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1970年臘月二十四相對應的陽曆是幾月幾號 |1970 |農曆1970年7月初4是什麼星座 |【1970.農曆7.4】

陽曆7月4日是巨蟹座
曆7月4日要看是哪年,然後進行曆陽曆轉換。

比如2019年曆7.4是陽曆8.4,獅子座
陽曆是8月5日獅子座,陳昌武,農曆1970年1月出生,四川資陽市人,企業經營師,行銷專家,上海思訓教育集團及本義投資董事,千家萬富生態農牧科技CEO,國際華人企業家協會秘書長。

陳昌武幼時受儒家思想薰陶而博大精深中國文化,思想活躍創意,後紮根團隊建設和文化傳播事業,10年行銷人和8年策劃人經歷,積澱了寶理論知識和豐踐驗。

十年研究“中國式權謀”與“大腦語言方程式”企業經營管理中套用和創新,融匯中國權謀術儒釋道智慧結晶,總結出成就中國民營企業系統經營密碼。

陳昌武服務過海內外眾多華人企業公司,多年實戰中創立了自己謀略思想和倫理哲學,同時積累了、實效人文價值觀系統。

他是一位愛無疆愛心使者,他認為每一個人注重自身成長和企業發展同時,完全可以我們掌握專業技能幫助地區老師和孩子,他們送去渴望知識和資訊。

他覺得山區人們需要是接受思想和心靈輔導,樹人生觀和價值觀。

而作為社會公益事業參與者,陳昌武先生自己付出同時收穫,滋養自己心靈和修為!他致力於幫助有慾望而有方法人獲得事業。

他是21世紀中國企業方法論領軍人物,擅長NLP大腦語言方程式、權謀念力學企業經營中實施。

他字典裏:“源於專注,堅持,源於一個信念,源於方法”。

他於初創型企業生存現狀:“激勵當成一種手段來維繫企業生存於,只有一個領導人情感體驗和內心世界幻化出來情感哲學高度精神產品,它會發出光芒,這個產品企業權謀而非激勵手段。

所以要堅信人精神世界裡因為有獨具個性和魅力謀略坐標而!權謀術和大腦語言方程式是一個值得所有人仰望殿堂,每一次仰望,你會體會到內心深處渴望因為懂得,所以謀略背後那份情懷。

”◆ 酷愛和學習中國歷史,愛政治;◆ 1992年下海經商,勵志成中國儒商代表;◆ 2000年5月服務東南亞華人企業超過20家,榮獲各項職業培訓師大獎;▪敵人變成戰友多半是生存,戰友變成敵人多半是金錢。

▪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世界,不是有權人世界,它是有心人世界。

▪婚姻殺手有時不是外遇,而是時間。

▪你沒有什麼可以失去時候,你開始得到時候。

▪現代婚姻是情感產物,競爭結晶。

▪一個人前提,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

▪一個女人喜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謊言;一個女人厭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真理。

▪經營自己,能使你人生增值;經營你處,能使你人生貶值。

▪如果是顆小草,即使企業裏,你不成大樹。

果真如此,不如歷經風雨,自己培養成名貴花卉。

▪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建立個人品牌,你名字變成錢。

▪有所得是低級,有所求是高級。

▪沒有不合格學生,只有不合格家長。

▪人有兩隻眼睛,是平行,所以應當看人;人兩隻耳朵是分兩邊,所以不可聽一面詞;人雖只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要別人想。

▪並意味著要指責別人缺點,但意味著不恭維別人缺點。

▪錢可以幫人解決問題,幫富人製造問題。

▪是一種觀念,是一種義務,是一種權利。

▪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流逝,變枯黃,但他葉脈是那麼可見。

▪是英雄表現出來,是人才體現出來,是蠢才顯現出來。

▪領導力,只有在逆境時候才能體現出來。

▪知識是可以灌輸,但是智慧是啟迪與喚醒。

▪這個世界不是因為你能做什麼,而是你需要做什麼。

▪什麼事想自己乾,這個世界上儘是你乾完事。

▪賺錢只是一種結果,它會成為一個目的。

▪挑戰和突破於用人,而用人突破於信任人。

▪創新,不是打敗手而是要競爭明天!▪不要讓你同事你,而讓我們同事我們目標,共同努力,一個目標下面,比團結在一個企業家底下多。

◆2018年前幫助50家企業打造出權謀行銷系統,九鼎中國商界;◆生命和靈魂通過成人職業教育、幫助5億人學習改變命運,讓世界充滿愛;國際華人企業家協會,“責任文明力量”為宗旨,促進“國際華企商業文明”,總部位於世界譽為東方珠香港,是經香港特區政府批准成立非盈利性質社會團體,藉香港這個國際經濟、金融及商貿中心地域優勢,迎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各地華人企業家、專家、學者,發成立了國際華人企業家協會,並通過了香港政府註冊處批准登記。

國際華人企業家協會主要通過企業家之間交流、會議、宣傳、表彰、研討、合作及資源整合形式,為世界範圍內華人企業家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強強合作基礎上,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社會形象及社會地位,適應日趨國際市場競爭環境,使我國企業能夠地瞭解世界、走向世界,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復興。

明鄭時期重視中華文化推廣,鼓勵漢人移民台灣、事屯墾經貿,但統治引起反感[80]。

目前位居東亞島弧台灣本島主要領土,東臨太平洋、西隔台灣海峽、南界巴士海峽、北瀕東海,其地形、景觀多樣。

國土三分之二面積山地和丘陵地形,大部分人口則居住於台灣西部平地。

截至2023年12月17日,全國人口2,300萬人,人口密度全世界人口於1,000萬人以上國家中位列第二。

為台北市,人口城市新北市。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人於1912年1月1日南京宣告建立中華民國,數月後清朝宣統帝下詔退位,中華民國清朝手中正式繼承中國政權。

北洋政府時期,政治上陷入南北分裂、軍閥混戰,社會上持續走向氛圍。

1928年,中國國民黨領導國民政府統一中國,施訓政,但此前有合作關係中國產黨國民黨決裂,建立割據政權。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場之一,期間國共合作。

1945年日本投降,中華民國接管台灣,此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

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正式施行,國民政府改組中華民國政府,同時宣告動員戡亂。

1949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勝出,並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領導下中華民國政府敗退遷台灣,宣告台灣戒嚴同時持續主張擁有包括中國大陸內中國主權。

直到1987年,中華民國政府解除台灣戒嚴狀態,於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首次增修憲法,實務上承認治權及於台灣地區,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法律框架下中國大陸,後1990年代完成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民主化措施。

2000年,民主黨第二次總統直選中勝出,達成首次政黨輪替及政權和平轉移。

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經歷數次憲法增修後成為半總統制國家,總統國家元首、行政院院長政府首腦;中央政府五權憲法精神分為行政院(內閣)、立法院(國會)、司法院、考試院及監察院,地方上行政區劃分為2個省、6個直轄市、13個縣及3個市。

中華民國提倡民主、、人權、法治基本價值,並持續推動全民保險、社會救助方案、多元語言文化發展政策;其社會屬於多元移民社會,台灣原住民族、漢族及住民羣體組成,兼容南島、中華、日本及西方文化,同時視覺藝術、文學出版、表演藝術、電影及戲劇領域有所發展。

中華民國是聯合國會員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並參與創立聯合國,但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中國」席次後失去國際普遍承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期主張擁有台灣主權,認為是中華民國面臨軍事威脅,但是後者經濟貿易夥伴。

目前中華民國擁有13個邦交國,並美國、日本非邦交國發展非官方夥伴關係,同時是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多邊機制成員。

中華民國行市場經濟,製造業、服務業及貿易業為主,全球經濟中佔有地位,國際社會有貿依存度,是半導體、資通訊技術產業領導者。

「中華民國」一稱是孫中山於1905年日本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上提出[20]。

1912年1月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宣佈建立民主共和制國家,使用「中華民國」作為國號[21]。

延續中國改朝換代慣例,民國紀年以1912年元年[22][21]。

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主張擁有中國大陸和台灣主權,並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代表「中國」;但1990年代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中國大陸,而中華民國統治範圍是台灣地區[23]。

目前中華民國多通稱「台灣」,國際組織使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税領域」、「中華台北」名稱[24][25]。

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以五色旗國旗,《卿雲歌》國歌[26][27]。

五色旗紅色、黃色、藍色、白色、黑色橫條代表五族共和[27]。

現行中華民國國旗是孫中山青天白日旗(陸皓東設計)藍本,加上紅色底色,形成「青天、白日、地紅」國旗[2][28][27]。

青色代表光明、民族和;白色代表坦白無私、民權和;紅色代表不畏犧牲、民生和博愛[2][28][29]。

白日12道光芒代表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2],並象徵國家命脈鼓舞國人時俱進[28][29]。

中華民國國徽青天白日基礎,國家代表色藍色、白色紅色[29]。

現行中華民國國歌歌詞出自孫中山於1924年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發表《黃埔軍校訓詞》,程懋筠譜寫音樂[2][3][30]。

最初作為中國國民黨黨歌,國歌制定前代替國歌[2][3][31]。

直到1937年,中國國民黨正式其黨歌定國歌[2][3][31]。

升降中華民國國旗則演奏《中華民國國旗歌》,該國旗歌作為國際場合國歌替代方案[1]。

中華民國國花梅花,1964年正式核定[2][31]。

梅花凌冬表現,三蕾五瓣代表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2][32][31]。

中華民國國家象徵有「中華民國璽」與「榮典璽」兩枚中華民國國璽[33]。

1912年,中華民國中國大陸宣告成立,並經歷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時期[26][34]。

這期間,台灣、澎湖羣島接受日本殖民統治(1895年1945年),中國大陸分歧發展[35]。

之前,台灣後歷經荷西統治時期(1624年1662年)、明鄭時期(1661年1683年)和清治時期(1683年1895年)[36]。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概括接受日本時期政經體制,並中國大陸體制接軌[37]。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26][38]。

而1970年代後,隨著中華民國國際上不能繼續代表「中國」、及民主與多元化社會成形,地方意識、本土文化備受重視,原住民客家族羣積爭取族羣地位,出現國族觀念文化認同[39]。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外交及戰役失利,中國淪為次殖民地[26][40]。

隨著清朝改革運動和立憲運動失敗,孫中山人組成中國同盟會[41]。

1911年10月10日,革命軍武昌起義[22],各省宣告獨立[26][42]。

同年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南京府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選舉孫中山臨時大總統[26][22][43]。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職,中華民國正式成立[26][22][44]。

孫中山組織臨時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6][22][45]。

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達成協議,逼迫宣統帝溥儀退位;孫中山主動辭職,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22],臨時政府遷京兆地方[26][46]。

其後內閣北洋軍閥掌控,史稱「北洋政府」[26][47]。

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遭到暗殺後,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48]。

選大總統袁世凱後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接受日本《二十一條》,其後因為籌備中華帝國引發護國戰爭[49]。

袁世凱逝世後,北洋政府因為德宣戰案爆發府院爭,並經歷張勳復闢、曹錕賄選事件[26][22][50]。

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孫中山廣州市組織護法軍政府,形成南北分裂[26][22][51]。

隨著中國知識分子發起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爆發,促進文化改革與思想發展[52]。

其後中國革命黨改組成中國國民黨,而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48]。

於北洋軍閥地方軍閥持續爭權、各地陷入混戰[26],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展開合作,成立陸軍軍官學校[53]。

1925年,國民政府廣州市成立[26][54]。

1926年起,蔣中正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發動國民革命軍北伐[26][55][56]。

1927年南京市[26],並展開清黨[57]。

1928年,東北易幟,中國分裂政局宣告統一[26][58]。

其後,中國國民黨首國民政府實施以黨治國訓政,國家建設得到發展[26][59]。

同時期內部有地方軍閥中國共產黨勢力割據,外部日本帝國威脅[26][60]。

1927年起,中國共產黨多地建立革命地[61]。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成立傀儡政權滿洲國[26][62]。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軍戰爭初期攻下南京市,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市,雙方陷入僵持;其後中華民國美國、英國、蘇聯結為同盟國,1945年獲得勝利[26][55][63]。

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南京市[26],中國共產黨進駐日本控制區,雙方展開政治協商會議[64]。

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26][65][66]。

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65][67],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26][68]。

1948年,國民大會選舉蔣中正行憲後首任總統[55],同年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26][65][67][69]。

這期間,中華民國國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爆發全面內戰[26][55][70]。

10,000年前,台灣原住民族祖先前來台灣,成為台灣居民[72][73]。

12世紀後,中國和日本商人、漁民和海盜在台灣活動,事非法貿易[74]。

1624年,明朝軍隊驅逐,荷蘭人自澎湖轉往安平建立點[72][75]。

1626年,荷蘭敵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時期日本人離開台灣[76]。

1642年,西班牙人遭到荷蘭人趕走,退出台灣[77]。

荷蘭人原住民族服下建立統治制度,開始進行傳教貿易,並招募中國沿海省份漢人移墾[72][78]。

1662年,南明中國東南地區抗清未果,鄭成功率領軍隊擊敗在台灣荷蘭人[79]。

到了戰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中國」席次,中華民國失去國際地位[261]。

1683年,清朝政府台灣,劃為福建省治理,並頒布渡台禁令限制移民[81]。

不過數十萬名福建省及廣東省漢人移民台灣[82],形成漢人社會[72];當時主要經濟活動為種植水稻與甘蔗、中國大陸貿易,並發生民變與械鬥[83]。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台灣開放港口通商,歐洲列強出口樟腦茶葉,但導致日本、美國有所企圖[84]。

中法戰爭過後,清朝政府重視台灣[85]。

1885年,台灣升格為福建台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鐵道、道路新政,加速台灣現代化[86]。

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後,清朝《馬關條約》台灣、澎湖羣島主權割讓日本[87]。

作為第一個殖民地,日本政府鎮壓台灣民主國抗日運動,並計劃提高台灣農作物產量、樟腦產品國有化,大量出口糖米到日本[88]。

同時積極建設基礎設施、銀行體系,加速台灣現代經濟成長,成為東亞於日本外進地方[89]。

1920年代,在台灣軍事統治一度轉為文人政治,並試圖同化台灣居民[90]。

台灣知識分子發起地方自治運動,並發生霧社事件[91]。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國主義下台灣成為侵略東南亞軍事基地,並因而發展重工業[92]。

同時推動皇民化運動,許多台灣人加入日本軍,但各地遭到美國轟炸[93]。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94]。

1947年,因為台灣省行政官公署施政錯誤因素,台灣爆發大規模抗爭,爾後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造成台灣省籍矛盾擴大[95]。

但隨著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通貨膨脹持續失控,中華民國政府喪失中國大陸控制權[26][96]。

1949年初,下野蔣中正軍隊調往台灣,而台灣地區宣告戒[97]。

同年10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26][98]。

同年12月,中國國民黨掌控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北市[26][55],另有200萬人遷台灣[99]。

韓戰後,中華民國獲得美國軍事支持及援助;日本同盟國及中華民國簽署《舊金山和》、《中日和》,正式放棄台灣主權[100]。

其後,中華民國政府持續主張代表「中國」並計劃反攻大陸,同時在台灣建立威權主義黨國體制,控制媒體出版、禁止成立政黨,造成白色恐怖;而其黨國資本主義經濟計畫促成台灣經濟發展,並創造「台灣奇蹟」[101][102]。

1971年,聯合國大會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中華民國失去國際社會承認[55][103]。

1975年,蔣中正逝世,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總統[101][104]。

1978年,蔣經國就任總統,並其任內培植台灣籍菁英[105],但爆發黨外運動人士美麗島事件[106]。

1980年代,民主黨成立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87年解除《台灣地區戒嚴令》,台灣民主化進程加速[105][107]。

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繼任總統,並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65][108],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灣地區現實[109]。

1991年2000年,多次憲法增修後[65][67],台灣權威主義轉向民主政體[108],並出現台灣主體意識討論[110]。

期間「萬年國會」全面改選,並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公民直接選舉[108][111]。

這時期海峽兩岸關係逐發展,但台灣經濟成長放緩[112]。

2000年及2004年,民主黨籍陳水扁當選總統[113],組成少數黨政府,結束中國國民黨50年一黨制統治[114]。

陳水扁其任內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並推動公民投票[113],但執政末期爆發多起貪污弊案[115]。

2008年及2012年,中國國民黨籍馬英九當選總統[116],其任內改善海峽兩岸關係,簽訂經濟協議[117]。

但2014年,隨著經濟停滯主權威脅,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118]。

2015年,馬英九和習近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116][119]。

2016年,民主黨籍蔡英文選首位女性總統[120],民主黨首次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121]。

2020年,蔡英文連任總統[120],民主黨持續持有立法院多數席次[122]。

中華民國轄有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羣島、金門羣島、馬祖列島、東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地,管轄土地面積36,197.067平方公里(世界排行第136名)[4][123]。

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面積35,886.8623平方公里[4],佔中華民國管轄土地面積99%以上[124]。

台灣是位於太平洋西岸東亞島弧間、亞洲大陸東南邊緣海島[125][126],四面環海[127];其北方和東北方瀕東海,東北方與日本琉球羣島接壤,東方墨西哥相隔太平洋,南方菲律賓相隔巴士海峽,西方中國東南地區相隔台灣海峽[4][128]。

經度東經120度東經121度,緯度北緯21度北緯26度之間[4][129]。

台灣呈現東西、南北紡錘形[126][125],南北長約394公里,東西144公里[130]。

台灣擁有多複雜地形及地理景觀[131],有70%面積山地[132],平均海拔1,150公尺;主要山脈南北走向[125],東向西是海岸山脈[133]、中央山脈[134]、雪山山脈[135]、玉山山脈[136]、及阿里山山脈[137][138][139]。

中央山脈於東側,延著南北軸線形成主幹,是東西部河川分水嶺[138][125][134][140]。

玉山山脈主峯玉山3,952公尺[125],東亞第一峯[138][136][141]。

北部有大屯山脈,構成台北盆地周圍[142]。

這些山脈多森林覆蓋,超過3,000公尺山峯多達268座[125][132][143]。

阿里山山脈以西丘陵、台地、平原及盆地[138],大部分平地、耕地和人口位西部和北部沿海[144]。

山麓丘陵周邊是海拔100公尺500公尺台地,包括西北部桃園台地羣(面積台地)、台中市后里台地與大肚台地、彰化縣八卦台地、屏東縣恆春台地,當中許多是於種植水稻梯田[145]。

海拔100公尺以下、地勢沖積平原佔台灣土地面積23%,橫跨雲林縣到高雄市嘉南平原佔14%,另有東北部蘭陽平原、南部屏東平原[146]。

中央山脈東部海岸山脈之間有花東縱谷平原,另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羣盆地[147]。

中華民國海岸線全長1,566.3公里[1]。

台灣東部海岸山脈沒入太平洋,西部海岸沒入台灣海峽(並有沼澤和沙洲地形),南部和離島海岸有珊瑚礁羣[125][148]。

許多主要港口設西部海岸線,有東北部蘇澳港和北部基隆港例外[149]。

島嶼部分,台灣擁有21個附屬島嶼,者有龜山島[150]、綠島[151]、蘭嶼[152]、琉球嶼[153];澎湖羣島位於台灣海峽,共計64個島嶼;金門羣島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東南海岸外,共計12個島嶼;馬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西北西方,共計36個島嶼;東沙羣島、中沙羣島和南沙羣島位於南海;釣魚台列嶼位於東海[4][154]。

台灣位居歐亞大陸太平洋海盆東亞島弧中央位置[125],是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板塊撞擊形成新生代褶皺山脈[4][155]。

東亞島弧位東亞東南亞沿海,北起阿拉斯加阿留申羣島,行經日本、菲律賓後,南印度尼西亞島嶼;台灣位於日本和菲律賓之間[125],但形成時間琉球羣島和菲律賓[156]。

中生代末期南澳運動中,台灣因為造山運動浮出水面成為一個小島,但深埋海底[138][157]。

直到200萬年前,台灣東南方板塊花東縱谷一帶撞上歐亞大陸板塊,壓力海底沈積物抬升到海面,形成北—東北到南—西南走向地勢[138][158]。

其後褶皺運動、斷層運動使台灣上升成為島嶼,且上升運動進行;環境風化、雨蝕、崩落作用造成多複雜地形樣貌[126][138][157]。

其西部台灣海峽深度300英尺,東部太平洋30英裏海牀則有13,000英尺[159]。

台灣農耕地7,900平方公里,但儘管土地因為火山作用導致土壤,土壤肥力差異:北部耕地土壤主要是酸性沖積土壤和赤鬆土壤,南部耕地土壤是中性鹼性沖積土壤[160]。

台灣大部分土壤缺乏磷和鉀,需要肥料才能有獲得好收成[11]。

而隨著社會經濟變遷發展,土壤及地下水生活環境污染日益增加[161]。

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相撞,台灣擁有火山、温泉及地震(每年160次地震)[162]。

1999年,台灣發生九二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163]。

主要火山分佈大屯火山羣、基隆火山羣,另有玄武岩凝固熔岩、小型泥火山、泥質温泉現象[164]。

台灣過去大量開採煤礦、黃金、硫磺、大理石、玉石、天然氣資源,但2000年後耗盡[165]。

島嶼因海底火山形成風貌,如澎湖羣島柱狀玄武岩[138]、綠島和龜山島海底温泉[151][166]。

龜山島是台灣歷史上有紀錄活火山,但幾個世紀並噴發[1]。

金門羣島和馬祖列島地質上屬於中國陸[159]。

台灣氣候帶,南部熱帶氣候、北部亞熱帶氣候、山區温帶氣候,北迴歸線貫穿嘉義縣、嘉義市及花蓮縣[168]。

台灣四季温度變化,每月平均温度攝氏15度30度之間[138];而東部黑潮暖流調節台灣温度,海洋氣流造就温潤天氣[125][169]。

夏季秋季漫長炎熱,氣温可達攝氏35度以上[138][170]。

冬季温暖,有寒流南下,可達攝氏10度以下,海拔山區見飄雪[138][170]。

台灣温室氣體排放佔全球0.56%[171]。

應《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和《巴黎協定》,中華民國温室氣體排放減量,並宣示將「2050年零轉型」納入目標[171][172][173]。

台灣全年降雨,年降雨量2,200毫米(東部和山區降雨量多),春雨、梅雨及颱風主要降雨型態[138][170]。

降雨分佈取決於季節性季風:夏季因為西南季風滯留鋒面而進入梅雨季[125],佔中南部年降雨量90%、北部年降雨量60%;冬季則吹拂東北季風,東部北部出現降雨,中南部則普遍乾燥[174]。

颱風夏末到秋初台灣[125],每年襲擊3次4次,有時引發洪水、土石流或山崩[175]。

另外因為氣象條件空氣污染,秋冬季節空氣品質[161]。

台灣附屬島嶼和澎湖羣島氣候台灣相似,金門羣島和馬祖列島氣候中國陸沿岸相似,南海諸島氣候東南亞島嶼相似[176]。

延伸閱讀…

1970 (庚戌—肖犬)年公曆與農曆日期對照表

農曆1970年臘月二十四相對應的陽曆是幾月幾號?這天

台灣地區共有119條河流,大多呈現東西向,並發源於中央山脈或丘陵[138][177]。

西部河流多於東部河流,流域多於2,000平方公里,但灌溉和排水渠道串聯許多河流[138][178]。

長度100公里河流共有8條,濁水溪是河流,高屏溪具有流域,而淡水河是唯一具有航運功能河流[178]。

因為降雨季節分配,河流流量變化:夏季遭遇暴雨漲、迅速流入大海,冬季枯水期則只剩乾溪[138][179]。

天然湖泊及人工湖泊共55個,天然湖泊是日月潭,而文水庫及翡翠水庫是兩個人工湖泊[180]。

目前主要河川、水庫有執行管制與整治措施[161][172][181]。

台灣具有熱帶温帶氣候帶多種地形樣貌,因而擁有多樣生物多樣性[125][183][184]。

其中台灣物種共有64,906種,包括動物41,017種、植物(英語:Flora of Taiwan)10,704種、病毒、細菌、古菌、原生生物及原藻6,502種、真菌類6,683種[183]。

過去台灣完全森林覆蓋,現在有60.7%上面積為森林[183],且其他植被覆蓋大部分土地[185]。

植被隨海拔高度、氣候土壤變化,分成熱帶森林(英語:South Taiwan monsoon rain forests)、亞熱帶森林(英語:Taiwan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s)、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葉林佔全部森林20%,而近75%森林屬於硬木[176]。

台灣持續推動海拔平原種植樹林,並過半地區(主要是山區和丘陵)禁止商業砍伐(英語:Deforestation in Taiwan)[186]。

目前已知台灣有119種哺乳動物、690種鳥類、118種爬行動物、43種兩棲動物、401種蝴蝶、2,992種魚類,並有788種蕨類、5,560種被子植物和111種裸子植物[187]。

其中30%為特有種特有亞種(包括45種哺乳動物、85種鳥類)[183],其他中國大陸物種類[188]。

哺乳動物是台灣黑熊,並有鹿和野豬出沒,各地候鳥羣則淤灘及樹林棲息[125][176]。

離島動植物種類,且缺乏樹木[11]。

作為世界保育重地之一[126],中華民國持續推動資源環境生態維護,並促進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及濕地保育[189]、教育推廣工作,並公告台灣黑熊保育物種[183][190]。

維護景觀保育動植物生態,台灣地區設置國家公園[126][191]、國家公園、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棲息環境、保護區,各類型生態保護區98處,佔土地面積19.18%[183][192]。

其中9座國家公園包含許多地形景觀[125],是墾丁國家公園(第一座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第一座保育海洋環境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191],另有首座國家公園壽山國家公園,累計面積750,479.43公頃[193][194]。

中華民國是半總統制國家,主權屬於國民全體[26][65][195]。

《中華民國憲法》行政機關、機關、司法機關三權,增加考試及監察兩權[67][196]。

總統國家元首,下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197][198][199]。

總統外代表國家,依法公佈法律、發布命令、任命官員;其設置總統府,並遴選資政、國策顧問及戰略顧問[197][198][200]。

總統、副總統中華民國地區公民直接選舉,任期4年[197][198][201][202]。

行政院國家行政機關[198],下設30個中央行政機關[197][203]。

行政院院長總統任命,由其提請總統任命副院長、部會首長、政務委員,組成行政院會議[197][198][204]。

立法院國家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權,設有多個委員會[197][198][205]。

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院長及各部會首長、議決或覆議政策法案,由113名委員組成[201],互選產生立法院院長、副院長[197][198][206]。

委員採單一選區兩票制,任期4年[197][198][201]:區域委員73人,單一選舉區(人口比例劃分)選出,每個縣市1人;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選舉區委員各3人,另分選舉區;全國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委員選舉區委員34人,政黨名單投票,藉由政黨選舉票得票率選出[197][198][201][207]。

另外,人民可以藉由公民投票決定法律或政策[201][208]。

司法院國家司法機關,掌理解釋、民事、刑事與行政訴訟審判及公務員懲戒;其司法院大法官組成,設置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各1人[197][198][209]。

考試院為國家高考試機關,設有考選部、銓敍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其考試委員組成,設置考試院院、副院長各1人[197][198][210]。

監察院國家監察機關,設有審計部國家人權委員會;其監察委員組成,設置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各1人[197][198][211]。

司法院正副院長、司法院大法官、考試院正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正副院長、監察委員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後任命[197][198][212]。

中華民國規定公費補助選舉、投(開)票所監察員制度[201],並推動提高透明度、防範貪汙、電子政政策[213]。

公職人員選舉直接選舉,年20歲選民户籍取得投票權,並有登記參選權利女性保障名額[201][214]。

隨著民主選舉成為政治活動,傳播媒體、輿論調查、民間團體和抗議活動[215]。

各級政府主要歲入為税課收入、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規費、罰款及賠償收入,主要支出社會福利、教育科學文化、經濟發展、政務及國防[216][217]。

2022年度各級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63,994億元,佔前3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數37.70%[216]。

目前人民團體分成職業團體、社會團體政治團體(政黨),其中民主黨和中國國民黨是兩大政黨,主要政治議題有台灣問題、海峽兩岸關係、經濟發展[218]。

民主黨描述主張獨立左派政黨,而中國國民黨是獨立中間偏右政黨[219]。

於總統政府運作中具有影響力,「執政黨」指取得該職位政黨,目前台灣3次政黨輪替[220]。

於選民傾向保守與地方派系影響,中國國民黨比起民主黨更具選舉優勢[221]。

2020年委員選舉,民主黨、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台灣取得席次[201][222]。

《中華民國憲法》規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權限劃分採均權主義制度[65],實施地方自治[223]。

其地方自治制度具有部分聯邦制特徵,地方政府部分領域擁有管轄權[224]。

《地方制度法》規定,地方劃分省、直轄市。

省劃分為縣、市;縣劃分為鄉、鎮、縣轄市。

直轄市及市均劃分為區。

省政府改為行政院派出機關後,省屬於地方自治團體。

目前,中華民國第一層級地方自治團體直轄市及縣(市),共有6個直轄市、13個縣和3個市[198][225][226],146個鄉、38個鎮、14個縣轄市及170個區[198][227]。

中央政府人口和經濟指標,地方政府分配財政預算,並推動區域聯合治理[228]。

直轄市行政院直接管轄,擁有多行政資源,區域發展扮演會角色[229]。

直轄市及縣(市)設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鄉(鎮、縣轄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立鄉(鎮、縣轄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公所,地方行政首長負責處理機關政務、辦理自治事項[198][225][230]。

直轄市及縣(市)組成直轄市及縣(市)議會,鄉(鎮、縣轄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立鄉(鎮、縣轄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代表會,地方民意代表行使權和質詢權[225][198][231]。

地方行政首長和地方民意代表市民普遍選舉產生,任期4年[225][198][201][232]。

直轄市、縣和市選舉往往視為民主選舉,且地方政府之間彼此競合[233]。

目前中華民國台北市[6]。

早在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基於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理論基礎,納入孫中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並規定周延自由民權保障[67][236]。

不過1948年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與《台灣省戒嚴令》凍結部分《中華民國憲法》條文[67],並形成「萬年國會」[237]。

直至1991年,隨著動員戡亂時期終止[65],《中華民國憲法》發揮其民主和法治目的[238]。

1991年2005年,應政治現實及國家發展,《中華民國憲法》前後7次憲法修正,增修條文體制改變政府結構[65][67][239]。

目前憲法修正需要四分之三委員決議提出,公民投票複決過半數支持[65][240]。

司法院設有憲法法庭、普通法院(地方法院(英語:District court (Taiwan))、高等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高等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懲戒法院、專業法院(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少年及家事法院)[197][198][241]。

憲法法庭由15名司法院大法官組成,審理《憲法訴訟法》所定案件[197][198][242]。

各級法院掌理民事、刑事、行政及智慧財產訴訟審判,懲戒法院掌理公務員、法官及檢察官懲戒[197][243]。

法官終身職,遴選或考試選拔、並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受訓產生;法官依法獨立審判,不稱職者可以免職[198][244]。

目前法律體系採歐陸法系(英語:History of law in Taiwan),繼受歐陸法系國家制定《六法全書》[245]。

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事實審,最高法院為法律審[246]。

刑事訴訟系統過去法官兼掌「糾問主義」,改為檢察官、被告及法院組成「彈劾主義」,並採國家追訴私人追訴雙軌制[247]。

不過司法體系運作遭批評,2023年新增國民法官制度[235][248]。

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為事實審,高等行政法院事實審與法律審,行政法院是法律審[249]。

內政部警政署負責犯罪遏阻(英語:Crime in Taiwan)、秩序維護、保安警備警政工作,使台灣成為全球安全地方之一(英語:Law enforcement in Taiwan)[250]。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平時是海域執法機構,戰時具有國防任務[251]。

目前中華民國有13個邦交國,並數十個非邦交國城市設有駐外機構,多方面建立關係[253][254]。

中華民國政府配合邦交國執行互助互惠合作計劃[255],並理念相近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維護區域安全及和平發展[253][256]。

同時外交政策秉持「外交」原則拓展國際空間,亞太區域扮演角色,協調相關部門參與國際組織[253][257]。

中華民國政府協助國內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活動、推動人道援助和衞生合作[255],並回應氣候變遷、主義、跨國犯罪、人口販運問題[253][258]。

目前有170個國家和地區給予中華民國護照持有者免簽證、落地簽證或電子簽證[259]。

戰前期,中華民國聯合國代表「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暨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26][260]。

到了戰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中國」席次,中華民國失去國際地位[261]。

延伸閱讀…

農曆1970年7月初4是什麼星座?

農曆生日1970年3月12日是什麼星座

目前中華民國是45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多邊機制(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世界貿易組織、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國際農牧業組織、國際開發銀行)成員國、及27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多邊機制觀察員,並積極推動參與聯合國體系、世界衞生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警政國際組織機制[253][262]。

同時中華民國推動亞太地區貿易和經濟整合[253],多個國家國簽署貿易協定[263][264]。

中華民國現非洲、加勒比地區(英語:Sino-Caribbean relations)、歐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英語:Sino-Pacific relations)地區國家維持正式外交關係[253][265]。

中華民國美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雙方安全、經濟領域合作;中華民國加拿大展開交流[253][266]。

中華民國政府藉由南向政策拓展及東南亞國家協會國家交流,並推進南亞(印度、尼泊爾)、東北亞(日本、韓國)地關係[253][267]。

中華民國澳洲、紐西蘭國家關係,並參加太平洋島國論壇話會議[253][268]。

中華民國聖座合作密切,並擴大歐洲聯盟、歐洲各國合作[253][269]。

同時,中華民國政府推動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青年世代交流計劃,並鼓勵國際非政府組織設置點[253][270]。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擁有台灣主權,強迫中華民國接受單方面設定政治統一框架[271],進行政治打壓及軍事脅迫[272]。

不過雙方持續維持經貿、人員、文教社會交流,開放並執行多項協議措施,中國大陸是台灣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及對外投資對象[271][273]。

除此之外,台灣香港、澳門發展關係[271],並推動僑務工作[274]。

目前中華民國汶萊、中華人民共和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存在南海諸島爭議,並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275]。

中華民國政府支持多邊體系解決領土爭端,提出和平協商處理東海、南海分歧[253][276]。

台灣位處東亞島鏈中心,是鄰近台灣海峽呂宋海峽戰略要地[278][279]。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調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侵犯台灣[278],持續台灣展開軍事演習、侵擾西南空域、間諜情報活動,使其成為中華民國唯一軍事威脅[271][280]。

中華民國國軍包括陸軍、海軍、空軍[278],並有憲兵、陸軍後、後備、防空飛彈、資通電軍指揮部[281]。

指揮架構部分,總統三軍統帥,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其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部長命令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執行[278][282]。

國防部主管整體國防事務,依法提交相關報告[278][283]。

另設有提供總統諮詢國家安全會議,下轄國家安全局[197][284]。

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威脅,國軍提出「防衞、重層嚇阻」守勢防衞構想,戰力整建放在建立稱嚇阻戰力,維持周邊制空權和防禦[278],並遭遇攻擊時保存戰力、等待其他國家協防[285]。

防衞作戰需求,國軍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協助地區災害防救[278][286]。

同時中華民國持續美國、日本理念相近國家交流,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威脅[278][287]。

武器裝備國防工業(英語:Defense industry of Taiwan)自主研製優,其他現貨市場商購及軍購獲得[278][288]。

目前美國《台灣關係法》出售防衞性武器,但大部分國家願意出售[289]。

另外傳出台灣擁有攻擊中國大陸、及製造核武器能力[290]。

2022年,台灣國防預算近170億美元,佔國內生生排行額2.2%[291]。

目前國防人力有170,000名現役軍人,分成軍職人員(徵兵制與募兵制進用)及文職人員(國家考試進用)[278][292]。

所有年18歲36歲、符合標準男性須服兵役[278],學生可延緩入營,並設有替代役制度[293]。

役男後續會納入後備軍人管理,並規劃全民防衞動員方案、襲演習和災難演習[278][294]。

台灣每年訓練120,000名預備役軍人,並計劃增加到260,000人[1]。

女性現役軍人多事非戰鬥職位,2021年佔15%[1]。

台灣持續改善並保障軍人權益,並提供各階段軍事教育[278][295]。

中華民國積極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世界貿易組織推動區域和全球經濟化,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紐西蘭、新加坡、巴拉圭、史瓦帝尼、貝里斯國簽署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263][189][301]。

同時強化貿易合作和產業形象、規劃經濟示範區、吸引台灣商人、中國大陸資金及其他外商投資[302]、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協定》和南向政策[253][303]。

台灣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證券交易所之一,上市公司總家數971家,總資本額74,999億元[216][11]。

不過台灣產業主要基於中小型企業(英語:List of companies of Taiwan),且大多是集中北部家族企業[304]。

同時期,中華民國勞動力人數1,185.3萬人、就業人數1,141.8萬人,失業率3.67%[305][310]。

台灣持續推動青年就業和創業,女性勞動人數持續增加,勞動參與率59.18%[305][310][311]。

台灣工會組織率,勞工抗議見[312]。

中華民國調整基本工資、縮減工作時數、推動性別及職場措施、辦理勞工就業保險及勞動檢查[310]、退休金及國民年金制度[313],並工會自主、強化勞資爭議處理[314][315]。

目前台灣綜合所得税營業税,但出現差距擴大、僱傭市場緊縮[316]、非典型就業現象,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户約58.1萬人[317][318]。

2022年,中華民國第一產業佔名目國內生產毛額(生產面)1.41%[305]。

農業業人口佔4.6%[320]。

台灣氣候温暖、雨水,適合作物生長[321][322]。

過去台灣藉由土地改革、技術引進促成農業發展,但近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受到衝擊[323]。

目前農耕地78.7萬頃(佔土地面積22.7%),但農户耕地0.72公頃,屬小農兼業經營,生產成本高且不具競爭力[321][324]。

稻米是具價值主食,主要蔬果有竹筍、捲心菜、西瓜、香菇、綠葉蔬菜和葱[321][325]。

蔬果、茶葉和花卉(英語:Floriculture in Taiwan)為出口產品,並出現數百個休閒農場[326]。

畜牧業奶製品肉業濟規模,豬肉家禽牛肉歡迎[327]。

過去採礦業(英語:Mining in Taiwan)、林業和漁業經濟部門,大量開採黃金、硫磺、大理石資源,但現今重要性下降[328]。

採礦業林業於資源枯竭及管理限制,佔經濟總產值一小部分,但木材與竹材產量持續增長[321][329]。

於資源狀況氣候變遷(英語:Climate change in Taiwan)影響,漁業沿海漁業轉為遠洋漁業養殖漁業(英語:Aquaculture in Taiwan)[321],主要出口秋刀魚、石斑魚、吳郭魚;台灣南部有觀賞魚養殖場[330]。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推動建立產品安全、糧食安全、防疫檢疫機制,並改善農產品運銷、農作物出口、水利建設、農漁民團體、農漁村環境,以及發展農業創新知識和經濟價值產業[189][331]。

2022年,中華民國第二產業佔名目國內生產毛額(生產面)37.80%,製造業佔34.24%[305]。

工業勞動人口佔35.4%[320]。

產業結構和貿易政策上,台灣後勞力密集產業進口替代階段(1950年代)、出口導向二次進口替代階段(1960年代)及資本密集技術導向產業階段(1980年代)[333]。

因此早期政策主要投資紡織業(英語:Textile industry in Taiwan)、工業,其後扶植塑膠、石化、鋼鐵、造船、汽車、電子、半導體產業[334]。

其中藉由公營事業推動國家政策,並進口石油建立石化工業[335]。

目前台灣是半導體、資訊及通訊科技產品生產地,是主要工業產品、高端零件提供者[263][336]。

目前中華民國主要生產紡織品、食品加工、塑膠、石油精煉、藥品、化學品、鋼鐵、車輛零件、機具機械、半導體、電子設備、資訊及通訊科技設備、消費品產品,主要出口產品有電子零組件、資通視聽產品、金屬及其製品;主要進口產品有電子零件、礦產品機械[306][337]。

數家台灣公司全球市場擁有地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聯華電子、華碩、宏碁、宏達國際電子便是知名品牌[338]。

中華民國政府希望加速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建立創新驅動經濟形態[263],並協助企業佈局全球[308][339]。

同時藉由國防工業需求及提升技術,製軍艦、潛艦、戰鬥機、飛彈武器[263][278][340]。

2022年,中華民國第三產業佔名目國內生產毛額(生產面)60.78%[305]。

服務業勞動人口佔60%[320],是成長速度產業類,並朝向緻化業化發展[342]。

主要服務業有批發和零售貿易、政府服務、金融和保險、房地產(包括出租和租賃)、運輸(包括倉儲)、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高科技服務、住宿(包括飲食)、教育和文化(包括體育和娛樂)[343]。

商業部門方面,中華民國政府推動電子商務業、國際物流服務、餐飲科技、商業服務設計暨廣告服務業、連鎖加盟業、智慧商業服務加速升級數位轉型,並強化冷鏈物流、國家標準檢驗、智慧財產權基礎環境[263][344]。

中華民國⾦融機構分成銀行(英語:Banking in Taiwan)、信用合作社、農會、漁會信用部、票券⾦融公司、證券⾦融公司及⾦融控股公司[216][345]。

其中銀行機構持續拓展點[346],保險業經歷成長有覆蓋率[216],證券業和票券業機構趨於[347]。

中華民國政府看重自己文化特色,規劃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82]、國家公園[193][191]、國家森林遊樂區[348]、林業文化園區[349]、國家綠道[350]、國家級風景區景點(英語:Lis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Taiwan)[127][351][352]。

2022年,前來台灣旅客共895,962人次,主要來中國大陸、日本、香港、美國和東南亞;出國國民共1,482,821人次[353],主要前往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和歐洲[354]。

另一方面,中央研究院是國家學術研究機構,招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頂尖研究人員[364]。

中華民國文學研究、經學、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語言學、宗教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圖檔學、傳播學、體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學術領域有研究成果,並朝向全球化、地化、多元化方向發展[365]。

目前台灣科技競爭排名領先,如在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創新能力部分排行第4名,2021年《世界競爭力年鑑》技術基礎設施和科學基礎設施部份排行第9名第6名[366]。

台灣四面環海[296],位處印度洋與太平洋交通樞紐[278][368]。

目前擁有7個國際商港和4個國內商港[296],前四大港口為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及台北港[369]。

海運公司(英語:Maritime industries of Taiwan)主要是民營企業(如長榮海運、陽明海運),擁有大量商船,2022年國際貨櫃裝卸量1,469萬20呎標貨櫃[296][370]。

台灣擁有35座機場,包括桃園國際機場(全球第四機場)、台北松山機場、高雄國際機場及台中清泉崗機場4座國際機場[371][372][373]。

目前計有中華航空(國家航空公司)、榮航空、台灣虎航、星宇航空8家航空公司,各主要城市間班機[374],全球89個城市有199條國際航線[371][375]。

台灣環島鐵路公營事業,營業里程1,065.0公里(共241座車站)[376],載客列車分成數種等級[377][378]。

台灣高鐵公司經營台灣高鐵12個車站,台北市高雄市需90分鐘,構建西部走廊一日生活圈[367][379][380]。

台北會區[381]、高雄會區[382]、桃園中壢都會區[383]、台中彰化會區建有捷運系統[384][385]。

公路分為國道、省道、 縣道市道、鄉道區道及其他專用公路,總里程21,777.6公里[386][387]。

大部分公路橫跨西部沿海地丘陵,雪山隧道是世界第八長高速公路隧道[388]。

台灣私人汽車和機車擁有率,並有汽車客運[389]、計程車[390]、租車[391]、公共自行車服務[392][393]。

2020年,台灣電力產業主要仰賴化石燃料(82.2%)、核能(11.2%)、水力(2.2%)、太陽能(2.2%)、生質能(1.3%)、風力(0.9%)[1]。

目前台灣煤礦存量耗盡,能開採少量石油及天然氣,因此大部分化石燃料仰賴進口[395]。

於外國燃料依存度,中華民國政府持續分散採購石油、煤礦天然氣,並依法管控石油與天然氣安全存量[263][396]。

其主要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中東國家進口石油,並澳洲、印度尼西亞和南非購買煤礦[397]。

天然氣進口2000年後增加,目前向卡達、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13個國家採購[263][397]。

早期台灣發電廠採用水力發電和燃煤發電,其後仰賴火力發電,並1970年引入核能發電[398]。

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核能者增加,核能發電能源佔下降[399]。

再生能源佔一小部分比例,以太陽能、風力和生質能發電主,水力和地熱發電次要[400]。

電力需求增加、發電機組屆齡下,台灣電力公司推動增加燃氣機組、天然氣接收站計劃[263]。

同時中華民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輔導提升能院效率和潔淨能源,是太陽光電風力發電[263][401]。

截至2022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累計14,128.6千瓩[263]。

目前台灣家用電源電壓110V或220V,頻率60Hz[16]。

早期台灣公共建設配合經濟發展規劃(如十大建設),其後轉向生活環境改善[410]。

台灣自來水公司提供供水設備[263],另有多項水資料開發治理計劃[411]。

2021年底,家庭自來水設備普及率97.2%[412]。

每年城市估計生產733.6萬噸廢物,並面臨各類環境問題[413]。

環境運動推動下,中華民國政府持續執行空氣、河川、土壤與地下水汙染及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治工作[161][172],並推動廢棄物分類、資源回收政策[172],廢棄物回收率56.79%[414][415]。

另外推動國土計劃功能分區、城鄉風貌及創生環境、區域及城鄉發展[416],並有都市建築物機制[417][418]。

2022年底,中華民國人口總數23,264,640人[12],佔世界人口0.31%(排行第56名)[419]。

早期總和生育率,但1950年代末顯著下降,1984年後於人口替換水準2.1[316],人口呈負成長[12][420]。

2022年,總和生育率降至0.870,出生率5.96‰於死亡率8.89‰[12],屬於超低總和生育率國家[316][421]。

目前性別比例接近,嬰兒性別107.79100,女性預期壽命移民人數多[12][422]。

結婚年齡和離婚比例上升,2023年估計51%女性已婚[423]。

隨著都市化提升社會變遷,傳統家庭結構持續縮小且日趨多元,單親、隔代、住民、貧家庭持續增加[316][424]。

目前中華民國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3人,為全世界1,000萬以上人口國家第二位,於孟加拉[12][434]。

其中99.7%人口居住在台灣,並隨著產業發展往西部和北部會區聚集[416],導致都市化(80.1%為都市人口),超過100萬人轄市佔人口69.43%[12][435]。

人口前三名直轄市新北市(近400萬人,佔17.17%)、台中市(281萬人,佔12.10%)和高雄市(273萬人,佔11.73%),人口密度前三名都市為台北市、嘉義市新竹市[12]。

85.0%人口擁有住宅或公寓,但是房價租金成長,因而出現社會住宅及租金補貼政策[412],會人口產業向外擴散分化[436]。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438],户籍人口漢族族羣,佔人口96.4%[439][440]。

其他2.5%民族、1.1%住民[439][441]。

漢族14世紀17世紀移民台灣,分成來自福建省閩南裔台灣人(佔人口70%,多居住沿海平原,分泉州人與漳州人)、及來廣東省客家裔台灣人(佔總人口15%,多居住丘陵),後來稱為「本省人」[442]。

日本人1945年撤離台灣後,中國大陸人士移居台灣[443]。

1948年1955年,大批軍公教人員及民間人士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這批移民(佔人口15%)包含漢族、蒙古族、藏族、西南少數民族,稱為「外省人」[4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