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娛樂至上的年代
引言:
九十年代,蘇聯解體,日本經濟低迷,而美國稱霸全球,獨領風騷。台灣在解嚴後活力蓬勃,各項視訊娛樂創世界紀錄。
電子科技的崛起:
電話普及,使用呼叫器的數量龐大。而第四台深入千家萬户,成為地下傳播霸主,後被合法化,並逐步地下化。


娛樂產業的興盛:
MTV外租業務興盛,影碟租借中心興起。電影雜誌《影響》受矚目。台北燈會人潮爆滿,國際男高音演唱會吸引大量觀眾。
娛樂思維的影響:
電視新聞強調視覺刺激,圖像成為主宰。娛樂年代來臨,人們追求各種休閒娛樂。影劇、輕航機、生存遊戲、賽車等產業蓬勃發展。
台灣貿易的轉型:
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大幅成長,超過美國成為第二大出口市場。台商協助中國大陸軍工科技發展,賺取更多利潤。
產業的出走:
台灣許多傳統產業轉移至中國大陸,一家瑞士企業讓台灣成為滑鼠王國。
科技的自主發展:
中鋼堅持自行發展技術,帶動產業成長。
觀唸的引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梭羅反對過度個人主義和自由市場競爭。
流行音樂的變遷:
搖滾歌手林強的台語專輯《向前走》獲得金曲獎肯定。鄉土歌手陳明章的音樂貼近基層生活。
社會的變遷:
「認識台灣」尚未編入中小學課程。
刑事案件:
1991年深水埗劫殺案,一名內地男子被捕。
奧斯卡金像獎: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名人服裝備受矚目。頒獎人出現引發全場熱潮。
綜藝節目:
無綫電視與優酷合作的《亞洲超星團》落幕,9位參加者組成男團。
飲食推介:
阿信屋推出價格優惠的比薩、餃子、泰式烤雞串等商品。
辨識港女:
內地女生總結出7大特徵,聲稱可以輕易辨識出香港女性。
表:
項目 | 數據 | 年份 |
---|---|---|
400家KTV | ||
1萬多個KTV包廂 | ||
50萬具呼叫器 | 1990 | |
200萬第四台觀眾 | ||
30億元第四台市場 | ||
1050萬個滑鼠 | 72% | 1990 |
14.2%台灣對大陸出口 |
1991 年大事記
1991 年是 20 世紀的重要一年,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蘇聯解體
1991 年 12 月 25 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辭職,宣告蘇聯解體,結束了長達 74 年的共產主義統治。
|| 事件 || 日期 ||
|—|—|—|
| 立陶宛宣佈獨立 | 1991 年 3 月 11 日 |
| 拉脱維亞宣佈獨立 | 1991 年 5 月 4 日 |
| 愛沙尼亞宣佈獨立 | 1991 年 8 月 20 日 |
| 8 月政變失敗 | 1991 年 8 月 19 日 – 8 月 21 日 |
| 蘇聯解體 | 1991 年 12 月 25 日 |
延伸閲讀…
1991 (辛未—肖羊)年公曆與農曆日期對照表
1991年_百度百科
海灣戰爭
1991 年 8 月 2 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聯合國通過決議要求伊拉克撤軍,並於 1991 年 1 月 17 日發動海灣戰爭。戰爭於 1991 年 2 月 28 日結束,伊拉克戰敗。
其他重大事件
- 1 月 16 日:美國發射海灣戰爭第一枚巡航導彈。
- 2 月 23 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下令釋放所有外國人質。
- 3 月 3 日:海灣戰爭結束,伊拉克退出科威特。
- 12 月 8 日:俄羅斯在白俄羅斯明斯克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主要人物
- 戈爾巴喬夫(蘇聯總統)
- 喬治·H·W·布希(美國總統)
- 薩達姆·海珊(伊拉克總統)
時報線
時間 | 事件 |
---|---|
1991 年 1 月 16 日 | 美國發射海灣戰爭第一枚巡航導彈 |
1991 年 2 月 23 日 | 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下令釋放所有外國人質 |
1991 年 3 月 3 日 | 海灣戰爭結束,伊拉克退出科威特 |
1991 年 6 月 25 日 | 南斯拉夫爆發內戰 |
1991 年 8 月 19 日 – 8 月 21 日 | 蘇聯 8 月政變失敗 |
1991 年 12 月 8 日 | 俄羅斯在白俄羅斯明斯克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
1991 年 12 月 25 日 | 蘇聯解體 |