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工作使人,年人選擇來一場“佛系”出遊。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 310%;2 月以來預訂門票人羣中,90 後、00 後佔接近 50% [1]。
只要你想,天天可以是星期“寺”。
漫步紅牆黃瓦之下,早起 n 時只為請到第一柱頭香,攢“功德”不用依靠電子木魚和電子佛珠。
靈隱寺、雞鳴寺、雍和宮、香積寺和法喜寺,是萬千古剎前五把頂流交椅。
今年寺廟走下“神壇”一年。
從 1 月 1 日 3 月 16 日,“寺廟”搜索指數和綜合指數增長迅速,同比增長了 586.81% 和 351.06% [2]。
,熱衷“上山”只是數者,要麼組團清修,找個寺廟住幾天;要麼乾脆逃離內卷,爭着法師們做同事。
現在,大家找到了世俗和禪意之間方法——入寺拜拜 [3][4]。
而這些搜索人羣之中,18-30 歲年人佔不到三分之一,增長到了 44.9%,半壁江山。
攜程數據顯示,2 月 18 日–2 月 19 日週末時段,寺廟相關景區門票日均訂單量上週增長 150%,而主題樂園相關景區門票增幅 75% [1]。
我們選取了來自 19 個一線和一線城市人氣 238 個寺廟,其社交平台上搜索指數得出一份寺廟熱度榜單 [5]。
熱衷求神拜佛,不過是緩解當下生活。
前線香客發回來情報,上週杭州靈隱寺人山人海,人多到早上 7 點開始排隊 [6]。
雍和宮遑多讓,餘票數量來推算,最近一週每天客流量 4-4.5 萬人 [7][8]。
上個月,西安晉打卡地廣仁寺門口,一羣年人排起了近一公里長隊 [9]。
寺廟遊大火,人多到菩薩們一天 24 時無休加班。
不過,實體寺廟滿足不了信徒們需要。
每逢保研季、考研季和考公季,社交媒體會大量靈隱寺牌匾刷屏,無數信男善女留下電子禱告。
一條短短 12 秒視頻,多達 5000 願 [10]。
即使佛祖們嚴格執行 007 工作制度,處理完鋪天蓋地賽博祈福。
不屑燒香拜佛,搖身一變,成為當代年人流行解壓大法。
延伸閱讀…
年人,都向佛祖求什麼擠爆寺廟年人們,在求什麼?雖然我們無得知每個人佛祖訴説心願,但是關於“求什麼”,通過熱銷雍和宮手串能夠一窺。
我們統計了 468 條消費數據,其中 47% 購買是“多金如意”款——當代年人關心,不是真命天子/女看到,而是能否財神爺關注到。
有 30.3% 消費者,購買了象徵十全十美五行多寶和金剛杵手串,錢財要,姻緣少不了。
只有 2.1% 人希望來一場邂逅。
這個世上,求前程問姻緣人是——比起人生,我關心人生後一半;比起有伴,我關心有成。
即使去過寺廟後和對象分了手,年人們認為這是一種詛咒,而是上天提醒你“此非良人”。
大家堅信:財神殿跪不起,對姻緣樹愛答不理,是當代年人搞錢搞事業寫照。
有小機靈鬼想出利用 bug 一飛沖天法子:“能不能請月我和財神爺鎖死?”説,即使大家身處煙霧繚繞聖地,心裏唸是塵俗世。
熱衷求神拜佛,不過是緩解當下生活。
延伸閱讀…
定性環境下,“全家”,是所有人心願。
每一個求“上岸”背後,有一個考試焦頭爛額、年人。
據《每日人物》報道,這兩年,託人代請法物客户顯而易見地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變成了年人們 [11]。
諧音“offer”而走卧佛寺裏,綁滿了紅色祈福條,不是學業事業 [11]。
還有人和佛祖結成“朋友”關係,每一樁他人言説心事告知佛祖,情緒尋找一個出口,給自己尋找一條出路 [11]。
旅遊去寺廟,考試找工作去寺廟,求子求姻緣去寺廟……一句話來總結:萬物可寺廟。
誰想到,繼“楊超越錦鯉”後,玄學力量壓倒了非主流亞文化,成為年人辦事前“儀式感”。
買不是配飾,是運為了實現這些願望,求神拜佛這個儀式上,年人拿出了 100% 。
早起排隊和跪拜不過是基本操作,請一件開過光法物回家,才能算此行。
人們法物熱情價位和購買慾上可見一斑。
幾百人法物流通處排起了長龍,只為了迎回一枚護身符或一條手串:想知道3月份哪天適合上香需要查詢曆,宜忌標註可知,2023年3月上黃道吉日有10天,是:3月1日、3月8日、3月10日、3月14日、3月15日、3月17日、3月20日、3月24日、3月27日、3月30日,大家可以中挑選日子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