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干地支 時辰】揭密12天干地支時辰與時間的奧妙

十二地支與五行:古老的紀年法與象徵

引言

十二地支與十干構成「干支」,是古代中國用於紀年、紀月、紀時的方法。十干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呼,十二地支則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者相互配對,組成六十組「干支」,用來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和時辰。

時辰與十二地支的對應

12天干地支 時辰 Play

一天二十四小時被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都對應相應的地支:

時段 地支 北京時間
23:00-01:00 子(夜半)
01:00-03:00 醜(雞鳴)
03:00-05:00 寅(平旦)
05:00-07:00 卯(日出)
07:00-09:00 辰(食時)
09:00-11:00 巳(隅中)
11:00-13:00 午(日中)
13:00-15:00 未(日昳)
15:00-17:00 申(哺時)
17:00-19:00 酉(日入)
19:00-21:00 戌(黃昏)
21:00-23:00 亥(人定)

月份與十二地支的對應

12天干地支 時辰

古代中國使用十二地支紀年,月份由二十四節氣劃分:

月份 地支 陽曆月份
正月 農曆1-2月
二月 農曆2-3月
三月 農曆3-4月
四月 農曆4-5月
五月 農曆5-6月
六月 農曆6-7月
七月 農曆7-8月
八月 農曆8-9月
九月 農曆9-10月
十月 農曆10-11月
十一月 農曆11-12月
十二月 農曆12-1月

地支與五行

十二地支與五行相互關聯,每兩個地支為一組,構成一個五行屬性:

地支組合 五行屬性
寅、卯
巳、午
申、酉
亥、子
醜、辰、未、戌

干支與十二生肖

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也有對應關係:

地支 生肖

應用

十二地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用於紀時、紀年,還被用於預測吉凶、擇吉日和起名等方面,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利用。

12 天干地支與時辰

12 天干地支與時辰是中國傳統曆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掌握其間的關係與應用,有助於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兩組各有 12 個名稱的符號,用於標記時辰、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天干依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依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組合形成 60 對「干支」,稱為「六十甲子」。

時辰

時辰是指一晝夜中的 12 個時段,各代表兩小時。時辰依序為:子時(23:00-01:00)、醜時(01:00-03:00)、寅時(03:00-05:00)、卯時(05:00-07:00)、辰時(07:00-09:00)、巳時(09:00-11:00)、午時(11:00-13:00)、未時(13:00-15:00)、申時(15:00-17:00)、酉時(17:00-19:00)、戌時(19:00-21:00)、亥時(21:00-23:00)。

天干地支與時辰的關係

天干地支與時辰之間存在固定的對應關係,見下表:

時辰 天干地支
子時 壬子
醜時 癸丑
寅時 甲寅
卯時 乙卯
辰時 丙辰
巳時 丁巳
午時 戊午
未時 己未
申時 庚申
酉時 辛酉
戌時 壬戌
亥時 癸亥

例如:早上 9 點至 11 點為「巳時」,對應的天干地支為「丁巳」。

應用

12 天干地支與時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應用廣泛,包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