎。應重視該部位感染的重要性,因其周圍靜脈連接大腦。如果細菌通過這些靜脈進入大腦,可能會發展為危及生命的海綿竇血栓形成。

鼻子細菌感染

海綿竇血栓形成

海綿竇血栓形成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疾病,其特徵是血塊在海綿竇(顱底大靜脈)中形成。通常是由面部(包括鼻子皮膚)、眼眶或鼻竇感染細菌擴散而引起。症狀包括頭部和面部疼痛、視力障礙、眼球快速凸出和高燒。診斷基於症狀和磁共振成像或電腦斷層掃描結果。即使經過治療,此病仍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遺症或危及生命。

鼻中膈彎曲

鼻中膈是分隔兩鼻孔的軟骨硬骨結構。除鼻骨骨折或脱位造成少數鼻中膈彎曲外,大多數彎曲情況均為自然形成。在頭骨發育過程中,鼻中膈軟骨的生長速度超過周圍頭骨,導致鼻中膈被迫彎麴生長。

鼻中膈彎曲會造成鼻塞,彎曲過於尖鋭處容易流鼻血,彎曲凸處摩擦鼻黏膜會引起三叉神經痛,彎曲凹側邊容易發生肥厚性鼻炎,過彎阻塞鼻竇開口也可能造成鼻竇炎。單純鼻中膈彎曲無症狀時可不必理會,如有上述症狀可通過鼻中膈成形術解決。

肥厚性鼻炎

從鼻孔內看到的紅色肉團稱為下鼻甲,下鼻甲肥厚會引起鼻塞,稱為肥厚性鼻炎。多數是由於鼻子長期發炎(如過敏性鼻炎、感冒、鼻竇炎等)引起的,尤其常見於鼻中膈彎曲的凹側邊。

治療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也可考慮下鼻甲切除術。

鼻息肉

鼻息肉是一種良性腫瘤,通常是雙側的,過大會造成鼻塞,並併發鼻竇炎。鼻息肉不會自然消失,較小的息肉可以用類固醇噴劑治療,較嚴重的息肉可以考慮鼻竇內視鏡手術或合併 Caldwell-Luc 手術。

鼻腔息肉樣變性

外觀與鼻息肉相似,但通常是單側的,且更容易流血,會侵蝕骨質且具有癌化的潛能。應進行較大規模的 Denker 手術或外鼻切開術。

鼻前庭濕疹

鼻前庭是鼻孔內的皮膚,長滿鼻毛。挖鼻是主要原因,鼻前庭黏膜會腫脹、破皮、流鼻血,長期下去會形成濕疹反應,黏膜糜爛、滲液、結黃痂皮(鼻屎),越挖越癢。長期流鼻涕(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也會刺激鼻前庭發癢。治療首先應戒除挖鼻,可服用抗組織胺止癢,並塗抹類固醇軟膏。

鼻毛囊炎

是由挖鼻引起的鼻孔毛囊發炎。鼻癤切忌擠壓,因鼻部靜脈與臉部、腦部相連,如果少量膿液被擠入靜脈,可能導致面部腫脹,以及致命的「海綿竇(在腦部)靜脈血栓症」!治療應服用抗生素,待鼻癤自然破皮排膿後,再由醫師清理傷口。

黴菌性鼻竇炎

症狀與鼻竇炎類似,但流出的鼻涕為咖啡色或帶血跡,並有惡臭味。過敏性鼻炎患者較易引發,通常為單側,菌種以黃麴黴菌最多,病情進展緩慢。應通過手術治療,可採用鼻竇內視鏡手術或合併 Caldwell-Luc(翻嘴唇)手術。

鼻腦型白黴菌症

十分罕見,多發生於免疫力低下者,病情進展極快,會造成鼻腔壞死,並侵犯眼睛和腦部,死亡率極高。

上呼吸道感染

正式名稱為「感冒」。許多病毒皆可引起,以鼻病毒最多。一年四季皆有,以冷熱交替季節最常見。症狀多變,包括流鼻涕、打噴嚏、鼻塞、頭痛、喉嚨痛、咳嗽、聲音沙啞、四肢無力、肌肉痠痛等。大都不嚴重。除嬰幼兒外,通常不發燒。若無併發症,會在四到十天內自然痊癒。急性鼻炎、急性咽喉炎都是感冒的部分症狀。若有續發性細菌感染(二次感冒),病程(生病的天數)會加長,包括支氣管炎、肺炎、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以肺炎最嚴重。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分成 A、B、C 三型,以 A 型最常見,每一至三年即有一次大流行。症狀、病程都比普通感冒嚴重,續發性細菌感染也較多,且幾乎都會發高燒。普通感冒以症狀治療為主,多喝水、多補充營養、多休息最為重要,藥物可斟酌使用。若有續發感染者,則要對併發症個別治療。感冒的預防疫苗至今仍未開發成功。

鼻​​子細菌感染:症狀、原因和治療

鼻子細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會影響鼻子的內襯。它通常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鼻子細菌感染會引起多種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涕、鼻痛和面部疼痛。

症狀 原因 治療
鼻塞 鼻腔內的細菌感染 鼻腔噴霧劑和抗生素
流鼻涕 鼻腔內黏液過多 鼻腔噴霧劑和抗組胺劑
鼻痛 鼻腔內組織發炎 止痛藥和局部麻醉藥
面部疼痛 細菌感染蔓延到鼻竇 抗生素和鼻竇沖洗

原因

鼻子細菌感染的最常見原因是細菌感染,例如: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鏈球菌
  • 肺炎球菌
  • 流感嗜血桿菌

這些細菌可以通過與受感染者接觸或觸摸受污染的物體進入鼻子。鼻子細菌感染也可能由鼻部外傷或鼻子手術引起的。

症狀

鼻子細菌感染的症狀可能包括:

延伸閲讀…

鼻竇炎是鼻竇因為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急性鼻竇炎- 症狀與病因- 妙佑醫療國際

  • 鼻塞
  • 流鼻涕(可能是黃色或綠色)
  • 鼻痛或壓痛
  • 面部疼痛
  • 頭痛
  • 發燒
  • 疲勞

治療

鼻子細菌感染的治療取決於感染的嚴重程度和細菌的類型。治療方案可能包括:

  • 鼻腔噴霧劑(如抗生素或類固醇鼻噴劑)
  • 抗生素
  • 鼻竇沖洗
  • 止痛藥
  • 局部麻醉藥

預防

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預防鼻子細菌感染,包括:

  • 勤洗手
  • 避免接觸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
  • 不要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
  • 定期清潔和消毒經常接觸的表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