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黃帝臣共工氏後裔。
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臣共工氏(炎帝後代)黃帝時水官,治水,奉為社神。
其後有一支開始單字“”整個家族姓氏。
其後裔再加龍字改成“龔”氏,演變成龔姓。
2、出共國後。
據《通志·氏族》所載,共國(今河南省共城,一説今甘肅省涇川縣北),作恭,為商代諸侯國。
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討伐,周文王姬昌滅。
共國滅亡後,其子孫以國氏。
共氏。
後演變龔姓。
3、出自姬姓,共伯和後。
西周後期,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封於(今河南省輝縣),為伯爵,稱為共伯和。
當時,周厲王“國人暴動”中趕出國,然後諸侯推舉他代行天子權利,史稱“共和行政”,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開始。
共國春秋時滅後,其子孫以國名姓氏,稱共氏。
後演變龔姓,是河南龔姓。
4、出自姬姓,晉獻公後裔,諡號氏。
據《尚友錄》所載,春秋時,晉獻公(晉國姬姓諸侯國)兒子奚齊即位後,其兄申生(人誣陷後,自殺表示對父王忠心前太子)加諡號“恭君”。
古代“恭”即“”,申生後代以諡號姓氏,稱共氏。
後演變龔姓,是山西龔姓。
5、仍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鄭武公兒子叔段後代。
據《元和姓纂》、《史記·鄭世家》資料所載,春秋時,鄭武公兒子鄭莊公繼承了帝位,後來鄭武公兒子叔段企圖奪取政權,鄭莊公打敗後,逃到,當時鄭國境外,稱為共叔段,其後代,或“段”氏,或“共叔”氏,有“”氏,稱共氏。
後演變龔姓,是河南龔姓。
6、出自避皇帝名諱演變而來。
五代十國時,後晉皇帝叫石敬瑭,因為避名諱,“敬”氏改為同義“恭”氏,後演變龔姓,是河南龔姓。
道光年間舉為進士,官禮部主事。
據《六桂堂業刊》所載,周昭王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後邑氏,稱“翁”氏。
宋初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龔,其子孫姓龔,此支為其一。
洪氏後來避仇,改了自己姓氏,洪字上去掉三點水,上面加了一個龍字,成了龔氏。
是福建龔姓。
龔遂:是見於史籍記載第一位龔姓名人。
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
渤海臨郡饑荒時,開倉借糧。
後世他和黃霸作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龔灝: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
然詡開漢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龔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
重節義,拒不仕王莽新政,龔勝歸鄉,二人並稱“楚兩龔”。
龔寬: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
龔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嘉進士。
助王安石變法,。
着有《周易講義》。
龔勝:西漢末年時學崇高名節而見稱。
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後王莽篡權而歸隱鄉裏。
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上卿,而他吾受漢厚恩,一身事二姓哉感嘆聲中,絕食而死。
龔賢:清代着名畫家。
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
其畫蒼潤,行草奔放。
為“金陵八家”之一。
龔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着名畫家。
擅繪人物,尤精鍾馗像,工畫馬兼山水,能詩文。
龔平:淮陰人,宋末元初畫家。
擅畫人物,喜作墨鬼,鍾馗像着名,有“掃蕩”意。
龔賢:江蘇省崑山人,清代着名畫家。
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
其畫,行草奔放,為“金陵八家”之一。
龔鼎臣:鄆州須城(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景進士。
知渠州,倡文教,興郡學,上書建議裁汰冗員,節儉開度。
着有《東原錄》。
龔宗元:宋代官員外郎,德高望重,受人敬慕,程道、程之奇並稱“三老”。
龔頤:南宋處州遂昌人,官任秘書丞、實錄院檢討官,預修孝宗、光宗實錄。
着有《芥隱筆記》、《續釋談》。
龔明:南宋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孝行聞名於鄉,入受宣教郎。
着有《中吳紀聞》。
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進士。
人曠達不拘禮,博學能文,吳偉業、錢謙益並稱“江左三大家”。
龔午亭:江蘇省東台人,清代評話演員。
演説《風閘》着名。
龔翔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着名詩人,工詩詞,為“浙西六家”之一。
着有《田居詩稿》、《紅藕山莊詞》。
龔自珍:龔姓歷史上出的人物。
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博覽羣書,通曉經學、文字學、歷史、地理各方面學識。
為今文經學派人物。
其後裔再加龍字改成「龔」氏,演變成龔姓。
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他預見英國可能侵犯,建議加強戰備。
其詩、文有成就。
着作輯成《龔自珍全集》。
龔琴徵:武進(今屬江蘇省)人,清代着名女畫家,工畫蛺蝶着稱。
許劭,一個三國歷史上並名字,因為其眼光和智慧,讓曹操、袁紹詳情 鄭觀音,原名鄭氏,是唐朝初年一位女性。
她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隋朝 漢武帝,中國歷史上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實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國家 作為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身邊大太監,李蓮英地位顯赫,權力。
那麼,他有 漢高祖劉邦,作為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他統治離不開一批。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譽為“文學泰斗”,他才情橫溢和作品傳詳情 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地方因為歷史事件而名聲噪。
今天,我們要講述是位 李上金,唐朝宗李治長子,其名字雖然並人熟知,但他一生充滿了波折 呂嬃,這個名字歷史長河中並赫,然而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人物——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因為種種原因不肯立太子。
其中,宋朝仁宗皇帝 霍去病,西漢時期領,善戰著稱,譽為“千古一帝”漢武帝左膀右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出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們國家和民族振興做出了 中國歷史上,皇位繼承問題是帝王們問題之一。
確保國家 中國歷史上,西漢初期趙王們命運令人唏噓。
劉勝開始,七任趙王沒有一 宋孝宗趙昚,南宋時期一位皇帝,他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本文帶您瞭解宋孝宗 中國古代,土地是國家,賦税是國家財政來源。
確保國家財政收入 中國古代文學歷史長河中,有一段愛情悲劇令人唏噓,那南宋詩人陸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英勇善戰領,他們國家昌盛了赫赫戰功。
然而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朝代,其文化底藴豐,影響。
而這個時期, 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出女性人物,她們精神和卓越才能,中 司馬遷,中國歷史上一位歷史學家,他卓越才情和毅力創作出了被譽 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日子可能改變一個國家命運。
1360年5月2日 野狼坡戰,是唐朝歷史上一場具有意義戰役。
這場戰役不僅唐朝邊疆安全 歷史長河中,戰爭往往是國家之間力量、文化碰撞和利益爭奪直接體現。
公詳情 中國歷史長河中,有一場戰役以其戰鬥和影響而聞名於世,那情 中國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戰役其戰術和影響而人們銘記 淺水原戰是中國歷史上戰役之一,發生公元755年。
這場戰爭是唐朝安詳情 雅克薩之戰是中俄兩國之間一場戰役,發生1858年。
這場戰役中,清朝 雅克薩之戰是中俄兩國之間一場戰役,發生1858年。
這場戰役中,清朝 雅克薩是一座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城市,19世紀末期成為了中俄兩國之間 雅克薩之戰是中俄兩國之間一場戰役,發生1858年。
這場戰役中,清朝 雅克薩之戰是中俄兩國之間一場戰役,發生1858年。
然而,這場戰役中 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姜子牙和鬼谷子是具智慧和能力傳奇人物。
他們 一、背景介紹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中國歷史上考古發現之一,譽為“世界 虞姬,中國歷史上女性人物,她項羽愛情故事後人傳頌不衰。
而劉邦,作詳情 胤祥沒有遭到雍正清洗,但他年時去世,這一點於一些歷史學家來説存在着情
當代漢族龔姓人口200萬,全國第一酉位姓氏,佔全國人口0.16%。
龔姓來源和姓龔名人有哪些?下面這些百家姓起源寶寶起名很有用哦。
寶寶起名家們不妨借鑑和參考下。
龔姓來源 1、出自黃帝臣共工氏後裔。
共工氏(炎帝後代)黃帝時水官,治水,奉為社神。
其後有一支開始單字“”整個家族姓氏。
2、出共國後。
,作恭,為商代諸侯國。
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討伐。
共國滅亡後,其子孫以國氏。
共氏。
3、出自姬姓,共伯和後。
西周後期,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封於,為伯爵,稱為共伯和。
當時,周厲王“國人暴動”中趕出國,然後諸侯推舉他代行天子權利,史稱“共和行政”,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開始。
共國春秋時滅後,其子孫以國名姓氏,稱共氏。
4、出自姬姓,晉獻公後裔。
春秋時,晉獻公(晉國姬姓諸侯國)兒子奚齊即位後,其兄申生(人誣陷後,自殺表示對父王忠心前太子)加諡號“恭君”。
古代“恭”即“”,申生後代以諡號姓氏,稱共氏。
5、仍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鄭武公兒子叔段後代。
春秋時,鄭武公兒子鄭莊公繼承了帝位,後來鄭武公兒子叔段企圖奪取政權,鄭莊公打敗後,逃到,當時鄭國境外,稱為共叔段,其後代,或“段”氏,或“共叔”氏,有“”氏,稱共氏。
6、五代十國時,後晉皇帝叫石敬瑭,避名諱,“敬”氏改為同義“恭”氏,後改為“龔”氏。
7、出自姬姓,翁氏分。
周昭王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後邑氏,稱”“翁”氏。
宋初有翁乾度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龔,其子孫姓龔。
共氏後來避仇,改了自己姓氏,有“”旁加了三點水,變成了洪氏;有共字上面加了一個龍字,成了龔氏。
延伸閱讀…
龔姓名人 龔 :是見於史籍記載第一位龔姓名人。
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
渤海臨郡饑荒時,開倉借糧。
後世他和黃霸作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龔啓軒:今重慶萬州人,學業上堪稱一流,地學者,是龔姓當地代表之一。
龔 灝: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
然詡開漢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龔 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
重節義,拒不仕王莽新政,龔勝歸鄉,二人並稱“楚兩龔”。
龔 寬: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
龔 勝:西漢末年時學崇高名節而見稱。
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後王莽篡權而歸隱鄉裏。
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上卿,而他“吾受漢厚恩,一身事二姓哉”感嘆聲中,絕食而死。
龔 德:梁國(今河南商丘縣南)人,是一位善於雅琴音樂家,漢宣帝時丞相魏相推薦,召見待詔。
龔 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先主定益州,郡事牙門,建興中越蕉太守,隨諸葛亮南征,夷所害。
龔玄之:武陵漢壽(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人,晉代一位學高士,安於陋巷,舉秀才闢公府,孝武徵散騎侍,郡縣備禮敦副,固辭疾篤,。
龔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嘉佑進士。
助王安石變法,。
著有《周易講義》。
龔鼎臣:鄆州須城(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景佑進士。
知渠州,倡文教,興郡學,上書建議裁汰冗員,節儉開度。
著有《東原錄》。
龔宗元:崑山(今屬江蘇)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天聖五年進士,授仁和縣主簿。
官至員外郎,德高望重,受人敬慕,程道、程之奇並稱“三老”。
龔夫:江蘇人,北宋末期名臣,舉進士,籤書河陽判官,紹聖初擢監察御史,通判相州,知洛州。
其弟龔大壯,他,夫官河陽,曾布見不可得;夫為御史。
龔頤:南宋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官任秘書丞、實錄院檢討官,預修孝宗、光宗實錄。
著《芥隱筆記》、《續釋談》。
龔明:南宋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孝行聞名於鄉,入受宣教郎。
著有《中吳紀聞》。
龔謙:江蘇省郵人,明末清初時名臣,舉進士,授御史,巡鹽兩浙,執法除奸。
及清軍湖藩,大體,都御史牒行各省,令清軍 式,名重。
龔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禎時進士,於滿清朝廷上官禮部尚書,雖然人放,時譏,然而,他洽聞博學,詩古文並工,吳偉業、錢謙益並稱“江左三大家”。
龔柏軍:211工程中南大學煤炭開採專業碩士。
騰訊公司首席工程師,現任鍵橋通訊技術總監。
龔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畫家。
擅繪人物,尤精鍾馗像,工畫馬兼山水,能詩文。
龔平: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畫家。
擅畫人物,喜作墨鬼,鍾馗像,有“掃蕩”意。
龔弘:江蘇人,明成化進士,正德中累官湖廣布政使,中縱僕殃民,弘盡收擊。
黃河溢,弘由應天府尹擢右副都御史,總督河道。
武宗南巡,稱為幹事老臣,遷工部尚書,並領河事,河道設專官弘始。
龔炯:明代福建晉江人。
他刻志學,工詩文,洪武中膺薦,歸。
龔萬祿:貴州人,戰功及死節顯名,他有膽志,臂力過人,劉鋌徵楊應龍,遷守備,成建武,奢崇明反,眾推為遊擊將軍,主兵事,後殺賊無數,嗣兵敗,城陷死。
1、出自黃帝臣共工氏後裔。
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臣共工氏(炎帝後代)黃帝時水官,治水,奉為社神。
其後有一支開始單字「」整個家族姓氏。
其後裔再加龍字改成「龔」氏,演變成龔姓。
延伸閱讀…
2、出共國後。
據《通志·氏族》所載,共國(今河南省共城,一説今甘肅省涇川縣北),作恭,為商代諸侯國。
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討伐,周文王姬昌滅。
共國滅亡後,其子孫以國氏。
共氏。
後演變龔姓。
3、出自姬姓,共伯和後。
西周後期,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封於(今河南省輝縣),為伯爵,稱為共伯和。
當時,周厲王「國人暴動」中趕出國,然後諸侯推舉他代行天子權利,史稱「共和行政」,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開始。
共國春秋時滅後,其子孫以國名姓氏,稱共氏。
後演變龔姓,是河南龔姓。
4、出自姬姓,晉獻公後裔,諡號氏。
據《尚友錄》所載,春秋時,晉獻公(晉國姬姓諸侯國)兒子奚齊即位後,其兄申生(人誣陷後,自殺表示對父王忠心前太子)加諡號「恭君」。
古代「恭」即「」,申生後代以諡號姓氏,稱共氏。
後演變龔姓,是山西龔姓。
5、仍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鄭武公兒子叔段後代。
據《元和姓纂》、《史記·鄭世家》資料所載,春秋時,鄭武公兒子鄭莊公繼承了帝位,後來鄭武公兒子叔段企圖奪取政權,鄭莊公打敗後,逃到,當時鄭國境外,稱為共叔段,其後代,或「段」氏,或「共叔」氏,有「」氏,稱共氏。
後演變龔姓,是河南龔姓。
6、出自避皇帝名諱演變而來。
五代十國時,後晉皇帝叫石敬瑭,因為避名諱,「敬」氏改為同義「恭」氏,後演變龔姓,是河南龔姓。
7、出自姬姓,翁氏分。
據《六桂堂業刊》所載,周昭王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後邑氏,稱「翁」氏。
宋初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龔,其子孫姓龔,此支為其一。
洪氏後來避仇,改了自己姓氏,洪字上去掉三點水,上面加了一個龍字,成了龔氏。
是福建龔姓。
得姓始祖:共工。
相傳上古時期,黃帝大臣共工(炎帝後裔)專門管理水土,治水,封為「水神」。
後 兜、三苗、鯀結為「四凶」,流放到幽州(今河北、遼寧一帶)。
開始單字「」作為家人姓氏,子句龍繼承父職,若干年後,共姓避仇,有「」字上加一個「龍」字,成了龔姓,説,龔姓是祖先官職和名字中一字改造而來。
龔姓共工治水而引以榮,尊其得姓始祖。
龔姓發源地多,有河北、遼寧間地和山西、河南、福建,總來説,龔姓早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
漢時,華東龔姓嶄露頭角,江蘇徐州人龔勝江蘇邳州人龔舍均名節聞名,有「楚兩龔」稱號。
另山東、河南龔姓這一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龔姓進一步繁衍於江西、四川、湖南省。
據載,湖南人龔玄之及其侄龔黎民,孫龔祈,晉南朝宋,世居漢壽(今湖北常德東北),是當地家庭,故有武陵郡。
此郡不僅是龔姓歷史上郡望,而且是後世南方龔姓播遷主源。
唐宋時期,龔姓繁衍勢頭南方於北方,江蘇、福建、浙江、廣東遍佈龔姓跡。
其中,福建、廣東龔姓尊南宋淳熙年間參知政事(副宰相)龔茂良(今福建莆田人)其始祖。
據《福建通志》所載,龔茂良後裔龔英居荊山,後有遷安海者;龔沼居晉江沙堤,後有遷安溪者;龔徙居福州城內梅枝裏。
可見,莆田龔姓枝脈延伸,家族生長。
另有福建翁姓分支而出的龔姓,當地形成望族(「六桂」堂號),福建龔姓發展注入源泉。
明代龔姓有移居上海、廣西地者。
山西槐樹龔姓遷於人口蕭條地,分佈於北京、天津、陝西、河北、河南地。
清代乾隆年間開始,有沿海龔姓移居台灣,進而定居鄰近國度者。
今日龔姓四川、湖北、江西、山東、江蘇、浙江、湖南省多此姓,上述七省龔姓佔全國漢族龔姓人口百分之六十七。
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九位大姓,人口多,佔全國漢族人口百分之零點一七。
龔 :是見於史籍記載第一位龔姓名人。
西漢時任渤海太守,敢於諫諍。
渤海臨郡饑荒時,開倉借糧。
後世他和黃霸作為「循吏」代表,稱為「龔黃」。
龔 灝:字伯言,東漢徐州鄄城人,少機警通達,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
然詡開漢張子房,興齊之管仲,時人許,惟廬陵袁淮,會稽橋玄異焉。
龔 舍:武原(今江蘇省邳縣)人,西漢任諫議大夫。
重節義,拒不仕王莽新政,龔勝歸鄉,二人並稱「楚兩龔」。
龔 寬:洛陽(今屬河南省)人,西漢畫家,善畫人物,尤工牛馬飛鳥。
龔 原:處州遂昌(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嘉進士。
助王安石變法,。
著有《周易講義》。
龔 勝:西漢末年時學崇高名節而見稱。
漢哀帝時,曾三舉孝廉,後王莽篡權而歸隱鄉裏。
王莽數次遣使找他,要拜他上卿,而他吾受漢厚恩,一身事二姓哉感嘆聲中,絕食而死。
龔 賢:清代畫家。
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
其畫蒼潤,行草奔放。
為「金陵八家」之一。
龔 開:淮陰(今屬江蘇)人,宋末元初畫家。
擅繪人物,尤精鍾馗像,工畫馬兼山水,能詩文。
龔 平:淮陰人,宋末元初畫家。
擅畫人物,喜作墨鬼,鍾馗像,有「掃蕩」意。
龔 賢:江蘇省崑山人,清代畫家。
工山水,兼工詩文、書法。
其畫,行草奔放,為「金陵八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