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3月】1971年3月:見證歷史的「乒乓外交」與「辛亥年」對照

後藤鉀二,作為日本的乒乓球協會會長,於1971年1月底前往中國,目的只有一個:邀請中國組成代表隊,出席於日本名古屋舉辦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團長斯廷霍文在公開場合讚揚了中國運動員的乒乓球技術,並私下向宋中悄悄詢問,中國是否可能邀請他們訪華。這讓宋中意識到,美國乒乓球界可能對訪問中國產生了興趣。

1971年3月 Play

1971年4月4日下午,莊則棟在中國代表團的班車上對上錯車的美國運動員科恩進行了親切的招呼,並贈送了一段杭州織錦作為禮物。

中南海內部對於美國乒乓球隊提出訪華請求一事產生了分歧,外交部和國家體委認為時機尚不成熟;周恩來則持保留態度,將報告提交給毛澤東審閲。

毛澤東在審閲報告後,於4月6日晚上做出拒絕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決定。

1971年3月

1971年3月18日,中國駐伊拉克大使宮達非率領兩名工作人員和一名司機驅車經陸路赴科威特,準備與科威特展開建交談判。

1971年3月3日,長徵一號火箭將我國首顆科學試驗衞星——“實踐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1971年3月21日,中國乒乓球隊飛抵東京羽田機場,受到熱烈歡迎。

1971年1月29日午夜,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一次協調會,會中他強調要看實質,不能計較形式上的爭論,明確同意中國代表團參加第31屆世乒賽。

1971年3月22日,駐科威特使館在科威特《消息報》推出「看照片,講故事」專欄連載第六期,講述中科兩國建交史上的故事。

1971年1月下旬,因為中國代表團的參賽,第31屆世乒賽的規格大大提升。在開幕式上,周恩來説,「毛主席叫我們向尼克松表示歡迎!」

1971年1月30日,中方告知後藤鉀二,同意派代表團參加第31屆世乒賽,並作出讓步,不再堅持之前要求添加的條款。

1971年4月29日,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在離開東京前夕,為東京各界友好人士舉行專場表演賽。

1971年3月,柬埔寨發生軍事政變,中國政府表態反對;西哈努克要求中國放棄赴日參賽,中國陷入兩難。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抵達北京;中美乒乓外交開啟。

| 參賽隊伍 | 賽事 | 出發日期 | 返回日期 | 參賽者 | 行

1971 年 3 月:歷史轉折點

1971 年 3 月,見證了國際關係史上的兩個重要事件:美國退出越南戰爭和尼克松訪華。這些事件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美國退出越南戰爭

背景:美國自 1954 年以來介入越南戰場,支持南越政府對抗共產主義的北越。但是,這場戰爭曠日持久且極其昂貴,美國公眾越來越反對這場戰爭。

事件:1971 年 3 月 29 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將從越南逐步撤出美軍。這個決定標誌著美國正式退出越南戰爭。

影響:美國退出越南戰爭永久改變了世界格局。這表明美國不再願意承擔大規模的地面戰爭,導致其全球影響力下降。此舉還鼓舞了其他共產主義運動,促進了全球革命的浪潮。

尼克松訪華

背景:冷戰期間,美國和中國之間關係緊張。中國在 1949 年共產革命後對美國保持敵視態度,而美國則對中國共產主義政權採取孤立政策。

事件:1971 年 3 月 10 日至 17 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應邀訪問中國。這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中國。

影響:尼克松訪華標誌著美國和中國關係的重大轉變。它打開了兩國之間的外交大門,緩和了冷戰緊張局勢。這個步驟也導致了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的更深入合作。

延伸閲讀…

1971年,“乒乓外交”背後的六個人

1971年3月22日——開啓中科外交關係的歷史篇章

事件對比

事件 日期 影響
美國退出越南戰爭 1971 年 3 月 29 日 美國影響力下降,共產主義運動抬頭
尼克松訪華 1971 年 3 月 10 日至 17 日 美國和中國關係緩和,冷戰緊張局勢得到緩解

結論

1971 年 3 月的事件重塑了 20 世紀的國際格局。美國退出越南戰爭標誌著其霸權的衰落,而尼克松訪華則為世界帶來了一絲和平與合作的希望。這些事件的影響至今仍然存續並繼續塑造著全球事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